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歷史上兩大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的名將:郭子儀和李抱真

唐朝歷史上兩大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的名將:郭子儀和李抱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郭子儀和李抱真,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郭子儀,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將。唐朝前中期大名鼎鼎的將領。許多對歷史稍有涉獵的讀者都知道大唐帝國有一個賢明的君主叫做李世民,有一位威震四方的將軍叫做郭子儀。郭子儀,作爲唐朝朔方軍事史上的最高軍事領袖,郭子儀也正因此才能夠幫助逃到靈武郡的唐肅宗稱帝,並且迅速扭轉了安史之亂的局勢。郭子儀也正因此在這個時期,成爲了兵部尚書以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子儀被稱爲是中原王朝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一點也不爲過。

李抱真,唐朝中後葉最優秀的,同時也是最默默無聞的絕世人才。在皇帝無力處理地方事務,化解地方官僚內部存在的矛盾之時,挺身而出,讓這片地區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由於皇帝的個人問題導致這個風雨飄搖的大唐帝國雪上加霜之時,李抱真又挺身而出,幫助皇帝平叛謀反。李抱真就好像是一塊大唐帝國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和其他同時期的大唐將領最後的結局不同,李抱真和郭子儀應該是大唐帝國少數幾位功高蓋主卻又能夠全身而退的軍事將領,這是爲什麼?

朔方軍的領袖

郭子儀本人是武舉考試出身,憑藉精湛的武藝,李抱真得以在大唐帝國的軍事領導層任職。先後擔任單于都護府副都護,安西都護府的副都護以及北庭都護府的副都護。早年的經歷可以看得出來,郭子儀的作戰經驗主要來自於在邊境地區對於少數民族的戰爭。

單于都護府面對的是匈奴的殘餘勢力,北庭都護府面對的是回紇等少數民族,安西都護府面對的主要是西域的阿拉伯軍隊以及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早年多在邊境地區的任職讓郭子儀的作戰經驗非常的豐富。而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而郭子儀能夠常年在這些北方的邊境地區任職,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郭子儀與遊牧民族作戰能力的優秀。

郭子儀人生的高光時刻是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出現的。由於安祿山和史思明憑藉在東北地區以及范陽二十餘萬龐大軍隊,發動了安史之亂。唐廷數次有組織的抵抗均由於叛軍實力的強大以及朝廷對於前線戰事的橫加干涉而均宣告失敗。

馬嵬驛之變後,太子逃亡北方的靈武郡,封整個朔方軍的領袖郭子儀爲兵部尚書,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隨後,郭子儀以及其部下還有友軍迅速在西北地區集結大量的軍隊包括少數民族的軍隊,開始了平叛之路。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郭子儀整個朔方軍就成功扭轉了局勢,李唐皇室得以回到長安。

功高蓋主的曠世奇才

李抱真,大唐帝國一位非常優秀的外族將領。由於大唐帝國前期開放的的政策,被納入統治範圍的異族也有機會進入朝廷當中任職。著名的唐朝將領高仙芝就是高麗人,當然後來安史之亂的主謀之一安祿山也是一位異族將領。

唐朝歷史上兩大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的名將:郭子儀和李抱真

安史之亂之後,由於之前戰亂導致唐朝國力大損,各地節度使在先前的發展之中已經獲得了空前的權力,藩鎮割據的跡象已經開始出現。中央軍事戰略的調整,對外用兵需求的減少,各地的節度使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內。因爲節度使回到中央成爲朝廷的重臣甚至宰相併不是個例。而李抱真,成爲了李唐皇室阻擋藩鎮割據局面惡化的一張王牌。

李抱真之所以沒有和郭子儀,李光弼齊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李抱真在安史之亂當中是李光弼的部下。但是,身爲李光弼的部下卻擁有着非常顯赫的戰功。最好的特證明就是身爲異族人,卻擁有和大唐帝國皇帝一樣的姓氏。因爲其居功至偉,李抱真一家被賜予"國姓",還受到了皇帝的賞識,成爲李唐皇室統治階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次奉命治理州郡事務,沒想到武將出身的李抱真能夠將一切民生以及行政事務治理的井井有條。

唐朝歷史上兩大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的名將:郭子儀和李抱真 第2張

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平叛的大功臣僕固懷恩由於受到了朝廷的忌憚以及小人的離間,被迫利用自己和外族之間通婚的親戚關係,聯合回紇大軍起兵造反。而李抱真,同樣是外族人,同樣是安史之亂平叛的大功臣,卻選擇站在了僕固懷恩的對立面。"復子儀之位,可不戰而克"就是李抱真提出的計策。畢竟朔方軍是郭子儀一手建立起來的,雖然現在由僕固懷恩率領,但是隻要郭子儀出現,朔方軍必然倒戈,加入到郭子儀,這位從前的上司的陣營之中。

