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東漢末年,董卓、曹操、呂布、袁紹、袁術等羣雄四起,征戰八方,都信奉着‘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句話,而當時天下大亂的時候,那些姓劉的皇室子弟都幹了些啥?

其實原本並不想寫這段歷史的,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把這段歷史寫得太豐富多彩了,導致現在無論是演義本身還是這段歷史其實基本上都被挖透了、講爛了,但是作爲一個三國迷,我還是想找個比較刁鑽的角度來說說這段歷史中的事。

先來說說在東漢末年初期比較出名的幾個皇室宗親。

東漢在黃巾起義之亂就耗盡了最後一點元氣,天下眼看着已經開始大亂,梟雄四起,但是還是有人呢,很單純的只想混混日子,名氣比較小的例如東海王劉祗、琅琊王劉容這些藩王。如果有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就知道,這些人在演義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出現過。但是,總歸還是有幾個“大混子”,因爲個人能力或者領地特殊的原因,在大亂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這段歷史中留下了自己大名。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劉焉

首先是劉焉,劉焉不僅是個混子,而且還很有野心,由於劉焉的個人能力很是不錯的,直接導致了他在漢末初期混的是相當的好。舉個例子,劉焉想當去管管交州,朝廷馬上同意,給他交州牧;沒過多久劉焉又不想去交州了,要去益州,朝廷又更換調令讓他去當益州牧。劉焉剛上任馬上就開始哭窮,上報朝廷益州有米賊作亂,請求免稅,朝廷還真信了,免去了益州的賦稅,從此免了稅的劉焉開始在益州當起了自己的土皇帝。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第2張

討伐董卓

在劉焉當起了自己的土皇帝的時候,中原開始了歷史的重大事件‘伐董卓’。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爲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羣雄見此,以討董爲名起兵,推舉袁紹爲盟主。當時共有十一路諸侯參與行動,分別是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第3張

劉岱

其中劉岱成爲了劉姓子孫的驕傲(因爲只有他一個姓劉的參與了討伐董卓的行動),當時劉岱與袁紹關係非常好,雙方互爲姻親,在後來的後來的袁紹與公孫瓚互毆中,劉岱也堅決地站在了袁紹這邊。但可惜袁紹後來在背後捅了劉岱一刀,劉岱被黃巾軍殺死後,曹操吞下了兗州,收編青州兵,開始了自己的霸業。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第4張

劉虞

在袁紹跟曹操掐架的時候,劉岱徹底的成爲了背景板,而公孫瓚也沒閒着。從隸屬關係上講,公孫瓚是劉虞的小弟,劉虞是個名士也是個好官:一生清廉正直、寬政愛民。劉虞比較愛好和平,妥妥的和平主義者,但是架不住小弟公孫瓚是個戰爭狂人啊,劉虞賞遊牧民族,公孫瓚劫掠;劉虞削公孫瓚的兵權,公孫瓚武力反抗。所以劉虞看不爽公孫瓚了,在公元193年,劉虞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兵臨公孫瓚城下準備教育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小弟,後來……嗯……被反殺。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第5張

劉表

到公元194年,中原大地上劉氏一族還能打打架的就只剩下劉岱的弟弟劉繇、益州的劉焉、還有荊州的劉表(劉備暫時沒打架的資本)這三個。沒過多久劉焉病死,劉表開始逐漸吸收益州的將領,架空了益州的武裝力量,同年劉繇被調去當揚州刺史。但是那時候揚州已經是袁術的地盤了,袁術自持四世三公,不把劉繇看在眼裏,劉繇和袁術開始對錘。戲劇性的一幕:袁術派出的孫策拐走劉繇派出的太史慈去自立門戶了!劉繇大敗,投靠了劉表,後劉繇策反了袁術的小弟諸葛玄投靠劉表,自此劉表成爲了劉姓全村的的希望。

但是還沒看到劉表發威,劉表他表示:我年紀大了,只想混日子,打架別找我了。之後曹操在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袁曹反目,劉表只想中立,兩邊都討好但是兩邊又不幫。直到後來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劉備來投靠劉表,劉表見了‘親戚’十分高興,控制不住內心壓抑的想法,一下子舊病復發死掉了,荊州被各方勢力爭來奪去,好不熱鬧。

東漢末年劉氏子孫爲何沒能守住江山?看看劉氏子孫都幹了什麼? 第6張

昭烈帝 劉備

再後來益州內亂,劉焉的兒子劉璋引狼入室,叫來了劉備,劉備平息內亂後反手吞掉了益州成功上位,成爲了劉家最後的臉面。

本文爲作者獨立創作,只普及公認或普遍熟知的歷史,主要考據《三國志》,演義僅爲話本小說,僅供參考,請勿混淆。

本文素材由個人蒐集,若有遺漏或錯誤,敬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