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血洗成都,劉秀爲何不罰他?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血洗成都,劉秀爲何不罰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吳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十月,隗純迫降,歷時四年的隴西之戰宣告結束。平定隴西后,公孫述割據的巴蜀便成爲劉秀統一大業的最後一個障礙。公孫述稱帝巴蜀十餘年,可謂根深葉茂,麾下雲集了很多反漢死士。平定巴蜀之戰打得非常艱難,劉秀多次招降,公孫述抗拒到底,“終無降意”,來歙、岑彭兩員漢室上將先後被暗殺。受挫之後,劉秀起用吳漢接任前敵總指揮,統領全軍。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血洗成都,劉秀爲何不罰他?

吳漢乃東漢開國名將,勇猛多謀,爲劉秀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軍紀敗壞也備受詬病,“拉朽摧枯功蓋世,可令縱掠損威名”。吳漢接手後打得也不順利,一度被公孫述打得大敗,掉到河裏幾乎淹死,最後揪住馬尾巴才逃上岸。公元36年11月,重整兵馬後,吳漢軍糧僅剩七天,而成都城內也已倉盡糧絕,公孫述急於消滅吳漢,於是迷信卦辭“虜死城下”,親自出城衝鋒陷陣。

11月18日,公孫述被吳漢手下刺成重傷,左右拼死將其救入城內。公孫述當夜絕氣之前,把軍政託付給手下大將延岑。然而翌日凌晨,延岑決定舉城投降。吳漢於是率軍佔領成都,“安撫吏民”,但三日後突然變臉,族滅公孫述、延岑家族,“放兵大掠,焚述宮室”,生靈爲之塗炭。劉秀聞知龍顏大怒,下詔責備:“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於兵縱火,聞之可爲酸鼻……良失斬將吊人之義也!”

但是,劉秀雖然嚴加譴責,但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壓根就沒有懲罰吳漢的意思,甚至爲了照顧吳漢面子,連批評的詔書也是下給吳漢副手劉尚。戰後不久,吳漢“浮江而下,到達宛城,奉詔令祭祖”,衣錦還鄉風光無限。那麼,劉秀爲什麼只譴責而不懲罰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以劉秀多年征戰經驗來看,吳漢這樣做似乎有不得已的“苦衷”,說不定劉秀內心也支持吳漢這樣做。

經過曠日持久大戰,吳漢接收的成都已是一座倉盡糧絕的“難民城”。巴蜀一代名將延岑,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受主公之託卻拱手獻城,恐怕只有一種可能:糧盡兵疲,大軍已然帶不動了。在延岑看來,吳漢接手成都後定然無法破解困局,數十萬嗷嗷待哺的老百姓遲早生變,一旦有變,就是東山再起好機會。吳漢佔領成都後,很快也嗅到了危險,於是先下手爲強,族滅了公孫述、延岑家族,並縱容手下大掠,以絕後患。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血洗成都,劉秀爲何不罰他? 第2張

吳漢屠城讓其揹負了“屠伯”的惡名,成爲其一生的污點,但此舉重創了巴蜀反漢勢力。六年後,蜀地再反,吳漢再次受命平蜀,“誅其渠帥二百餘人,徙其黨與數百家於南郡﹑長沙而還”。至此,東漢在巴蜀統治才穩定下來,可憐數萬老百姓成爲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然而一個半世紀後,治理巴蜀的諸葛亮卻對吳漢評價很高: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爲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