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戰鬥力爲何急轉直下?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戰鬥力爲何急轉直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魏武卒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使魏國成爲戰國第一超級大國,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後來爲何全軍覆沒,深度剖析魏武卒衰敗原因,軍官中飽私囊導致內部矛盾尖銳,魏國君主用龐涓代替吳起使魏武卒戰鬥力急轉直下,魏國本身經濟發展實力是導致魏武卒衰敗的最基本原因

戰國時代是一個風起雲涌,格局變化異常迅速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的亂世當中,軍事實力一直都是每一個國家所依仗的基礎,在那個歷史時期,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爭端都要落實在戰爭方面,基本上所有的鬥爭都要通過戰爭來解決,因爲在當時那個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不通過武力戰爭來進行統一,是絕對不可能走向最後的大一統的。

在當時那個歷史時期,軍事實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每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戰國時代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有着它自己引以爲傲的軍隊,比如說齊國的技擊之師,秦國的銳士,趙國的戰騎,這些軍隊都是戰國時代非常有特點的軍事強隊,這些軍隊的戰鬥特點並不相同,但是他們同時都有着強大的作戰能力。在那樣的冷兵器時代,基本上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魏國的魏武卒,也是戰國時代非常有特點的一支軍隊,更是戰國時期第一支崛起的隊伍。在戰國初期的時候,這支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魏國也正是憑藉着這樣一支軍隊才成爲了戰國時代最爲強大的國家。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戰鬥力爲何急轉直下?

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魏國的魏武卒在剛剛成立時,非常強大,異常勇猛,依靠這支軍隊的強大作戰能力,魏國成爲了戰國時代唯一的超級大國,打贏了無數場戰爭,吞併了其他國家近百十座城池,讓剛剛成立的魏國迅速地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跟。可是在經歷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之後,魏國的魏武卒卻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了,或者說魏武卒失去了之前那種所向披靡的戰鬥能力。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魏國的魏武卒,從戰無不勝走向了全軍覆沒呢?這樣的一支軍隊又存在着怎樣的一種缺陷呢?我們今天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魏國的魏武卒,到底有着什麼樣的缺點,它在戰國初期之所以能夠支撐起魏國的一片天空到底憑藉的是什麼?又爲什麼會在後來的戰鬥當中屢次失利?

魏武卒選拔條件異常刻苦,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成爲魏武卒的條件。在戰國時代,如果想成爲一名合格的魏武卒,需要達到的條件是非常的苛刻的。

《荀子·議兵篇》當中有着明確的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根據這樣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魏武卒的選拔方式真的是異常的苛刻,但是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戰場之上,軍隊的戰鬥實力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士兵們的戰力決定着軍隊的戰鬥能力,一隻強大的部隊必須要有實力強大的士兵組成,其實魏武卒也是憑藉着這樣苛刻的條件,才選拔出了真正能夠擔當重任的士兵也才成就了它的盛名。

在戰國時代組成魏武卒的那樣一支軍隊,它的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因爲它的軍隊素質其實比其他的軍隊要高出很多個檔次,這也是爲什麼在戰國初期,魏國對秦國發動的戰爭屢次獲勝的原因。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戰鬥力爲何急轉直下? 第2張

魏武卒兩次戰勝秦國,奠定魏國超級大國地位

秦國雖然是隴西地區蠻夷出身的半農半牧部族,但是秦國經歷了長期的諸侯國發展,它是一個王道和尚武風格雜糅的一種發展方式,所以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國發展比較畸形,沒有軍事上面的明確規劃,或許軍隊的人數比較龐大,但是單個士兵的作戰能力卻非常的弱小,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上戰場的全部都是老弱婦孺,那麼人數再多又有什麼作用呢?