對於唐德宗的賞識以及對他的提拔,李抱真卻顯示出其極爲謙虛謹慎的一面。上奏皇帝,自己不能接受五州節度使這個重任,希望帝王能夠讓他從基層官員開始做起。唐德宗對於他的謙虛踏實所感動,准許他成爲澤州刺史。但是,由於其卓越的才能,他也一直被皇帝所掛念着。只要哪裏出現了問題,唐德宗就將他調往該地區。同時,由於其武將出身,在後來出現的大小戰亂之中也是盡心盡力。

不得善終的大部分

不僅僅是唐朝的將領,歷史上絕大多數優秀的將領尤其是那些擁有赫赫戰功,功高蓋主的將領在幫助統治階級階級完成統一大業或者平叛之後,多數都會遭到統治階級的清算。這是非常經常發生的事情。比如,西漢高祖劉邦登基繼位之後,便處死了楚漢之爭的頭號功臣——韓信。明朝朱元璋在登基繼位之後,也處死了當時少數能夠全面打敗蒙古人的大將徐達。

帝王們自己有很多就是前朝的功臣或者大權在握的將軍,比如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原先是北周的軍事將領。這些將軍出身的帝王們不可能不知道功臣權力過大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一旦軍事將領的實力和勢力蓋過中央,中央是否會被推翻,就在這些大權在握的將軍們的一念之間了。

唐朝歷史上兩大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的名將:郭子儀和李抱真 第3張

歷史上,功臣威脅帝王統治,甚至謀權篡位的先例不是少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觀念已經深入每一位帝王的心中。所以,一旦有不忠於帝王行爲的出現,帝王們便會展開反擊,將任何可能威脅帝王政權的勢力全部消滅。

而古代的那些功臣們,面對自己掌握如此強大實力的現實,心中也確實會有想要起兵謀反,自己黃袍加身的想法。有些是自己主動產生想要謀反的想法,比如隋朝初年的楊玄感。更多的是被逼的,走投無路才起兵造反,比如說被漢高祖嫉賢妒能,不信任而策劃謀反;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的朱泚等,都是在帝王或者外部勢力逼迫自己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才決定起兵謀反。甚至連安史之亂的發動者,東北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也是受到了朝中奸臣宰相楊國忠的迫害才決定在范陽起兵。

全身而退的小部分

既然有遭到迫害或者清算的,也有一些人能夠在功高蓋主之時全身而退的。沒錯,李抱真和郭子儀就是其中的那少數人。和他們同時期的著名將領都遭到了一些猜忌,最終身首異處,難以安享晚年的結果,比如大唐帝國威震四方的高仙芝,安史之亂中堅守潼關不出被朝廷認爲畏戰避戰而被處死,哥舒翰也是類似的下場。但是李抱真和郭子儀結局卻和他們並不一樣。

我認爲,他們和其他是將領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比較會做人。主要在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對比上可以看出來。僕固懷恩身爲朔方節度使,權力非常大,管轄的軍隊也是大唐帝國當中,實力最強悍的。僕固懷恩自己也是忠於大唐,所以在安史之亂中一家死了四十六人,可謂滿門忠烈。但是,由於其過於耿直的性格以及過於嚴謹的作風,在安史之亂之後,被已經對武將產生忌憚的皇帝所懷疑。雖然一直忠心耿耿,甚至面對前來安撫的丞相也是哭着抱着丞相的腳訴苦。但是,最終他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還是因爲他並不會做人。

忠義是錢換不來的,但是在政治中就不是這樣了。由於其過於強大的實力被朝廷忌憚,加上安史之亂所造成的影響,僕固懷恩被猜忌也是順理成章的。而郭子儀,作爲前一任朔方節度使,和僕固懷恩相比就比較會做人了。首先,他在夜城之戰之後因爲被扣上"戰場指揮失誤"的罪名而被召回長安,解除兵權。郭子儀深知自己對朝廷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於是假裝自己已經老了,變得貪財好色,能力早已不及當年,最終讓李唐皇室放鬆了對他的戒心,得以延續。

而另外一種就是以李抱真爲代表的將領。擁有巨大的才能卻不要與之相匹配的官職和俸祿,一直謙虛謹慎,做事踏實仔細。對於統治階級來說,他們要的正是這種擁有巨大才能,卻看起來毫無野心,也不會對朝廷產生任何威脅的人才。這也就是爲什麼朝廷會允許李抱真組建軍隊來維持地方治安,而對於地方節度使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而忌憚不已。

結語:功高蓋主,一直是在歷史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在戰爭年代,掌握兵權的軍事將領在對外戰爭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也逐漸成爲對於自己效忠的統治階級的一種潛在的軍事威脅。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因爲這個原因。對於這些功高蓋主的軍事將領,歷史上君主的處理辦法通常只有一個——解除職權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逮捕或者軟禁。岳飛,之所以會被南宋朝廷處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岳家軍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成爲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而李抱真和郭子儀之所以能夠功高蓋主卻又全身而退,其實是用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方法。郭子儀選擇採用裝瘋賣傻來讓統治階級放鬆對自己的戒備,而李抱真則是依靠自己勤懇的態度以及低姿態爲統治階級服務,才最終沒有被李唐皇室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