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獻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魏晉南北朝之美,歷代罕見。

不光是這個時期才子佳人、魏晉風度,奇聞軼事在歷代中也是相對豐富的。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集合了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特地把這一段時間的傳說故事整理成了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堪稱古代歷史上最早出版的小說。

包括我們熟知的“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未若柳絮因風起”等等均是這部著作裏面的篇章。今天這個故事同樣出於《世說新語》,他是關於大才子王獻之的一段深情往事。也就是我上一篇《世家貴女王神愛:身若浮萍,飽經憂患,一生見證了晉末亂局 》中主角王神愛的父親。

說起來,父親王獻之娶她母親之前,先娶了自己的表姐-郗道茂。雖然後來在皇權的壓力下迫不得已娶了他的母親新安公主,但和表姐的一段感情一直在他心底深處。43歲彌留之際,更向一位老道士說了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離婚。

我做人一生安分守己,虧欠過任何人,但是唯一讓我愧疚的是曾和表姐離婚的事情。

因環境,因世情,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此恨綿綿無絕期,成爲終生憾事。

情深若此,唯有這個鼎鼎大名的書法才子吧!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大才子出身“華夏首望"的琅琊王氏,父親是王羲之,按理來說天下女子除了皇妃,哪怕是公主,也沒有求娶不到的,卻對青梅竹馬的表姐難以忘懷,實屬難得。深情才子、名副其實。

但自古世間事,怎可無緣由?其生平就已註定了他的情深。

咸和九年(344),隨着一聲瓜瓜墜啼,東牀坦腹的王羲之和女神郗璿迎來了最小兒子王獻之的降生。由於是最小的兒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超乎尋常的關心和愛護,只要他所求,父母沒有不滿足的。大概父母也常帶其在身邊,包括走訪母親的孃家,所以即使從小沒有見到表姐的芳容,多半也聽過小表姐的才名,因爲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小獻之立下了做大官,娶表姐的少年志向。

時間匆匆而過,小獻之很快長成了一個貌比潘安的大才子。

史載其“風流蘊藉,乃一時冠”,比作者還帥那是沒跑了。相應的,出身世家、才華出衆、貌比潘安,成了很多女子爭搶的人物,但王獻之爲了小表姐還是堅守自若、不爲所動,迫不及待的找父親王羲之去提了親。

就這樣,他們結合了。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第2張

新婚後的小兩口,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加上父親王羲之官居極品、且擁有大量的山林莊園,不用在乎日常瑣事,整日不是遊山玩水就是吟詩作畫,恩愛至極,旁人羨慕。

原以爲此生無波瀾,就這麼恩愛一世到白頭,可惜天意弄人,此時的新安公主司馬道福離了婚。

早在皇家閨室中,司馬道福就久聞王獻之的風流才名,情竇初開,暗戀的種子在心裏發了芽。只是當時譙郡桓氏勢大,其父兄出於穩固皇權的需要,將其嫁給了桓溫之子桓濟,只是因爲後來桓濟犯事兒被流放,才與之和離,恢復了自由之身。

以前是沒機會,現在我只想得到你。於是乎,就有了之後威逼大才子離婚的一幕。王獻之爲了躲避司馬道福的逼婚,甚至不惜用艾草燒傷雙足,哪怕殘疾也不娶。

他想來,這是自己最後的倔強!

但情深到骨子裏的司馬道福,愛的是他這個人,殘疾的他.......也很香。

就這樣,大才子迫不得已和表姐郗道茂離了婚。

此後,郗道茂寡居叔父家,一生未再嫁。

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一縷回憶值得過餘生。

王獻之休了道茂以後,一直在悔恨思念中度過自己的一生,曾寫封信給郗家,這封信無頭無尾無落款,被人稱作《奉對貼》:

“雖奉對積年,可以爲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即使每天面對着你,這麼多年了,我還是那麼高興,從不覺得厭倦(不知怎地,忽然想到: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我多想和你回到從前,就像以前那樣,哪怕不說話,額頭碰着額頭,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多好呀,可是我們竟然就這樣分開了,我真的很難過,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見到你,我每時每刻都很難過,都想哭,都想見到你,也許只有等我死的時候纔可以吧!

“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第3張

事已至此,斯人已去,了此殘生。

晉太元十一年(386)年,深情才子王獻之抑鬱而終。臨死前曾和一道士對話: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雲:“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離婚。

子敬正是王獻之的表字。短短十數字,收錄於《世說新語》中,讓我們得以窺見歷史中的一抹溫情。

白居易也說“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我想這大概就是說的王獻之和郗道茂的這些相似的事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