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司馬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北宋熙寧三年,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上書宋神宗趙頊無果,以編纂《資治通鑑》爲由,自行離開京師汴京,退居咸陽。

這首《客中初夏》便是司馬光此時的作品,這首詩不難揣摩。詩中太陽自是明喻當時北宋最高權力者宋神宗趙頊,柳絮暗喻時任參知政事的王安石,並把自己比作葵花。

透過詩詞和簡單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司馬光臨別時向宋神宗趙頊表達忠心,諷刺變法圖強的心聲。王安石只是一介莽夫,只會任由大環境隨風飄拂,沒有根基,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輔助神宗,使大宋煥發生機。只有司馬光才能向向日葵一樣堅決地簇擁在聖君身旁,以致政通人和。

詩詞的字裏行間滿滿蘊含着司馬光的政治色彩,這與我們認識的司馬光是不是大相徑庭?歷史上真正的司馬光是如何的,他又爲何要不惜一切代價地阻礙王安石和宋神宗趙頊這對組合實施熙寧改革呢?

詩以言志,歌以抒懷。

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司馬光不僅是個文學家、史學家,更爲重要的是司馬光是一個政治家。

孝必忠

秦代之後,歷來封建王朝皆尊儒家爲正統。正統的儒家思想成爲束縛未開化黎民的行動準則。儒家強調子以父爲綱,天子爲天下之父。這種三綱五常、君父思維牢牢地刻在兩千多年士大夫的腦海深處,永不可磨滅。

受這種理念的影響和現實的實例,士大夫階層普遍認爲。若臣子不孝,再精明強幹,也被定上老奸巨滑、霍亂天下的罪名,是爲奸臣;若臣子忠心侍奉父母,那麼在朝堂之上也能像侍奉親生父母一樣侍奉君父,治理國家,是爲忠孝無雙。

縱觀青史茫茫,不孝之人輔佐一代明君,未有之。

由此,人們心中便萌生出一種朦朧地鐵律:孝必忠。

司馬光不愧爲青史留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年僅20歲,便考中進士。年少有爲的司馬光得到了政府高層的留意,奉禮郎(京官)之職本來司馬光十拿九穩。可讓人意料不到的是,最後司馬光僅僅是在遠離北宋政治中心汴京的蘇州做了一個小小的通判。不是遭奸邪小人的陷害,而是司馬光自己要求外調的。理由很簡單,因爲他的父親司馬池在杭州做官,他想離父親近一些,好奉養生父,以盡孝道。並且司馬光說到做到,直到司馬池去世後,司馬光守三年孝,才被調回京師。這樣的履歷,真的是讓旁人自愧不如,更是令朝中的政界要員刮目相看,司馬光這個名字從此與孝畫上了等號。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只是簡簡單單奉養生父,那還稱不上是忠孝無雙。

危難時不落井下石,反而榮辱與共、福禍同享,這纔是忠心耿耿的根本表現。

龐籍本來是當朝的副宰相,但是在狄青一案中被政敵樑適搞垮,慘遭被貶大西北的命運。這時司馬光不但沒有與老領導撇清關係,忌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反其道而行之,堅決站在龐籍的身旁,自己要求跟着龐籍去大西北。於是乎,司馬光在幷州再一次做起了通判之職。龐籍在西北邊境與西夏四目相望,不敢平凡的龐籍想起了范仲淹步步蠶食的對敵政策,廣泛地在宋、西夏兩國邊疆紮下軍塞。由於軍事方面的失誤,這些軍塞很快被西夏奪取。在和平時期沒事找事的龐籍很快遭到了中央御史的彈劾,一貶再貶,直至離開人世。在這期間,司馬光三番五次地向中央上書,請求與龐籍一同承擔罪名。中央官員不予理睬,反而對司馬光的印象更爲深刻。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第2張

在龐籍死後,司馬光把龐夫人請到大堂之上,當中跪拜,視爲生母。司馬光還把龐籍的子女當作親生兄弟,加以資助。司馬光的忠心得到了舉國的讚譽,如此的司馬光,可謂是忠孝無雙。

議儲

歷來皇儲的爭議都是國家的根本,繼承人的選擇其實是對國家未來走向的選擇。皇儲的冊立也是穩定國家政治體系的根本,歷史上通過輔助太子登基或是議儲成功大臣如過江之鯽,他們大都榮華富貴、顯赫一時。

