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邦水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邦的軍事能力在秦末是什麼水平?

能擊敗王離、章邯、英布等名將,劉邦的軍事指揮實力有多麼強大?

英布說:“除了韓信、彭越和年老的皇帝劉邦外,其他人在我眼裏都是弟弟,‘不足畏也’!”(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陸賈說:“當初項羽背棄了和懷王的約定,自立爲西楚霸王,當時諸侯們都依附於他,他的實力算得上強大無比了。但是漢王從巴蜀出兵後,僅用了五年時間,便殺死項羽、平定諸侯,征服了天下,這非人力所能達到的。”(《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瞧瞧,在英布的心裏,劉邦的軍事實力堪稱一流級別,足以排得進秦末前五的水準。而在陸賈的心中,劉邦的形象儼然已經是無敵的戰神了,這種情況下,也只有韓信敢站出來對劉邦說:“陛下的才能只能統兵十萬,而我是越多越好。”

但如韓信、項羽這樣的猛男畢竟還是少數,而且劉邦能和項羽抗衡那麼多年,就足以證明他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強大。可劉邦的前半生四十多年裏頂多擔任過一個閒散的亭長職位,那他到底是如何掌握了那麼強大的軍事指揮能力的呢?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一、劉邦具有很強的大局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他能夠根據時局的不同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這彌補了他初次接觸軍事時缺乏基本軍事知識的不足;

劉邦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作爲西漢的開創者,很難想象他的前半生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政治、軍事才能培訓,他所擔當的亭長一職也和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這樣的身份相去甚遠。

身爲秦帝國基層的公務員,劉邦的志向卻是做一個像秦始皇那樣的人,但在沒有機會建立軍功的情況下,他的這個理想顯得是那麼遙遠而不可及。

普通人要想改變命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劉邦想做的還是帝國的皇帝,其中的難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當理想和現實相沖突,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人生呢?

劉邦給出了一種很萬能,卻很磨礪人心的答案: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成功這條路上,最大的麻煩從來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在困難面前,有沒有堅持下去、解決問題的勇氣。“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不是輸給了困難,而是輸給了自己。

我們瞧瞧劉邦的人生,他的前半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甚至有些平淡無奇,正常情況下,他的人生軌跡應該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結婚、娶妻、生子、養育孩子……

但越是在先天平等的條件下,越是能看出一個人的非凡之處。劉邦心裏懷揣着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遠大的理想,他沒有選擇妥協放棄,在日常生活中,他一點一滴積攢着能助自己實現理想的力量。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第2張

在基層打磨的時候,劉邦練就了他百折不撓的性格、統籌四方的能力以及識人知人的眼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能力恰恰是讓劉邦能夠快速上手政治管理、軍事指揮的重要原因。

1、因時而變,改變對待俘虜由“屠殺”到“納降”的態度,這樣既可以減弱敵人的抵抗情緒,也可以幫助劉邦在和項羽的對抗中獲取民心;

劉邦跟秦始皇年齡相仿,在他們的時代,流行着一種很殘酷的傳統:殺俘。

這個“俘”可不光光指的是敵對勢力的大軍,還包括敵對勢力的百姓,諸如“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沛公引兵西......南攻穎陽,屠之”等等事件都體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一面。

誠然,這種手段是爲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起到震懾對手的作用,但這種手段何嘗不是在給自己埋下隱患呢?

呂不韋在執政時,便強調“義兵”制度,他要求有殺俘傳統的秦兵寬待俘虜,不準打殺、劫掠對方,爲的就是減少對方的抵抗意志、增加人口。

劉邦作爲這種制度的受益者,他可能一開始並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但這卻並不影響他去嘗試學習這種制度,所以,劉邦在搶先項羽一步進入咸陽後,他相當剋制,沒有下達屠殺的命令。

我們可以想象,當秦朝的老百姓同時面對劉邦和項羽時,前者對他們寬容,後者對他們趕盡殺絕,這種情況下選擇支持誰,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第3張

民心也是一種無形的軍事力量,此消彼長,劉邦優待俘虜的態度,也獲得了老百姓的回報,例如劉邦用這種方式處理宛城問題時,便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支持:“引兵西,無不下者。”

2、劉邦打仗並不單純着眼於軍事力量,他同時還會靈活應用計謀,採取離間、收買敵方將領等等手段來增加自己的優勢;

單論領兵打仗,劉邦遠不是項羽的對手,但劉邦比項羽年長,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找到了別的手段來拉近和項羽之間的差距。

