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出色的兒子,他靠什麼逆襲上位?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出色的兒子,他靠什麼逆襲上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治。

李治,是唐代第三位皇帝,他的父母可都是歷史上的“大明星”,父親爲千古一帝李世民,母親是長孫無忌之妹文德皇后。從血統上看,李治是名正言順的“天之驕子”,但是這個驕子卻並不特殊。

首先,雖然是一朝嫡子,由於年齡小(排行第九),僅爲嫡三子。其次,在兄弟之間,李治也並非最出色。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最後繼承皇位的竟是他呢?讓我們踏着歷史時間線,一探究竟。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出色的兒子,他靠什麼逆襲上位?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繼位。

自信的統治者,從來不憚於早早立儲。相反,他們會認爲,這樣可以避免兄弟相爭,提前給未來帝王培養威望,還有助於國家的穩定。

登基同年的十月份,李世民立嫡長子李承乾爲國家的繼承人,是時,李承乾年僅八歲。

雖然八歲,但以少推老,史書對他的描述是“出色的”:性格聰敏,特質敏惠,風姿俊逸。

注意,縱使多年以後真正成爲皇帝的李治,幼年也僅僅得到“聰慧,端莊安詳”的評價。

隨着年齡的增長,太子沒有讓大家失望:謙恭有禮,當時的老師李綱因爲腿部患病,來去只能乘坐轎子,李承乾態度恭順;杜如晦病重,李承乾年方12歲,親自慰問;14歲,就有能力在父親外出時獨立建國,才能得到認可......

那是什麼改變了李承乾的命運軌跡呢?答案是他的弟弟。

《唐磚》劇照

李承乾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弟弟,名叫李泰,史書對他的評價是“聰明絕倫”“特所寵異”。

因緣際會,李泰一出生就受到超越他人的待遇:一歲時,被李淵封爲宜都王;兩歲,被封衛王加持上國柱。

人們都喜歡用“含着金鑰匙出生”來形容從小就衣食富足 受盡寵愛的人,而李泰,恐怕要用“含着金權杖出生”描述才合適。按照唐朝法度,成年皇子都應該前往封地,唯獨李泰得到特許,留在首都,史稱“不之官”。

其實,按照常理,李泰是李承乾的親弟弟,且李承乾的太子位已穩,斷然是不會再有矛盾的,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這裏是皇室!

因爲是皇室,距離權力和生死就越近,因爲近,也就更能體會到誘惑與威脅。

且,李承乾身有腿疾,這多少會打擊他的自信,養成多疑的性格。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出色的兒子,他靠什麼逆襲上位? 第2張

公元642年,父與子、兄與弟之間的矛盾達到無法壓制的關節,李承乾做了兩件事,徹底斷送自己的未來:

1,派人暗殺李泰,失敗。

2,聯合黨羽逼宮,失敗。

條條獲罪當誅,李世民於情於理都要給朝堂一個交代。

第二年,太子被廢。

講到這,是不是覺得李泰單純又無辜?其實並不是。

李泰轉念一想,哥哥被廢,自己素來受寵,皇位幾乎唾手可得,他於是向父親撒嬌:如果自己登基,那死前一定把兒子殺了,傳位給弟弟李治!

大家聽聽,“殺子傳弟”,多狠。好在,諫臣們沒信,李世民也沒信。

四月七號,唐太宗李世民在承天門前當着衆臣宣佈:九子李治當爲太子。國本之爭,到此爲止算是告一段落了。

話又說回來,李世民是怎麼想的,爲何要立一個活躍度那麼低的皇子呢?單純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其實這背後有着慈父之心。

前面我們說過,李世民疼兒子,無論李承乾、李泰,還是李治。

如果讓李承乾繼位,他和李泰的矛盾已經無法削除,那麼結果就會是百年以後,李泰被害。

如果讓李泰繼位,李承乾悲劇是肯定的,有過競爭的李治也未必有好下場。

李治從小就被人稱讚“仁慈”“厚道”,長孫皇后去世那年,他已經懂事,卻仍舊無法剋制自己的感情,在大殿上悲傷痛哭,感動無數人。那麼讓李治登基,憑藉其仁慈之心,斷然會保住兄弟的性命,也變相成全了三個人。

所以若問“是什麼成就了唐高宗”?一半實勢,一半天性。

後記:

雖然,父親爲了兒子儘可能地鋪平前路,但還是無法避免,他在獨行時遇到妨礙的石子,這個石子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唐高宗晚期,權力逐漸被武后取代,唐朝的走勢也受到很大影響,內部太子頻立頻廢,皇帝且繼且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