正是因爲立儲一事是官場大洗牌的機會所在,所以不少人往往藉機上位。功成之後以元老自居,最終難以善終,這是官場通病。

宋仁宗一朝也因立儲一事鬧得不可開交。終仁宗趙禎一朝四十一年並無子嗣(全部早夭),晚年以韓琦宰相爲首的嘉祐朝大臣與趙禎就皇儲的問題是劍拔弩張。韓琦等一衆中央權臣想要讓趙禎在自己的侄兒中選擇一位立爲太子,用來安定天下的民心。但是,趙禎始終未能妥協,宋仁宗一心想繁衍宗室血脈。雙方更是僵持不下,每有朝政,立儲一事便推向了風口浪尖。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第3張

一切的轉折要從一個人,那一個時刻,做的那件事說起。

司馬光因爲忠孝無雙的美譽,被重新調回中央,在政治中心汴京擔任起居舍人一職,陪伴趙禎左右,爲仁宗撰寫起居注(記錄皇帝日常生活瑣事)。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八月二十一日,這天仁宗皇帝悲痛欲絕,趙禎存世僅僅61天的皇十三女早夭。此時的趙禎已經51歲,兩年內爲了誕下皇子,他也是身心疲憊,奈何蒼天不成情,讓趙禎收穫了4個公主,其中一個在今天早夭。此時的趙禎還有兩年的壽命,自是老來得病,也許再無誕下龍子的可能,悲痛欲絕。這時身邊除了侍衛、宮女以外,只剩下撰寫起居注的司馬光。

司馬光決定大膽以示,以平靜的語氣勸說仁宗立擇良侄先進行培養,若實在沒有子嗣,便立此人爲太子。一來,緩和了君臣關係,二來沒有愧對列祖列宗。仁宗採納了這條溫和的意見。下奏章讓司馬光呈遞到中書省。這個時候,司馬光拒絕了。他說了一句話:

“請陛下自喻中書省”。

言畢,司馬光便走了。司馬光從仁宗身旁離去便去了中書省,中書省中宰相韓琦等在當值。韓琦看到司馬光便例行盤問皇帝今日的言行。司馬光說今日陛下與我討論社稷之事,在衆人的盤問下,司馬光將剛纔發生的事和盤托出,立儲風波就此結束。

報復

熙寧改革,司馬光代表舊黨公然反對王安石等改革新黨。以“三不足”激起知識階級對王安石口誅筆伐。司馬光更是屢次公開在朝堂上反對王安石,因爲宋神宗趙頊意氣風發,極力支持王安石,而未採納司馬光的勸諫。司馬光自行以修撰《資治通鑑》爲由退居洛陽。

神宗死後年僅八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因爲年幼,朝政大權全部掌握在太皇太后高太后手中。高太后早些年便支持舊黨,舊黨復辟,司馬光被召入京師汴京,在一年的時間內無視小皇帝趙煦,與高太后聯合廢除了王安石和宋神宗將近十年的努力(免稅法甚至要求全國在5日內廢除)。更爲唏噓的是,改革的國家根本之法一一廢除尚可,司馬光還下令廢除一本叫《字說》的典籍。

小時候的司馬光勇敢果斷!長大後的司馬光忠孝無雙! 第4張

《字說》一書是王安石晚年的著作,與共黨政尚可理解,於私抹掉一個人在世的痕跡,是何等的毒辣、殘忍!

司馬光寫下了傳世名作《資治通鑑》他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不可否認。但是,司馬光還是一個政治家。有陰謀家曾說司馬光忠孝是在釣名沽譽,拋開陰謀看實質,司馬光做到了奉養父母,終於官場恩師的本分,倘如給司馬光扣上這頂帽子,未免太不公平。

司馬光會做人,更會做官。立儲一事,他沒有獨佔功勞,而是使得仁宗親自呈奏中書省,實在是老謀深算。如此一來,既讓衆人看到了自身的能力,又顯示出自己懂得官場的潛規則,這樣精明而又有美譽的人何人不愛?若獨吞立儲碩果,恐怕司馬光只會在權力的漩渦中曇花一現。

司馬光此生最大的污點就是排擠王安石。政治立場不同是爲官者的家常便飯,新舊黨交替得勢是皇族權力波動的必然,爲什麼要清除《字說》呢?

這明擺的就是要把王安石所有的功績全部銷燬,無論好壞,只要是你的,全部都要摧毀。如此報復性的人格,實在不是我心目中那個勇敢果斷的砸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