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邦和劉太公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登基的當天封呂雉爲皇后,嫡長子劉盈爲皇太子,並追尊亡母媼氏爲昭靈夫人。

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分封二十九位列侯的同年,分封了四位劉姓諸侯王,其中有他的弟弟、哥哥、兒子以及遠房堂兄,最後連他已故的大哥都上了尊號,大哥的兒子也被封爲侯,唯獨他的父親太公遲遲沒有受封。

從劉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忘記功臣和親人,那他爲什麼不給老父親上尊號呢?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又是如何對待父親的呢?這恐怕要從劉邦和太公的關係開始說起。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項羽、劉邦劇照

(一)劉邦從小不受父親待見

劉邦兄弟四人,其中老二劉喜最受父親劉太公的喜歡,因爲他敦厚老實,還非常勤奮,也不難理解,父母總是喜歡乖孩子。

可是劉邦就不一樣了,他整天遊手好閒,不幹正事,到處混吃混喝,劉太公覺得他吊兒郎當,很不靠譜,常常罵劉邦不如二哥會置家業。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在未央宮宴請諸侯,對太公說,當初你總罵我不會賺錢,不如二哥劉喜會置辦家產,現在說說是我厲害還是二哥厲害,太公聽後哈哈大笑。

可見,太公最初並不看好劉邦,更沒有想到劉邦能有出息,那麼劉邦對老父親如何?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第2張

劉太公劇照

(二)劉太公淪爲人質

劉邦沛縣起兵以後,考慮到外出打仗不安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劉邦並沒有帶着老父親走,而是留下二哥劉喜和審食其照顧老父親,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劉邦對自己的父親也不差,至少沒有扔下他不管。

劉邦當了漢王以後,不滿項羽分封,率領五國聯軍佔領西楚國都彭城,劉邦這次東進還有一個目的,打算去老家接家屬,彭城距離劉邦老家豐邑只有二百里地,對於劉邦來說接家人並不困難。

但是劉邦佔領彭城以後,被暫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只顧着貪圖享樂,沒有去接家人,等到項羽打過來時,他纔想起來還有家人沒接,於是派人去接,結果項羽趕在他的前面接走了留守的家屬,從此太公淪爲項羽的人質。太公淪爲人質可以說是因爲劉邦照顧不周而導致的,劉邦應該承擔全部責任。

漢四年下半年(公元前203年),項羽得力干將龍且戰死,致使項羽失去了一半的兵力,韓信佔領齊國徹底改變劉項兩家的力量均勢,勝負已分。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第3張

項羽劇照

此時劉邦與項羽還在滎陽一帶對峙,滎陽易守難攻,而且漢軍在糧草供給上,也佔有絕對的優勢,雖然劉邦對項羽的戰略部署已經形成,但是在楚漢爭霸的主戰場漢軍仍然不是楚軍的對手,面對氣勢高漲的楚軍,劉邦採取的策略是堅守城門,拒不迎戰。

滎陽距離西楚國都彭城路途遙遠,打持久戰對楚軍不利,糧草的供給成爲最棘手的問題,項羽希望儘快與劉邦決一死戰,改變進退兩難的困境。

同年十月,項羽走投無路時,將俘虜的劉邦家屬帶到滎陽戰場,把劉太公架到鍋上,逼迫劉邦出兵或者投降。劉邦如果投降那麼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白費了,於是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我們結拜過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把你爹烹了,記得分給我一碗湯,後來是項羽的叔父項伯勸誡項羽不要與劉邦仇上加仇,劉太公才脫離危險。

劉邦的無情引來後世之人詬病,他們以此來判斷劉邦不孝順,說他不念及父子之情,但是劉邦也很無奈,如果他處理不好這件事情,輕則軍心大亂,重則導致戰場局勢發生逆轉。

至於劉邦孝順不孝順,姑且不要急着下結論,看完再做判斷。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第4張

劉邦家人劇照

(三)劉邦建豪宅孝順父親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把老父親接到長安享清福,但是住着豪宅的劉太公卻整日悶悶不樂,老人家或許不習慣城裏的生活,或許水土不服,反正就是不開心。劉邦納悶了,老父親住着這麼好的房子還悶悶不樂,這是爲何?於是他派人去打聽,劉太公說他從小和賣肉賣餅的人一起玩鬥雞、蹴鞠,現在住着豪宅什麼都沒有了。

劉邦知道後下令按照豐邑的原貌,在鴻門附近修建一座新豐邑,取名叫“新豐”,除此之外還把老家的人和家禽都遷徙過來,驚奇地是人和家畜都認識自己的家,可見新豐與豐邑的相似度,自此劉太公樂開了花。

這樣來看,劉邦對他的老父親相當不錯。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第5張

劉太公劇照

(四)劉邦封了太公

高帝六年劉邦大封功臣和親族,結束後回到櫟陽(今西安),太公手下一位叫家令的管家對太公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史記•高祖本紀》

意思是天無二日,地無二主,高祖皇帝雖然是您的兒子,但是他是人主,您是人臣,人主每隔五天來拜見人臣,這樣下去會破壞皇帝的權威。

太公採納家令的建議,等到劉邦下次來看他時,拿着掃帚退着行走,劉邦看見父親對自己行這麼重的禮,驚呆了,趕緊把父親扶起來。經過打聽劉邦才知道一切都是家令的主意,這下他意識到,該封自己的父親了。

不久劉邦下詔書:

“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平暴亂,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漢書·高帝紀》

意思是天下中間最親的一種關係,莫過於父子,所以父親有了天下要傳位給兒子,兒子有了天下也要榮歸父親,這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高準則。天下大亂,戰爭不斷,老百姓吃盡苦頭,在這種情況下,我身披鎧甲,手執利器平定暴亂,讓天下太平,此爲太公教導有方,所以尊太公爲“太上皇”。

高帝十年,劉太公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后去世,太公去世後,劉邦赦免了櫟陽的囚犯(死刑犯除外),以示哀悼,並令各諸侯王都要在自己的都城修建太上皇廟。

劉邦和劉太公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邦爲何遲遲不給老父親上尊號 第6張

劉邦劇照

(五)結語

從分封上面來看,劉邦分封了那麼多同姓諸侯王,連自己的侄兒和已故的母親都封了,就是沒有封老父親,直到太公的管家提醒才分封,爲此劉邦受到很多人批評,說他尊母不尊父。

不過總體來說,劉邦對他父親還是不錯的,至少對他的晚年生活比較關心,讓老父親安度晚年,以86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中國通史》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