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渭:大明真正的文武全才,一生都不得志

徐渭:大明真正的文武全才,一生都不得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徐渭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徐渭,他是個不得志的才子。解縉尚且能在編纂《永樂大典》時聲名鵲起,位居首輔,完成讀書人治國、平天下的仕途情節、人生夙願。可是徐渭呢,僅僅只考上了一個秀才。自幼被鄉里鄉親稱爲神童的他,面對屢試不中的悲劇後,自此也是鬱鬱寡歡。時值嘉靖年間,倭患嚴峻,的家鄉浙江首當其中,素有大局觀的徐渭機緣巧合之下成爲了抗倭大將、浙直總督胡宗憲的幕僚。在他的出謀劃策之下,倭寇頭子徐海被擒拿,汪直被誘降。徐渭的出現推動了東南沿海的太平人間早日到來,可是,爲什麼這位智多星,會淪落到晚年淒涼,買藏書以爲生呢?

出生在紹興的一個衰落的大家族裏,徐渭的父親是當時夔州府的同知(相當於如今的副市長級別),官職正五品,因此家裏的門規也是森嚴。徐渭有兩個哥哥,都是父親的原配所生,後來原配去世,父親續絃苗氏,但是這個苗氏一直未曾給徐渭的父親填個一男半女。因此,徐渭的父親在晚年娶了小妾,並且老來得子,小妾產下了徐渭。徐渭自幼由苗氏撫養,可是徐渭並不感激苗氏。因爲在徐渭的父親死後,徐渭的生母被苗氏趕出了家門,那時的徐渭僅僅只有十歲。

徐渭:大明真正的文武全才,一生都不得志

雖然家族沒落,但是好歹是個官宦之家,徐渭也能接觸大量的文學知識。九歲做文章,十歲時竟能模仿楊雄的文章做了《釋毀》一書,此書一出世人驚奇,紛紛那徐渭同三國時的楊修和唐朝時的劉晏相比,少年天才的名聲在紹興的大街小巷傳開。相比於著書、作畫,徐渭更愛書法,尤其是狂草,世人不解。這讓這位少年天才形成了孤芳自賞、鬱鬱寡歡的個性。徐渭這之後的詩文也大多是以悲涼、淒冷作爲主格調。

少年才子更是被相親們寄予厚望,讀書不就是爲了登上仕途的道路嗎?徐渭書法精湛、少年著書、博學多聞。科舉之路理應是異常順暢,最終登上金鑾殿,完成儒學教育中的治國、平天下的世代讀書人的夢想。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徐渭自二十歲考中了秀才後,連續八次參加鄉試,屢次不能中舉,到第八次時,他已經四十一歲了。

這二十年的時光也並非平坦。苗氏在徐渭十四歲時去世,家中無長者,以兄爲父。可是,他與那兩位哥哥同父異母,同時兄弟相差二十歲之多,志向不同,並無什麼手足之情。於是乎,徐渭於二十一歲入贅紹興大族富戶潘府。協助在官場微末小吏的岳父,爲其打理公文政務,同時爲鄉試考試做準備。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徐渭得知了官場的規則及規則背後的那一條條見不得光的脈絡,徐渭同時熟悉了浙粵兩地的風土人情、地形地勢,爲他今後彰顯他的軍事才能做了鋪墊。

幕僚

如果不是接二連三的變故和那面目猙獰的倭寇,我想徐渭應該還在科考的路上努力奮鬥着。

徐渭二十五歲的那年,家裏僅剩下的財產被當地的惡霸豪紳搶佔。

第二年,妻子潘氏也病逝,離他而去。

徐渭自是孤身一人、家破人亡。生活還得繼續,徐渭先是到了江蘇太倉謀生,後來事情進展不順利。便回到老家紹興,以私塾授課餬口,研習王陽明的理學。在生活稍微寬裕點以後,就不顧世俗眼光將生母接到家中奉養。

徐渭博才,倭寇入侵家鄉,他一代文人騷客,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出謀劃策。徐渭先後在柯亭、皋埠、龕山等地爲明軍充當智囊。此一舉,顯示出了徐渭不可多得的軍事才能,同樣他也得到了浙江巡撫胡宗憲的關注。

