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千古名將蘇定方,一生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千古名將蘇定方,一生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蘇定方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蘇定方(592—667年),唐初大將,名烈,字定方,漢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史載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纔開始爲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爲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千古名將蘇定方,一生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唐太宗貞觀初年,蘇定方被唐廷重新啓用,任匡道府折衝。貞觀四年(630年),蘇定方隨從定襄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前往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襲擊東突厥頡利可汗。二月初八夜,李靖派蘇定方率領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騎兵爲先鋒乘夜霧襲破東突厥牙帳,頡利可汗及隋朝的義成公主狼狽散走,餘衆俯伏。李靖大軍趕到,東突厥潰不成軍,唐軍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斬殺義成公主,擒其子疊羅施。東突厥亡。

永徽六年(655年)春,高句麗聯合百濟、靺鞨進攻新羅,攻佔其北境三十餘城。新羅向唐朝遣使求援,高宗令蘇定方與營州都督程名振率軍一萬討伐高句麗。五月,蘇定方等渡過遼水,高麗見唐軍兵少,於是渡過貴端水迎戰。蘇定方等奮力進攻,大敗高麗軍,殺俘一千多人,焚燬其外城、村落後回師 。戰後,蘇定方拜授右屯衛將軍,封臨清縣公。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蘇定方隨從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即程咬金)征討西突厥,被任命爲前軍總管。次年十二月,在初戰告捷後,大軍到達鷹娑川(今新疆開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西突厥兩萬騎兵前來抵禦。兩軍展開惡戰,總管蘇海政激戰連場,未能決出勝負。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等又率領兩萬多騎兵前來增援,形勢相當危急。蘇定方所部正下馬休整,隔着一座小山嶺,離程知節軍約十里遠,看到遠處塵土揚起,於是率領五百名精壯騎兵,翻越山嶺飛馳直搗敵人軍營。西突厥大敗,唐軍追擊潰軍二十里,斬殺一千五百多人。西突厥軍所丟棄的鎧甲兵器、牛馬縱橫交錯地散佈在山坡原野上,無法統計。蘇定方也因功被封爲左衛中郎將之職。

顯慶二年(657年)春閏月,朝廷任命蘇定方爲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任雅相、回紇婆潤(即藥羅葛·婆閏)等人爲副將,再次征討西突厥沙鉢羅可汗阿史那賀魯。 大破沙鉢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追至石國蘇咄城(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北),俘賀魯,西突厥亡。西突厥滅亡後,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降附,整個西域置於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兩廂分治的策略,在西突厥故地分別設置濛池都護府(今中亞楚河以西至鹹海一帶)和昆陵都護府(今中亞楚河以東至新疆北部地區),並將西突厥“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盡波斯(今伊朗)”。

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蘇定方凱旋歸來,唐高宗在都城長安舉行了隆重的昭陵、太廟獻俘禮儀。先獻俘於昭陵之後,唐高宗在太廟又舉行獻俘禮儀。高宗親臨殿前,大會文武百官及外國君主、使節,蘇定方身着戎服,將賀魯“獻於樂懸之北”。隨後,高宗升蘇定方爲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另封其子蘇慶節爲武邑縣公。蘇定方對西突厥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窮追猛打,終獲大勝,唐朝的勢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亞。

千古名將蘇定方,一生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顯慶四年(659年)冬,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思結闕俟斤都曼原先統制衆胡,率其所部和疏勒(今新疆西南部喀什一帶)、朱俱波(今新疆西南部葉城一帶)、喝般陀(又稱蔥嶺國,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庫爾幹一帶)三個國家再度反叛,攻破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唐高宗詔令蘇定方爲安撫大使,再度西征 。蘇定方經過長途跋涉,抵達葉葉水(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錫爾河),選精騎長途奔襲,晝夜疾馳三百里,大戰破之,都曼降,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全部平定。蘇定方因功被加賜在邢州鉅鹿的實封食邑五百戶,並升任左武衛大將軍。唐朝對原屬西突厥勢力範圍內的蔥嶺以西諸國再次進行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至此,大唐帝國統轄的西部疆域直抵鹹海(一說裏海),臻於極致,爲中華歷代之最。

顯慶五年(660年),又被任命爲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師濟滄海,滅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以其地置五都督府。龍朔元年(661年),定方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徵高句麗,屢戰皆捷,兵圍平壤城(高句麗首都),會大雪,解圍還。龍朔三年(663年)五月,唐朝西北邊境局勢又告不安,吐蕃與吐谷渾互相攻伐。此後吐谷渾被打敗,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鉢與弘化公主率領數千帳部衆放棄國土投奔涼州,請求移居唐朝內地。唐高宗任命涼州都督鄭仁泰爲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右武衛將軍獨孤卿雲、辛文陵等分別屯兵於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和鄯州(今青海樂都一帶),以防備吐蕃。六月二十六日,又任命蘇定方爲安集大使,“節度諸軍”,爲吐谷渾的後援。年逾古稀的蘇定方在西北邊陲嘯嘯馬鳴、瑟瑟寒風中,度過他戎馬生涯的最後時刻。

千古名將蘇定方,一生戰功赫赫最後結局如何? 第3張

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去世,終年七十六歲。唐高宗在最初時尚不知情,等從他處聽說了蘇定方逝世的消息後,頗爲悲傷痛惜,責備侍臣道:“蘇定方對國家有功,按例應當褒獎封贈,卿等不說,致使死後榮寵未能及時頒下。言及於此,不禁哀傷悲嘆。”於是立即下詔,追贈蘇定方爲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號“莊”(按《諡法》:威而不猛曰莊)。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唐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疆域至高宗朝達到了巔峯,大唐聲威隨之播及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既爲中原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對今天中國版圖形成作出重要貢獻。

蘇定方不僅英勇蓋世,且爲人正直。王文度殺降謀財時,“唯定方一無所取”;在滅亡西突厥後,蘇定方讓“諸部各歸所居,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復生業,凡爲沙鉢羅所掠者,悉括還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時曾答應饒他性命,於是蘇定方又信守諾言,頓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義。更難得的是,蘇定方在人生的最後時光卻依然被委以重任,“爲諸將節度”,以七十多歲高齡默默鎮守在吐谷渾戰場最前線。

蘇定方善於提攜後俊。早年遇上才德兼備之裴行儉時,直感嘆“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於是傾囊相授,“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蘇定方去世後,裴行儉亦成爲了唐高宗後期著名將領,史稱“儒將之雄”。裴行儉後來多次平定東西突厥的叛亂,爲大唐重置安西四鎮。唐朝建中三年,師徒二人雙雙配享武廟,在代表古代武將至高榮耀的聖殿享受祭祀,於中華歷史上前後輝映。

近代流傳甚廣的《隋唐演義》中描繪,蘇定方年輕時曾經跟隨竇建德和劉黑闥兩個大唐的反派人物,是以自清朝以後,民間演藝常將蘇定方演繹成陷害忠良、謀殺羅藝羅成父子的奸雄。而歷史上的蘇定方卻是爲大唐建立蓋世功勳的大英雄。這就是歷史與民間演義的大區別。而歷史的真相,羅藝反而是叛而復叛的奸臣小人,羅成亦是虛構之形象。另而言之,蘇定方因非李唐之核心功臣,所以在被人們描繪成反面角色時無人追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