所以說,魏武卒對於士兵挑選的苛刻條件,對於提高軍隊的作戰實力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魏國和秦國爆發的兩次河西之戰中,魏武卒就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通過這兩次戰爭,魏國將秦國逼回了崤山以西,並且搶走了函谷關,阻止了秦國的東進,同時也是憑藉着這支軍隊的強大作戰實力,吞併了其他國家數不清的土地,讓魏國能夠迅速地在中原地區立足,並且坐上了中原地區唯一的超級大國的位置。

魏武卒完備的激勵機制,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原因

其次,雖然成爲魏武卒的選拔條件非常的苛刻,但是魏武卒的待遇卻是十分的優厚的。成爲魏武卒當中的一員,可以得到上百畝土地的獎賞,同時還能夠免除賦稅和徭役。如果在軍隊當中表現優秀,在戰場之上獲得戰功,那麼將會得到額外的封賞,並且這些封賞能夠由自己的子孫後代們繼承。

可以說,如果當時能夠成爲一名優秀並且出色地魏武卒,那麼全家人都會因爲其而獲得利益。因此,雖然魏武卒的選拔條件非常苛刻,但是還是有大量的人員報名參選。在衆多的人口當中,挑選出一隻合格的軍隊還是不是那麼困難的。

因此,在戰國初期的中原地區就出現了那麼一隻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軍隊,尤其是在魏文侯的時候,這隻軍隊基本上是所向披靡,沒有經歷過一場敗仗。

可是選拔條件如此苛刻裝備又非常精良的魏武卒爲什麼在後來越來越衰弱了呢?這隻軍隊到底經歷了什麼,讓其從戰無不勝變成了全軍覆沒呢?

魏武卒內部軍官中飽私囊,導致矛盾尖銳,戰鬥力低下

第一個原因就是出自魏武卒內部。魏武卒的待遇非常的優厚,軍隊的封賞和額外的獎勵都非常的頻繁,這就導致了一些軍官中飽私囊,他們爲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一定會互相庇護,如此一來,就會吞併一些表現比較頻繁的士兵的利益,這就會將魏武卒內部導致矛盾變得尖銳,讓本來一直十分具有凝聚力的軍隊慢慢的出現裂痕。

如果一支軍隊不能夠同心協力的面對自己的敵人,那麼這支軍的作戰能力一定會大幅度的降低,這其實就是爲什麼在後世戰爭當中魏武卒會出現逃兵的原因。因爲在這支軍隊裏面,他們已經尋找不到自己的利益也得不到尊重。作爲一名士兵,他們的犧牲只是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

如此一來,這支軍隊也就會慢慢地走向潰散。畢竟軍隊的凝聚力是一支部隊最重要的東西,一支良好的軍隊有數萬人,如果這些人不是向着同一個目標進行發展,向着同一個目標奮鬥,那麼這支軍隊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魏武卒頻繁更換將領,特別由龐涓代替吳起,造成軍隊戰鬥力急轉直下

吳起取得兩次河西戰爭勝利,名震天下

第二個原因是魏武卒將領的更換。在魏武卒發展的歷史上有兩任比較出名的將領,第一任是魏武卒的創建者,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神吳起。吳起本來是魯國人,後來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在魏國進行軍事改革,得到魏文侯的支持之後,吳起在魏國建立了魏武卒,並且採用嚴苛的方式進行士兵訓練,由此慢慢打造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

魏武卒在由吳起帶領的時候是非常勇猛的,而且吳起在的時候嚴厲打擊軍隊當中中飽私囊的現象,保證了絕大多數底層士兵的基本利益。所以,軍隊裏的士兵對於武器還是比較擁護的,對於無奇的代理也是比較服氣的,因此由吳起帶領的戰爭,能夠發揮出軍對絕大部分的戰力,這爲魏武卒前期的戰爭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起時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戰鬥力爲何急轉直下? 第3張

最有象徵意義的是第二次河西之戰,在第二次河西之戰當中秦國是組織了五十萬士兵迎戰魏國的,五十萬在冷兵器時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在那個年代能夠組織五十萬,那基本上是舉國之軍。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舉全國的兵力攻打楚國也不過組織了六十萬人,那還是秦國經歷了近百年開疆拓土之後所能集結的最大限度上的兵力,而在秦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能夠組織起五十萬士兵也基本上是秦國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了。

