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允炆打不過朱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爲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閏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爲帝,是爲建文帝。

建文帝與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以諸王權勢過大,恐難駕馭爲由,開始削藩。在削藩順序上,先後廢除周王、岷王、齊王、代王、湘王五位親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爲庶人,也決定起兵討燕。“靖難之役”正式拉開序幕。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朱元璋

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軍攻入金陵,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開門迎降,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至於朱允炆爲什麼打不過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呢?原因衆說紛紜,有人認爲是明太祖朱元璋將當時會打仗的武將都殺光,事實上卻並非如下,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決策上的失時。朱允炆剛剛繼位,威信未立,人心未穩,根基未牢,外藩諸王尚未安撫,就急急忙忙開始削藩,在機時的選擇上是非常不合適的。做大事,必須要堅持“天時、地利、人和”,皇位剛立,就行削藩,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一個都不佔,焉能不敗!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2張

朱允炆

二、軍事上的失誤。“靖難之役”與漢初景帝時的“七國之亂”非常類似,雙方態勢也基本一致。燕王朱棣及其部屬,長期在北疆與元軍殘部作戰,久經戰陣,久歷軍略,戰鬥力強,戰爭經驗豐富,但人數少,後備軍力不足;朱允炆的中央政府,由於朱元璋的誅殺功臣悍將,一幫能征善戰的大將如藍玉等人,被誅殺殆盡,沒有突出的將帥人才,士兵又長期在內地,沒有實戰經驗,戰鬥力不強,但軍隊人數衆多,後期動員力量龐大。

在正確分析各自優劣勢的基礎上,原本可以針對自己優勢和對方劣勢,借鑑“七國之亂”的經驗,提出科學的軍事戰略。但,偏偏在軍事上出現重大失誤: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3張

一是整體戰略的失誤。應該前期採取守勢,避其鋒芒,在實戰中鍛鍊部隊、培養將帥人才,收攏各地勤王的軍隊;在後期,應尋找機會與其決戰。朱允炆的中央政府,恰恰採用相反的戰略,前期輕敵冒進,後期退縮求和。

二是重大戰術的失誤。朱允炆中央政府的優勢是軍隊衆多,而且各地勤王的軍隊還源源不斷,而燕王朱棣的軍隊在早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最大可能去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中央政府的戰術也是恰恰相反,一城一城地守,一地一地地防,結果是燕王朱棣的軍隊越打越多,越打越強。

三是軍事用人的失誤。在作戰前期,朱元璋留下來的唯一老將耿炳文,本就是防守的好手,又久經沙場,雖然能力不是非常出衆,但也不會有大的戰略失誤,應該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軍事統帥,但朱允炆卻嫌老將進攻不力,多有敗績,換上李景隆,這是用人最大的失誤。李景隆兵敗塗地,把六十萬大軍丟得一乾二淨,不殺他仍讓其留在軍中領兵更是失誤。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4張

在長期的實戰中,也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軍事將帥之才,如瞿能、鐵鉉、盛庸等,都是能力出衆的戰將,應該早發現、早重用。沒有在實戰中及時發現培養將帥人才,是用人的另一個失誤之處。

三、政治上的失策。軍事,從來就是政治的延伸,離開政治談軍事,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戰爭一開,就應實行戰時政治。

一是對朱棣本人實行清算。雖然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爲庶人,還不夠,要全國通緝,定其死罪。看看朱允炆的錯誤有多嚴重,戰爭之前,下旨意曉諭全軍,“毋使朕有殺叔父名”,你們不能傷害朱棣,千萬別讓我背上殺叔父的惡名。兩軍交戰,還要保證不傷害敵軍首領,可笑之極。結果如何呢?南軍將士因爲朱允炆的旨意,懼怕戰後倒算,既不敢傷害朱棣,又難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權,常常單騎殿後,作爲全軍的盾牌擋在最後面,南軍無可奈何,不敢追,又不能殺。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5張

二是要嚴查附逆。但凡跟隨朱棣造反的將領、官員、及士兵,要全部實行最嚴厲的查處,本人要通緝捉拿,家族在非燕王佔領地的,全部執行關押,如及時投誠朝廷的,再行釋放,限期不歸的,一律處死。先拿朱棣的兒子開刀,讓燕王留的京城的兒子,宣佈與朱棣脫離父子關係,指控朱棣的暴行,否則以謀逆同罪論處,斬首便是。

三是嚴查內奸。在京城實行戰時政治,之前與燕王朱棣有來往的,主動交代,既往不咎。之後再與之有來往的,特別爲之通風報信的,一律處死。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6張

朱棣

四、輿論上的失敗。朱允炆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沒有爭議,沒有懸念。正統的朝廷,本應該掌握輿論的制高點,但事實上卻失敗了,讓燕王朱棣屢屢打悲情牌,博取各級官員和廣大社會階層的同情,這是輿論戰的失敗。

朱允炆一開始就應該廣發檄文,大造聲勢,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是爲不忠;反對建文帝,就是反對故太子朱標,就是反對朱太祖朱元璋,是爲不孝;讓國家重啓戰火,讓廣大老百姓處於戰火之中,是爲不義;主動挑起戰爭,生靈塗炭,白骨累累,是爲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的人,全體官員、全國民衆,應該萬衆一心;如此反賊,理當齊力討伐,人人得而誅之。將朱棣搞臭,讓前線守將不敢投降,各級官員不敢歸附。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是因爲朱元璋嗎 整體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 第7張

五、經濟上的無爲。經濟是軍事的基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朝廷、對於燕王,都是一樣的。朱允炆的中央政府只談軍事,不管經濟,是失策,更是不作爲。戰端一開,就一定要實行嚴格的戰時經濟管制,所有與爭戰有關物資,一律嚴控,層層設關卡,禁止北流。特別是如戰馬、鐵器、弓箭、火藥等直接軍用物資,還包括重要的民生物資,如糧食、食鹽等等。一旦嚴格管控這些物資,一是可以弱化北軍,二是也可以促使北方的老百姓逃離燕軍佔區,從而間接弱化北軍。

時機、政治、軍事、輿論、經濟五個方面,沒有一個是勝利的,整體失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