兵者詭道,上兵伐的是謀略之道,劉邦在和項羽交鋒的過程中,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謀略來削弱項羽,比如離間范增和項羽的關係、收買項伯替自己說好話、拉攏英布反叛項羽等等。

3、劉邦出身於社會底層,他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劉邦在和秦朝、項羽對抗時,經常制定一些能夠適合民衆利益的政策,來打牢自己的羣衆基礎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對比項羽和劉邦勝負的原因時,一個很關鍵性的因素就在於劉邦懂得分利給自己的盟友和手下的老百姓,讓大家覺得跟着他能夠吃肉過好日子。

而項羽卻不一樣,他在分配利益時,十分忌憚別人的實力超越自己,於是,他要麼給別人分配很少的東西,要麼就都優先給自己的家人。

高起、王陵便提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第4張

劉邦佔據在輿論高地,他很擅長營造自己的正面形象,如果是劉邦之外的任何一個諸侯遭遇了他那樣的經歷後,別說逆風翻盤,恐怕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而劉邦卻能在承受數次打擊之後,還能滿血重來,這已經足以說明他的羣衆基礎是多麼給力了。

二、劉邦具有很強的學習天賦,張良曾傳授過劉邦團隊《太公兵法》,唯獨劉邦能夠掌握,這份天賦也是劉邦能收服張良的關鍵;

在起義之前,劉邦雖未曾正式接觸過軍事相關的東西,但他豐富的閱歷和洞察時局的大局觀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他的不足。

楚懷王尚在,劉邦和項羽還未決裂的時候,劉邦曾憑藉戰功獲得了武安侯的職位,這個時期的他經過戰場上的實戰,已經初步掌握了行兵打仗的技能。此時的劉邦如同一位新崛起的民間武學天才,他憑藉自己卓越的天賦領悟了一些出奇制勝的招數,當時他唯一欠缺的就是沒有老前輩教會他系統化的武學知識,來幫助他更進一步。

劉邦的這個貴人不是別人,正是被稱作謀聖的“張良”。

史書《資治通鑑·卷八》提到過張良曾教授過劉邦《太公兵法》一事: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爲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

從張良的評價來看,他認爲劉邦很有學習兵法的天賦,屬於“天授的才能”,這樣的才能配上頂尖的兵法+劉邦強大的統籌能力,爆發出的能量屬實嚇人。

如果說當時有誰在戰場上能穩壓學習過《太公兵法》的劉邦,那大概只有韓信和項羽兩人而已了。

三、劉邦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他能夠聽取手下的意見,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在劉邦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專業的人才,劉邦身爲帝國的領袖,只需要能統籌各方,便能從自己的智囊庫中聽取到很多專業性的知識,從而減少自己在戰爭中決策的失誤。

一個卓越的領導,並不一定需要具備各方面的才能,他只需要能夠扶持好一位具有這方面能力肯幫助他的人才就夠了。

領兵打仗同樣如此。

劉邦的軍事能力不僅僅強在他個人的領兵能力上,更在於他統籌全局,身旁擁有一羣傑出的人才爲他出謀劃策,擔當智囊上。

韓信就曾說過劉邦最大的才能不是帶兵打仗,而是統領將領:“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第5張

昔日,劉邦在做亭長的時候,縣城裏的官吏,多是他的朋友,這些人中就有諸如蕭何、曹參這樣具有宰相之才的人才,他們甘心在起義時推舉職位遠低於自己的劉邦做領袖,就足以說明劉邦在團結人這方面確有卓越的才能。

劉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知人善用、不擺譜,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一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但若是能夠分工讓各種具備不同才能的人在他們擅長的領域幫自己拿主意處理問題,那這個團隊能夠發揮出來的戰力將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當初劉邦在出四川時,本是處於逆風,但因爲他能夠藉助蕭何、韓信、張良他們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僅僅五年內,劉邦就絕地翻盤擊敗了項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劉邦在秦末能夠擊敗諸多名將 劉邦的軍事水平如何 第6張

知人善用又勇於承認自身的不足,這些品質綜合起來,就讓劉邦從一位卓越的將軍躋身爲了頂尖的統帥,項羽能夠擊敗劉邦統領的大軍,卻不能擊敗劉邦統帥的團隊,正是因爲劉邦的團隊模式讓多個領域的頂尖人才都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實力,從而轉化成了絕對性的優勢才能一舉擊潰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