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秦皇漢武在做什麼事情?

說到秦始皇,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統一六國、焚書坑儒、修築長城、始稱皇帝,史書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可是他做這些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如果把這些全部都歸於他的個人野心,這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帝王既有其私心,也會有公心,今天我們就聊聊秦始皇的公心。中國的歷史雖然記錄完備,但過於強調人的作用,偏於唯心史觀,往往對人過於褒獎和譴責,而對時代卻缺少反思,這也是中國曆代王朝周而復始地打轉了兩千年的原因之一。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周武王弔民伐罪,滅商後分封天下,自己又回到了老家鎬京定都,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帶,直接面對戎狄的侵擾,形成了天子戍邊的政治格局。周孝王時,王命商的遺民非子於秦地養馬,當時的秦地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非子是飛廉、惡來之後,祖上是大業、伯益,源自東夷部族,應該不僅會養馬,繼承祖先基因,也會是彪悍勇猛之徒。非子即是秦國的先祖,自此,周天子的西方就多了一道屏障,以御西戎,所以說,周天子封非子於秦,名爲牧馬,實則戍邊。

自古以來,華夏的最大威脅就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部落,合稱戎狄。秦自建國以來,就要直接面對這些強敵的侵擾,可以說秦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對抗戎狄的血淚史,幾百年侵擾爭鬥,可謂慘烈。秦莊公被犬戎殺死,長子世父把國君的位子讓給弟弟,自己去爲父報仇,又被擒,再後來,犬戎突破防線,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秦莊公的兒子秦襄公也死在了征伐西戎的途中,可以說,是秦人對戎狄部族的慘烈抵禦,對華夏地區的穩定生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爲長期的戰爭,秦國國君懂得防禦戎狄的重要性和困難性,而光憑秦國的彈丸之地,以秦國的一國之力不可能徹底征服戎狄,所以秦國自非子建國以來就不停地對外擴張,以增強實力,而秦襄公曆經父兄之事,國家之難,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戎狄帶來的切膚之痛,所以說,秦國統一天下,並只不是秦始皇個人的功績和意願,而是秦國國君世世代代的意願和經營的結果,秦始皇只是那個幸運地摘得最後果實的人,當然,他也是願意摘那顆果實的人。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第2張

秦統一天下之後,北方草原也換了新主人,那就是彪悍的匈奴人,他們是遊牧部落,機動靈活,擅長騎射,修築長城就成了最迫切的事情,而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強中央權力,能更有效地調動天下的兵力和人力,籌集錢糧,以此來保障軍事上對匈奴的優勢。

自秦朝完成統一之後,其軍事重心就是在對抗匈奴部族,一方面集結秦國三十萬兵力進擊匈奴;一方面調動全國之力修築長城。可以說,秦始皇一生的最大事業就是對抗匈奴,而統一六國,制度改革,修築長城等,都是在爲這個事業服務,客觀地說,秦始皇的事業其實是民族事業,但激進的改革和戰爭終究還是拖垮了這個帝國,高壓政策難以持續。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第3張

秦亡之後,匈奴得以休養生息,冒頓單于統一諸部,常來犯邊。漢高祖劉邦坐穩天下後,意氣風發,於是率兵三十二萬和冒頓打了一仗,險些命喪白登山,自此才知匈奴之厲害,理解秦始皇之不易,於是只守不攻,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靠“和親”來籠絡匈奴,用互市換取一時安定,其實就是對匈奴的犯邊睜隻眼閉隻眼,憑藉長城得以休養生息。

秦皇漢武爲何能齊名成“千古一帝”?因爲他們做了同一件事! 第4張

漢武帝掌權之後,憑藉歷代積累下來的家業,籌備多年,於是再徵匈奴,實質上是在完成秦始皇未完成的事業,又歷經數十年的遠征大漠,終於徹底擊垮匈奴,將其勢力逐出草原,實現百年之夙願,雖然百姓稅負繁重,生活艱難,但換來了後世數百年的安定和平,爲漢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後千年,歷朝歷代,還是以這個思路來對抗草原遊牧部族。

所以說,秦始皇和漢武帝其實做的是同一件事:抗擊匈奴。秦始皇是先行者,而漢武帝是繼任者,秦始皇一統天下,修築長城,收復失地,完成了守的部分;漢武帝厲兵秣馬,進擊大漠,攻滅匈奴,完成了攻的部分。

中國的歷史過於強調帝王的功績和過錯,其實,這是一體兩面,如秦始皇,如果沒有嚴刑峻法這類暴政,就不足以支持他修築長城和對抗匈奴,漢武帝時期,沒有苛捐雜稅就沒有足夠財力遠征大漠。標榜史冊、窮兵黷武,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啊,這世間少有兩全其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