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惠文王賜死商鞅,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惠文王賜死商鞅,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商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爲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雖然商鞅這人也有許多缺點,但一點也不妨礙他成爲推動歷史進步的偉大人物。那秦惠文王爲何剛繼位,就殘殺對秦國有如此功勞的商鞅呢?這就不得不從秦國是怎麼發展強大來分析。

惠文王賜死商鞅,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公元前645年的秦國是相當厲害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那時的秦國國君是秦穆公。但秦穆公之後的國君,卻都沒什麼大作爲。到戰國初期,在七個諸侯國中,秦國是最落後的,國力也是最小的,整個秦國是被緊挨着的晉國給壓着的。特別是秦獻公之前的那六七位國君 ,不但讓整個秦國的國力毫無發展,還弄得秦國連續幾十年都動盪不安。

公元前369年,天下格局開始大變,秦國崛起。就在魏惠王繼位的第三年,韓、魏聯軍被秦國打敗;又過了2年,魏、趙、韓三國聯軍再次被秦軍打敗,三國聯軍被秦軍斬首6萬人;又過了2年,魏國又跟秦國單挑,最終還是被打敗。爲什麼秦國現在變得如此強大?因爲秦國的國君換成秦獻公。秦獻公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一些改革,終止秦國繼續淪落的腳步。可惜他的改革並沒有徹底完成,於公元前362年去世。

公元前362年,21歲的秦孝公繼位,他立志要重振300年前秦穆公的霸業。於是公元前361年,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招攬天下英才。這個《求賢令》說的也很簡單,主要就一句話“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意思就是隻要有壯大秦國的辦法,要什麼官給什麼官,同時還可以給封地。重賞之下,有才能的人都絡繹不絕來到秦國。

惠文王賜死商鞅,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2張

商鞅就是這個時候來的,但此時的商鞅還不叫商鞅,叫衛鞅(本姓衛,商是賜的號)。商鞅原本在當魏國丞相公叔痤的門客,丞相也很欣賞他的才華。一天,公叔痤突然病重,魏惠王到丞相府來看他,並問他:“如果你真的一病不起,那到時候誰能輔佐我啊?”公叔痤說:“我向你推薦一人,叫衛鞅。這個年少而有奇才,可以擔任丞相之能”。魏惠王聽完,一撇嘴,不以爲然。公叔痤看在眼中,立即說:“您要是不能重用他,就一定要殺了他,千萬不能讓他跑到其他國家去。”魏惠王滿口答應,就走了。

這時,公叔痤就趕緊派人去把商鞅給請來,對商鞅說:“我得先盡忠君之職,再顧朋友的交情。我剛纔見魏王,告訴他如果不能用你,就要殺了你。現在我告訴你,你趕緊跑吧!”商鞅聽完,心頭一震,但馬上又恢復鎮定,對公叔痤說:“不要緊!丞相,我不用跑。魏王如果不聽你的話重用我,肯定也不會聽你的話殺了我。”商鞅在魏國又呆了一段時間,雖說平安無事,但內心天天都在擔心,怕魏王會殺他。

聽說秦國頒佈的《招賢令》,他就主動跑到秦國。商鞅到了秦國之後,先投到秦孝公手下一個叫景監的門下,然後由景監引薦,才見到了秦孝公。《史記》記載,商鞅先後三次來面見秦孝公,去陳述自己的治國之道。結果第一次講,把秦孝公給講睡着了;第二次講,秦孝公沒睡,但也膩歪得夠嗆;到第三次講,終於講到秦孝公的心坎裏,於是“語數日而不厭”。引薦人景監也很好奇,便問商鞅:“你到底講了什麼?居然讓大王如此着迷。”商鞅就說:“第一次我講的是帝道,第二次講王道,第三次講的霸道。”然後便是著名的商鞅變法,變法的具體舉措在《商君書》裏面有很詳細的記載,比如大力發展農業和軍事,執行嚴厲刑罰……

在商鞅的變法之初,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雖說得到秦孝公的絕對信任和大力支持,但國內權貴和老百姓並不是很賣他的賬,陽奉陰違的事情經常出現。商鞅也明白,取信於君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要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於是商鞅就在南城門立了根木頭,上面寫道:誰要是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我就賞他10兩黃金。老百姓認爲是開玩笑,沒人理會。又過兩天,賞金上漲到50兩。這時候有一個人就把木頭扛到北門,還真得50兩黃金。老百姓見政府說話算數,便心甘情願地聽話。新法頒佈後,得以迅速實施。但新法推行了一年,秦國上下幾乎沒人說新法好,甚至太子帶頭違反新法。結果商鞅正好抓住太子這個反面典型,並嚴懲了太子的老師,挖去了他的鼻子,這下就把所有人的嘴給堵上了。幾年之間,秦國的國力得到了高速的發展。

到公元前340年,秦國經過20年的變法,國力已經非常強盛了。商鞅對秦孝公講:“魏國和秦國緊鄰,是秦國的心腹之患。必須要把魏國先打服了,才能進一步稱霸中原。”然後他就跟秦孝公要了軍隊,自己領軍去打魏國。魏國這邊帶兵對陣的大將是商鞅故交公子卬,當年兩人關係非常好。商鞅紮下大營,就給公子卬寫信:“咱們現在雖各爲其主,但畢竟是老朋友,怎麼忍心交戰啊?不如你過來定個盟約,順便在喝酒敘舊。”公子卬相信商鞅,就跑去定盟約,結果一過去就給抓了。然後商鞅乘勢進軍,大敗魏軍,弄得魏國非常狼狽,只能割地遷都。魏惠王這時纔想起公叔痤的那些話,可惜爲時已晚。這時的商鞅已經達到人生的巔峯,因爲這次戰事的勝利,回來就被秦孝公封地到商於,同時賜號商君,從此他纔是名副其實的商鞅。

惠文王賜死商鞅,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3張

兩年後,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秦惠文王上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車裂商鞅,並且殺光他的所有族人。對於秦惠文王對商鞅用如此殘忍的刑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爲當年商鞅變法時,得罪了他,懷恨在心。第二種說是怕商鞅功高蓋主,不好控制。如果第一種說法成立,那秦惠文王上臺後,就應該廢除新法纔對。可事實是新法並未被廢除,而且秦惠文王自己也極力主張和推行新法的實施,可見第一種說法明顯不對。至於第二種也是不對的,因爲商鞅變法時,秦孝公是極力支持的,甚至支持到有些事情,都可以先做再奏。要說蓋主的話,秦孝公早就被蓋了,可秦孝公並沒有殺他,還是非常相信他,可見商鞅忠心。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據史料記載,雖然商鞅的變法得到秦孝公支持,但同時也得罪很多貴族和王族,這些人也是秦國根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商鞅變法時,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實際上也是在動搖秦王統治的根基。這些權貴他們不敢對王權發怒,卻恨透了商鞅。所以這時候殺了商鞅,能緩和與權貴之間的矛盾。對於剛繼位的秦惠文王來說,犧牲一個人,換取統治根基的牢固,肯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