胡宗憲仰慕徐渭的才能,想要把他招做幕僚。面對達官胡宗憲拋出的橄欖枝,徐渭萬分糾結:一方面,他十分傾佩胡宗憲的軍事膽略和愛國情懷;可是另一方面,胡宗憲是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門生,胡宗憲是嚴黨。是那個大奸臣嚴嵩的車前足。徐渭早年因爲嚴嵩當政任由蒙古俺答在京畿劫掠,造成“庚戌之變”,徐渭滿腔熱血,寫下了《今日歌》等痛斥嚴嵩賣國誤事,已經與嚴嵩決裂,看清嚴黨誤國、貪污的嘴臉。

在萬般掙扎之下,徐渭選擇了相信胡宗憲,進入胡府成爲了胡宗憲的幕僚。

胡宗憲沒有看錯人,徐渭提出要平定倭寇禍亂不在於無休止的征戰而在於以柔克剛的招撫。倭寇不光是日本人,還有相當一部分事沿海的居民,他們或走投無路、或想要不勞而獲紛紛當上了盜賊禍害鄉里。在徐渭的神機妙算之下,倭寇頭子徐海被誘降,經他之手消滅了多股倭寇勢力,最後徐海也是人頭落地。經過徐海的內耗與徐渭的計謀,另一位倭寇頭子汪直也也有意投降。但是,在浙江巡按使王本固的急功近利下,汪直在投降時被誘殺。汪直死前說過:“他一人死足以,可是連累到兩浙的百姓。”汪直死後雖倭患暫平,但是倭寇羣龍無首,此之後將帶來更大的災難。徐渭的政策本意招安,但是被這些貪功冒進的官吏插上一手,倭寇自是無人敢降。斷絕了後路的大明原居民倭寇,燒殺起來日益瘋狂。

徐渭:大明真正的文武全才,一生都不得志 第2張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臺,徐階擔任內閣首輔,爲了清除嚴黨勢力。胡宗憲受到了彈劾被逮捕入京。徐渭更是心灰意冷自此離開了總督府。

牢獄

胡宗憲因爲抗倭有功被免除處分,怎奈朝中人容不下一個胡宗憲。三年後,胡宗憲再度遭受牢獄之苦,這一次胡宗憲沒有那麼幸運,他慘死在了獄中。

徐渭是胡宗憲的幕僚,被打上了同黨的標籤。看慣了明代官場的陰暗,自己才華橫溢,卻屢不中第。胡宗憲抵禦外敵卻被一幫庸夫之臣害死,徐渭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他寫下了《自爲墓誌銘》以自我抒懷,並且九次自殺未遂。後來徐渭又因爲殺妻而再遭牢獄之苦。

徐渭的才華還是或多或少地拯救了自己。因爲徐渭的才華,讓他在獄中註釋《周易參同契》,參與好友張元忭《會稽縣誌》的編纂工作,得以將功贖罪。當然,這和諸大綬和張元忭等友人的鼎力相助是離不開的。

徐渭出獄後應戚繼光的邀約遠赴遼東教授李成樑兵法,但是因爲身體抱恙值得回京保養。之後,才子徐渭和好友張元忭不合,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含恨而終。

徐渭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生性悲苦,他看清了這世間的冷暖。他孝順,偌大的徐府,竟然容不下他的生母將她逐出家門。徐渭的生母做錯了什麼嗎?沒有,只是因爲她是小妾,卑微的小妾。這沒關係,徐渭發達時,能夠將她接到身邊,恪守孝道;他忠義,胡宗憲他是功臣,抗倭的功臣。可是堂堂天朝大國,一個個君子聖人,竟然容不下這位救萬民於水火的將領。胡宗憲做錯了什麼嗎?沒有,但是他是嚴黨,嚴黨都是毫無作爲的,都是誤國殃民的,都應該一網打盡。徐渭沒有辦法,只得以死明志。他足足自殺了九次!

世間給了徐渭太多的冰冷,沒有人懂他,也沒有人配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