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慎行:張居正的學生,最後結局怎麼樣?

于慎行:張居正的學生,最後結局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山東省平陰縣洪範池以北二二零國道旁,埋葬着明朝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于慎行。縱觀于慎行40年的官場生涯,在明朝官場上可謂是異類,被罷官三次,最長的一次在家賦閒17年,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聊聊于慎行。

于慎行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于慎行出生在:嘉靖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1545年11月3日),祖籍山東文登,其祖父遷移到東阿鎮,于慎行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嘉靖二十四年》記載:“太淑人莊慧,嫺書史,嘗自教先生讀也。”

于慎行年紀輕輕步入仕途,深得萬曆皇帝的器重和首輔張居正的提攜

嘉靖三十七年,十四歲的于慎行補博士弟子員第一。嘉靖四十年八月,舉省試第六。明隆慶二年(1568年)二月,中進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于慎行二十五歲的時候,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肅皇帝實錄》。

于慎行二十七歲時修撰《穆宗實錄》,萬曆二年,于慎行編撰六朝曹章奏;萬曆四年,于慎行編撰《明會典》,六月爲萬曆皇帝講授《四書》、《資治通鑑》;從上面的履歷可以看出,于慎行是一個學識出類拔萃的人。

于慎行:張居正的學生,最後結局怎麼樣?

于慎行年紀輕輕就步入仕途,深得萬曆皇帝的器重和首輔張居正的提攜,于慎行性格耿直,再加上從小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忠君愛國、維護禮制的教條,在原則問題上寧願丟官也不妥協,導致他在官場上一生仕途坎坷。

因爲張居正“奪情”事件,辭官歸鄉

于慎行的恩師就是首輔張居正,張居正曾經在公共場合表揚于慎行:“大明朝的官員,如果都是于慎行這樣的老實人,國事哪會如此艱難?”于慎行就是這樣被張居正所看重,兩個人最後還是因爲“奪情事件”鬧掰了。

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父親病逝,當時洪武朝有規定:官員有丁憂制度。張居正應該解職守制二十七個月,到時間了以後,才能復職。張居正害怕自己丁憂的話,改革會堅持不下去。張居正更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別的大臣掠奪。

張居正就暗中指使他的門生故吏,向朝廷提出“奪情”。當時萬曆皇帝年幼,按理說張居正“奪情”應該批准,但是當時深受傳統禮制的教化,張居正的行爲屬於大逆不道。朝中文武大臣,紛紛上疏諫止。

御史劉臺首先彈劾張居正,結果被逮捕入獄。很多官員趕緊的躲避,只有于慎行自己前去監獄探望。吳中行因上疏反對“奪情”,被實施廷杖。于慎行、張一桂、趙志皋等人上疏營救吳中行。張居正對於慎行的行爲,感到詫異。

張居正當面質問于慎行,《于慎行》記載:“子吾所厚,亦爲此耶?于慎行說:正以公見厚故耳。”張居正對於于慎行的回答非常生氣,于慎行不得不稱病回鄉。于慎行在家一待就是三四年,在家賦閒的于慎行沒事就和朋友一塊登山臨水。

于慎行營救張居正全家的性命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逝。到了十二月份,于慎行被官復原職。由於張居正生前樹敵太多,張居正死後,很多政敵紛紛彈劾張居正。剛剛官復原職的于慎行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爲張居正及其家人說情。

當時于慎行給刑部侍郎丘舜的信中寫道:“江陵始末,皆所目睹。其殫精畢智,勤勞於國家,與其陰禍深機、結怨於上下者,皆能窺其大概,未易更僕數也。當其秉政之時,舉朝爭頌其功,不敢知其過:今者既敗,舉朝爭索其過,而不敢奉其功,皆非情實也。

于慎行:張居正的學生,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于慎行還囑託丘舜對張居正八十歲的老母親及幼子給予照顧:“居正母老,諸子赴朝之下,顛沛可傷,以推明主帷蓋恩,全大臣簪履之誼。”可以看出于慎行是一個不趨炎附勢、落井下石的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于慎行從禮部右侍郎升左侍郎,三年後升任吏部左侍郎,負責輔導太子。

于慎行神預言明朝興衰

于慎行的詩歌馳譽詩壇,而且文章卓然名家,生前有“天下文章在指南”、“一代文章推北斗”的美譽。于慎行編寫的《谷山筆麈》,書中記載了于慎行親眼看到的:萬曆朝的人物、史事。論評經史子集、禮樂兵刑、敗賦、隘塞、邊防要旨。

書中神預言明朝的興衰,朝廷無法從商業上收稅,必然會把大量的賦稅轉嫁到農民階級。于慎行的眼光,超越了那個時代。于慎行對於商業發展的弊端,加以改正。可惜的是,歷史沒有給於慎行機會。只留下一句“吾不能報國,然而爭不爲長”的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