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名將王忠嗣戰功赫赫 最後結局是什麼?

唐朝名將王忠嗣戰功赫赫 最後結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王忠嗣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王忠嗣是唐朝玄宗統治時期的著名將領,他爲唐朝鎮守邊疆,安撫民衆,功勳卓著,與突厥、吐蕃、契丹等作戰多起,戰無不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個卓越的軍事天才,但是他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最終卻因爲被奸臣陷害,鬱鬱而終。

唐朝名將王忠嗣戰功赫赫 最後結局是什麼?

王忠嗣是山西人,出身世族,他的父親王海賓驍勇善戰聞名軍中,在與吐蕃大戰中壯烈殉國。當時,王忠嗣才九歲,唐玄宗感念其父,召見王忠嗣,對他說:“此去病孤也,須壯而將之。”意思說這相當於漢將霍去病的遺孤啊,等成年之後必須給他封將,並命人將他收在宮中撫養。

年幼的王忠嗣就這樣在皇宮中慢慢長大,他性格堅韌,沉默寡言,文武雙全,被玄宗誇讚“爾後必爲良將”。果然,王忠嗣不負玄宗所望,在以後的歲月裏,很快脫穎而出,成爲保家衛國的一代名將。

733年,27歲的王忠嗣跟隨節度使蕭嵩出河西,參加了他軍事生涯的首次惡戰,當時吐蕃贊普大酋在鬱標川練兵,部下想要撤退,王忠嗣不同意,獨自帶領三百騎兵發動襲擊,他親自提刀上陣,衝擊敵軍,斬首上千,繳獲羊馬數以萬計,吐蕃贊普倉皇逃命。此次一戰成名,唐玄宗大加讚賞,遷任王忠嗣爲左威衛將軍、代北都督。

738年,吐蕃集結三萬人馬大舉進犯,敵衆我寡,唐軍軍心不穩,在危機時刻,王忠嗣單槍匹馬衝入敵營,左衝右突,勇猛無比,一人殺死了數百人,唐軍大振,發動全面攻擊,最終吐蕃大敗。王忠嗣悍不畏死的精神讓全軍敬服,之後便升爲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後來因軍功卓著,不久便升至河東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成爲邊疆大吏。

742年,王忠嗣任靈州都督,他率大軍北伐遊牧民族奚族,與奚族的怒皆部落和契丹聯軍在桑乾河大戰三次,皆全勝,俘獲了大批人馬物資,威震漠北。

唐朝名將王忠嗣戰功赫赫 最後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同年,突厥內亂,突厥三部擁立烏蘇米施爲可汗,玄宗派遣使者勸說烏蘇米施歸附唐朝,但是他不肯,於是王忠嗣帶大軍壓境於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恐慌請求投降,但是卻遲遲沒有動靜。王忠嗣知其並非真心歸降,遂在突厥的拔悉密、葛邏祿、回紇三個部落使用反間計,使他們聯合起來攻打突厥,烏蘇米施兵敗逃走,國中大亂。觀此形勢,王忠嗣果斷出兵攻擊突厥,面對強大的唐軍,突厥兵敗如山倒,十一個部落全被打敗,九姓貴族全部投降,烏蘇米施也被殺死。至此,在王忠嗣大軍的凌厲攻擊之下,突厥正式滅亡,這個曾經活躍了兩百多年的民族,不可一世的東亞霸主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突厥”一詞也逐漸消失於中國史冊,唐朝北方邊境從此安寧。

746年,王忠嗣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峯,他同時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方節度使。一人佩四方將印,從朔方到雲中,管理數千裏的邊境線,勁兵重鎮,都歸他管轄,這在唐朝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唐玄宗時疆域

然而,王忠嗣並不以建功立業作爲自己的目標,他時常訓誡部下:“身爲太平將領,只要訓練好兵士就可以了,不能憑藉國家力量牟取個人功名。”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晚年的唐玄宗好大喜功,不可一世,妄自尊大,經常無端挑起戰爭,這與王忠嗣的休養生息,凡事留餘地的思想大相徑庭,使得玄宗逐漸不滿,王忠嗣預感不妙,辭去了兩個節度使之位,以避功高震主之嫌,玄宗立即批准。

747年,唐玄宗讓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卻以爲石堡城險要堅固,非死亡數萬士卒不能拿下,不如等待有利時機,再行攻取。玄宗聽後極其不滿,而另一位將軍董延光卻極力請求攻擊石堡城,玄宗下令王忠嗣出兵接應董延光,王忠嗣對此十分勉強,董延光看得出來,對他也很不爽。之後董延光果然征戰失利,他將罪責歸於王忠嗣延緩軍機之因。宰相李林甫也乘機進讒言,誣告王忠嗣與太子勾結想要造反。已經六十多歲的玄宗大怒,將王忠嗣下獄,最終貶爲漢陽太守,不久之後王忠嗣終日抑鬱而亡,年僅四十五歲。

王忠嗣的死其實對唐朝歷史有着一定的影響,在他死後僅6年,安史之亂爆發。而王忠嗣生前曾數次上書奏言安祿山將會作亂,卻無人理會。很多人認爲假如王忠嗣仍在世,安祿山不一定敢起兵造反,即使起兵也不會從東向西一路如入無人之境直取長安,而是被王忠嗣輕而易舉的剿滅。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大唐帝國從此風雨飄搖走向滅亡,再也未能恢復元氣,不知唐玄宗垂垂餘年之際,是否曾想起過那個被自己冤死的大將王忠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