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司馬顒是個怎樣的人?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司馬顒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顒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晉惠帝年間,北方少數民族揭杆而起,水災蟲災肆虐中原,饑饉遍地。而皇帝司馬衷卻生性昏庸、蠢呆。這個連青蛙爲什麼要叫都不知道的傢伙根本治理不了國家,大權旁落也就成爲必然。因此,朝廷各個權勢豪門爲了獲得最高統治權互相勾結營私,甚至不惜發動政變以剷除異己。先後出現了楊駿專權,賈后干政,進而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而河間王司馬顆即是這八王中第七個獨攬朝綱的親王。司馬顒,字文載,是晉太原烈王司馬環的兒子。最初繼承他父親的爵位封號,咸寧三年(277)改封爲河間王。司馬顒從小就爲人慷慨大度,仗義疏財,出手極其大方,而且樂於結交有才能的奇人異士,與他們縱論古今,評論國事,很是有點名氣。晉武帝司馬炎對司馬顆也頗爲賞識。每當各家親王彙集京城前來朝見武帝時,司馬顒總能以其滔滔不絕的談吐與見識驚動四座,贏得司馬炎的歡心,稱讚司馬顒可以爲諸親王之儀表。即使武帝去世惠帝司馬衷繼位,司馬顒也深得朝廷的器重。

元康初年,朝廷拜司馬顒爲北中郎將,鎮守鄴城(今河北臨漳)。元康九年(299),司馬顒便代替樑王司馬肜爲平西將軍,鎮守關中。關中是晉王朝主要的產糧地區,軍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根據武帝司馬炎在皇家祭廟石函中留下的祕密詔書規定:除非是皇帝的嫡系親屬,否則,是沒有資格鎮守關中要地的。然而,司馬顒卻只不過是司馬孚的孫子,皇帝司馬衷的堂叔,血緣關係疏遠,他卻能領此重任,可見朝廷對他的賞識與重用。可見司馬顒在衆親王中是頗爲出類拔萃、賢明且有才千的一位。晉惠帝永康二年(301),相國趙王司馬倫逼迫惠帝退位,並把司馬衷囚禁於金墉城中。正月九日,司馬倫登極即帝位,改年號建始,從而掌握朝廷大權。三月,齊王司馬周起兵準備用武力討伐篡位的司馬倫,並派使節通告全國,以求響應。司馬顒聽到齊王起兵的消息,沒有立即響應,而是按兵不動,靜待事態的發展。他知道,如果現在草草發兵,一旦齊王失敗,自己也落不下好下場,況且司馬顒心下也不太相信齊王有那麼大的號召力,能夠調動全國軍馬來對付司馬倫。因此,在他心裏還是傾向於支持司馬倫。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司馬顒是個怎樣的人?

所以,當安西參軍夏侯奭起兵響應司馬間時,司馬顒接受內史李含的建議,派振武將軍張方斬殺了夏侯奭及其黨羽。還把齊王派來的使節裝人囚車送往洛陽,隨同派張方率軍東下,支援皇帝司馬倫。然而,司馬顒忽然得到情報,得知成都王司馬穎已起兵20萬響應齊王司馬同,常山王司馬乂也聯同太原內史劉暾南下攻打司馬倫,司馬顒感覺事情不妙,立即改變立場;召回張方,轉而響應司馬冏和司馬穎。四月十五日,司馬顆匯同齊王和成都王的部分部隊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大破司馬倫的軍隊。六月二日齊王率軍進入洛陽,恢復惠帝的帝位。齊王因勤王有功而擢升爲大司馬,加授九錫,從而總攬朝廷大權。司馬顆也因戰功而擢升爲太尉兼侍中。但他並沒有留在京城,戰事一停,他便轉回封地。司馬顒知道,齊王老謀深算,雖然自己最終響應他的起兵,但齊王對自己開始支持司馬倫肯定會耿耿於懷,決不會輕易放過自己,留在京城等人誅殺,不如先回自己的封地,不與齊王爭一時之短長,以圖長遠之計。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司馬顒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果真,齊王大權獨攬之後,變得愈加粗暴專橫,湎於享樂。好事還未乾一件,便開始大興土木,修整他的齊王府,佔公私房屋近百間,甚至連皇宮的千秋門也被鑿穿。而且在齊王府的後院懸扁鍾,前院舞八佾,整日歡宴歌舞,不去朝見皇帝。齊王爲了長期控制朝廷,一方面大肆封賞自己的親信部屬,一方面開始排擠那些昔日勤王有功的將領。成都王司馬穎昔時曾第一個響應齊王起兵討伐司馬倫,而且是第一個渡過黃河進入洛陽的親王。事後他被擢升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享“假黃鉞”榮譽。儼然有與齊王平起平坐的架式。齊王當然不會容忍一山容二虎的局面。他不僅把成都王排擠回封地,而且還準備剝奪他的皇位繼承權。惠帝司馬衷的兒子、孫子倒是不少,可時運不濟,不是被人殺死,就是病死,最後只剩皇帝一孤家寡人。而依照順序,司馬穎作爲司馬衷的弟弟很可能成爲帝位的繼承人。於是齊王在五月二十五日立司馬遐的兒子司馬覃爲“皇太子”,那時他年僅8歲,正是容易受人擺佈的年齡。

齊王則兼太子太師。這樣,齊王通過立太子不僅剝奪了司馬穎的皇位繼承權,同時也打破了常山王司馬又希望繼承帝位的夢想。河間王司馬顆對於齊王的作爲是又恐又喜。恐的是,連成都王司馬穎這樣威望高實力強的親王,齊王都敢排擠而且一再得手,那麼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喜的是,齊王如此一來,無形中已給自己樹立了衆多的敵手,必將得不到好下場。司馬顆暗自打定主意,如果一旦發生什麼不測,自己正好可以利用齊王與成都王和常山王之間的矛盾先發制人,聯合他們共同討伐齊王司馬間果然,齊王對於河間王司馬顒早先依附司馬倫、暗害自己使節一事非常的痛恨,經常縱容自己的親信右司馬趙驤與原司馬顒的部屬李含爲難,弄得李含寢食不安,最後不得不單人匹馬地逃離洛陽去投奔故主司馬顒。李含爲了報復齊王,便詐稱自己帶來皇帝司馬衷的密詔,命司馬顆起兵討伐齊王,而且李含還向司馬顒獻了一條借刀殺人之計,他說:“現今齊王專權,朝廷中人都對他恨之入骨,尤其是長沙王司馬乂。

我們可以傳密詔命司馬又討伐司馬冏,司馬乂力量弱小必被齊王所誅殺。我們便可以以此作爲起兵討伐的罪證,排除齊王,擁戴成都王,主公你也可趁機出閣入相,掌握大權司馬顒聽罷,心下大喜,認爲這是天賜良機。於是上書皇帝指控齊王的罪行。宣稱“集結十萬大軍,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范陽王司馬虓共同討伐司馬冏。現在請長沙王司馬乂廢黜司馬冏,邀成都王輔政。”接着便動員軍隊任命李含爲都督,率振武將軍張方向洛陽推進。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像李含、司馬顒所盤算的那麼順利。雖然成都王立即起兵響應,齊王也中計先動手準備剷除長沙王司馬乂,但最終的勝利者不是齊王而是司馬又。司馬乂的力量雖然弱小,但他搶先一步控制了皇帝司馬衷,以皇帝爲擋箭牌,與齊王在洛陽城裏大戰了三天三夜,終於反敗爲勝,擊潰了齊王的大軍,並活捉齊王斬首示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