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馬謖下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三國故事裏最是老生常談的兩個橋段,說在中國家喻戶曉也不爲過,即便是閒常不愛舞文研史的普通老百姓,但凡聽過幾耳朵戲文,也能隨口哼出《失空斬》那兩句經典的“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

古往今來,“馬謖紙上談兵無才能,諸葛忍痛揮淚斬馬謖”似乎已成爲定論,圍繞這個故事,三國迷們最常討論的問題大都是:馬謖到底做錯了什麼纔會失街亭?諸葛亮到底爲何會用馬謖?街亭之失到底是誰的責任?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斬馬謖?等等……然而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可能這“揮淚斬馬謖”的故事都是假的,大家都被《三國演義》和在《三國演義》基礎上演化出的文藝作品給騙了,失街亭之後,諸葛亮壓根沒能斬到馬謖,因爲根據可靠史料記載,馬謖這廝戰敗之後就逃跑了……

一、大家平常聽到的“揮淚斬馬謖”版本,是這樣的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馬謖、王平大敗而歸之後,諸葛亮先是傳來王平,斥責他身爲副將,爲何不勸諫馬謖?王平滿腔委屈,說我勸了的呀,一開始勸他在路口下寨,萬不可屯兵山上,他罵我是婦人之見,說屯兵山上是憑高視下,勢如破竹,魏兵若來,定能殺得他個片甲不留;後來又勸他小心魏兵斷了水源,他又罵我胡說八道,說只要魏兵敢斷我們水源,我們蜀兵一定會奮勇死戰,兵法說了,這就叫置之死地而後生……

諸葛亮聽得滿腦袋官司,派人馬上去傳馬謖,只見馬謖已經自縛其臂,跪在帳前,諸葛亮厲聲斥責,說你不聽王平之諫,這才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如今敗兵折將,失地陷城,都是你一人之過,現在把你軍法處置,也是你咎由自取,你的家小我替你看顧,你不必掛心,然後便讓左右推出馬謖,砍頭示衆!不一會兒,行刑人員拿來馬謖的首級讓諸葛亮驗視,諸葛亮看了,大哭不已……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2張

這就是《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也是三國迷們最熟悉的斬馬謖版本,然而誠如小編所言,以上不過是羅貫中的小說家之言,《三國志》裏,關於馬謖的下場,其實有三種版本的記載!

二、《三國志》馬謖的下場,其實有三種版本

這第一種版本,便是《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說法,作者陳壽描述的很簡單,只有“還於漢中,戮謖以謝衆”這寥寥九個字;而《三國志·王平傳》中,“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的記載,也印證了這個說法,也就是說,按照這兩條記載,馬謖兵敗到了漢中之後,的確是被諸葛亮軍法處置,以謝天下了。很顯然,《三國演義》就是根據這兩條記載,演化出了戲劇張力十足的“揮淚斬馬謖”!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3張

第二種版本,便是《三國志.馬謖傳》的記載,說馬謖的下場是:“謖下獄物故,亮爲之流涕。”“物故”二字在古代漢語中,用來描述事的話,指的是“變故”,用來描述人的話,則是指人的亡故、去世,也就是說《馬謖傳》裏說馬謖是自己在監獄中死掉了。

而關於這個說法,《三國志》裴松之的一條注引也有映證,說《襄陽記》中記載,馬謖死前還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信上寫:“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將《馬謖傳》的說法和裴松之的這條注結合起來,就是:諸葛亮將馬謖下了大獄後,馬謖在獄中死亡,而且臨死前諸葛亮也未在場,不然馬謖也不必寫遺言寄給他!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4張

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同一個作者寫的書,前邊剛說是諸葛亮“戮謖”,後面咋就說馬謖自己死在監獄裏了呢?而更奇怪的,卻還在後頭,《三國志》另一個人物傳記中,馬謖的結局,還有第三種版本!這第三種版本,便是出自《三國志.向朗傳》,在這個人物傳記中,陳壽說向朗仕途遭的一次大劫,便是因爲好友馬謖,而且還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同個作者同一本書裏的記錄,諸葛亮和王平的傳裏說,馬謖是被諸葛亮所殺,馬謖的傳裏說,馬謖是死在監獄裏,而這向朗的傳記又說,馬謖逃跑了……尤其是這第三種,出入之大,簡直讓人匪夷所思,難道是陳壽自己寫懵了?還是說向朗這個人物實在太小,陳壽疏忽了呢?

三、陳壽也算“馬謖事件”半個當事人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5張

首先,向朗雖在咱們三國票友中無甚名氣,但在當時的西蜀,他卻並非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向朗早年間也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學生,朋友圈裏有諸葛亮、龐德公、徐庶等,隨劉備入蜀之後,官至“長史”,是諸葛亮的首席大祕,諸葛亮死後,向朗被重新啓用,晚年封侯,受到舉國尊重。因馬謖之事被免,是這位大人物的平生大事,陳壽不可能疏忽!

而馬謖事件,陳壽寫錯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爲他甚至算半個當事人!根據《晉書》記載,陳壽的父親名爲“陳式”,正是馬謖的參軍,因失街亭,陳式也遭株連,被處以髡刑,而後返家成爲蜀漢小民。馬謖事件對陳壽家衝擊如此之大,其父不可能不告知,陳壽不可能不清楚,那麼他一本書中出現三種結局到底從何而來呢?我們該怎麼理解這三種結局呢?

四、三者拼湊,纔是事情的本來面目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6張

研究歷史的學者都承認,陳壽的《三國志》是“良史”,沒把握的事情他寧肯不寫,也不會去隨便記錄,更不可能鬧出一人三種死法這種大烏龍,《三國志》中關於馬謖下場的三種記錄,表面看上去衝突,其實卻能理順。

因爲《三國志》是紀傳體,而陳壽行文又用語簡略,惜字如金,這就考驗了讀者從各個傳記截取碎片、並整合信息的能力,《諸葛亮傳》、《馬謖傳》、《向朗傳》關於馬謖的三塊信息,恰恰就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向朗傳》中記載馬謖逃亡最先發生,《馬謖傳》中記載馬謖死於獄中隨後發生,《諸葛亮傳》中“還於漢中,戮謖以謝衆”這九個字,則是對整件事情的總結!

也就是說,街亭兵敗之後,馬謖並沒有回去領罪,而是畏罪潛逃,向朗明知其去處,反而包庇,因而獲罪;後馬謖被擒,押回漢中,下了大獄,隨後就在獄中死去,而他的死法具體是被斬、被鴆、上吊自裁,其實陳壽都沒點明,最後在《諸葛亮傳》中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戮謖以謝衆”。這就是整件事情的本來面目。

街亭丟失之後 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所殺了嗎 第7張

古往今來,不少論者都認爲,諸葛亮不該因爲一次戰敗就殺了馬謖,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此行事,這世間可能盡是無頭將軍,況且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因一時之失,便殺俊傑,還如何成就大業?而當我們還原出事情的本來面目,就再沒辦法爲馬謖辯白一句,若單是不聽勸諫戰敗,似乎還能留他命來戴罪立功,可戰敗之後,不承擔責任,反而還當逃兵,就實在恕無可恕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