可是令人嗔目結舌的是:魏國用來迎戰這五十萬人的只有五萬,並且魏國就用這五萬人獲得了最後的完勝。這五萬魏武卒由吳起帶領,個個以一抵百,魏文侯爲了戰爭的勝利更是親自到場鼓舞士氣。最終吳起以五萬人打敗了秦國的五十萬,也正是這場戰爭讓魏武卒名震天下,也奠定了吳起的戰神之名。

所以說,千軍易得良將難求,有一個好的將領是一隻軍隊勝利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可惜後來吳起遭到了魏武侯的猜疑,爲了保全自身迫不得已逃亡楚國,後來在楚國被害身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這其實是魏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損失。

龐涓時期,魏武卒勝少敗多,魏武卒徒有虛名

之後出師鬼谷子的龐涓,擔任魏國的上將軍統領整個魏武卒。龐涓的軍事才能比之吳起是要差一大截的,他其實並不能夠很好的把控魏武卒。同時,龐涓這個人又是心思比較狹隘的,因此與自己的師弟孫臏結下了血海深仇,最終這兩個人的恩怨上升到了齊國與魏國之間的恩怨,龐涓帶領着魏武卒與齊國的技擊之師在馬陵和桂陵發生了兩場大戰。

可是,這兩場大戰均以魏國的失敗而告終。在這兩次戰爭之後,尤其是馬陵之戰之後,由吳起訓練出來的那部分魏武卒基本上全軍覆沒。從此之後,魏武卒再也沒有之前那麼光彩,也再也沒有之前那麼強大,之後的魏武卒基本上只是一個空殼,也可以說是隻是掛着魏武卒之名卻沒有魏武卒最初的實力。

在龐涓之後的幾代魏武卒將領的帶領之下,魏國的對外戰爭基本上是勝少負多的,在一次次的失敗當中,魏武卒徹徹底底的倒下了。後來秦國的銳士接替了魏武卒成爲了戰國時代最爲強大的軍隊,也成爲了強國的代名詞。所以其實將領的更換對於魏武卒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吳起到龐涓是將領衰弱的過程,隨之產生的也是魏武卒的衰弱。

魏惠王之後,魏國排斥變法,造成實力衰弱,魏武卒失去經濟實力支撐

第三個原因是因爲魏國本身的衰弱。一支強大的部隊絕對不是單純的靠軍事實力支撐起來的,它必須倚靠國內的政治經濟的共同支持才能夠發展。尤其是經濟實力,軍隊的裝備以及士兵們的軍餉,都需要強大的財政實力才能夠支撐,可是魏國在李悝變法之後再也沒有什麼重大的經濟政治改革。

在這兩個方面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坐吃山空的,在魏惠王之後魏國又極大地排斥其他國家的人才在魏國進行變法。所以,魏國其實在魏文侯之後一直在走下坡路,它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發展起伏跌宕有強有弱,它只是一條僵直的一直在下降的直線,在戰國的歷史潮流當中不斷地後退。

因此,到戰國中後期的時候,魏國已經沒有像戰國初期時那麼強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撐軍隊的發展。可是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軍隊的糧草資源和士兵的軍餉資源都會成爲巨大的財政壓力,這會極大程度上影響軍隊的發展,讓軍事實力大打折扣,因此受魏國發展因素的影響,魏武卒在戰國中後期也很難強大起來,這不單純只是軍隊的因素,不單純只是士兵的因素。

軍事實力強盛與否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分不開的,我們往往能夠從軍事實力當中分析出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像是楚國、趙國那樣的國家,它在軍事上面完全可以與秦國爭鋒,那麼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一定不會很弱。而像是燕國那樣不堪一擊的國家,它在政治上面也是一團糟,在經濟上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其實軍事實力是會受很多層面的影響的,而這也是國家發展當中的一個啓示,國家的發展絕對不可以頭重腳輕,絕對不可以單純地發展一個方面,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每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全盤皆輸。所以其實我們從魏武卒的發展狀況來看,從魏武卒的強弱變化來看,我們其實是能夠看得到魏國從強盛到衰弱的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足夠值得我們後來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