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奕誴 :常爲百姓請命,被稱爲賢王的惇親王

奕誴 :常爲百姓請命,被稱爲賢王的惇親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 年僅三十一歲的咸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詔命肅順、端華、載垣等八大臣輔政。僅僅一個多月後,慈禧太后聯合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等發動辛酉政變奪得政權,從此這個女人開始了對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掌控。恭親王奕訢和醇郡王奕譞從此也成爲了慈禧太后眼前的紅人,之後屢獲升賞。然而這次政變卻“忘掉”了一個人,同樣是咸豐帝弟弟的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誴。

奕誴 :常爲百姓請命,被稱爲賢王的惇親王

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誴,道光帝五子,生母祥妃鈕祜祿氏,僅僅比咸豐帝晚出生了六天(咸豐帝生母吃了催產藥早產了六天)。然而也是因爲晚生了六天,奕誴與皇位失之交臂。奕誴的生母鈕祜祿氏雖然一生中爲道光帝產下一子二女,但在後宮之中並不得寵,道光十七年(1837年)時,更是因過錯而被降爲貴人,並且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得到晉封。在子憑母貴的後宮之中,奕誴比起兄長奕詝(即咸豐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和六弟奕訢(即恭親王,生母爲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可以說是不被道光帝重視的一個,道光帝對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關愛有加並時常親自教導,賞賜物品。奕誴對這一切非但沒有惱怒反而泰然處之。

奕誴 :常爲百姓請命,被稱爲賢王的惇親王 第2張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以皇五子奕誴爲惇親王綿愷後,襲郡王(後晉封親王),從此永遠失去了對皇位的繼承權。惇王奕誴賦性粗荒,書讀得也不好,不受父親道光帝的喜歡,生性隨和,對外不擺王爺的架子,政績上自然不如六弟恭親王奕訢和七弟醇親王奕譞,但是卻可稱是清末堪與恭王比肩的賢王,民間稱之爲“小五爺”。光緒年間,眼看着弟弟奕訢在政治上幾起幾落而越來越不受慈禧待見,另一個弟弟奕譞因爲挪用海軍軍費爲慈禧修建頤和園而被天下百姓罵的體無完膚。惇王奕誴的日子卻過的頗爲自在,夏天常常穿着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剎海納涼,與百姓交談並探知民間疾苦,並且常爲百姓請命行善政。

奕誴 :常爲百姓請命,被稱爲賢王的惇親王 第3張

慈禧對於這個小叔子也是最爲忌憚,因爲惇王奕誴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其不拘禮法,“鬼不纏”的性格更是令慈禧無可奈何。惇王敢在慈禧召見時穿着小褂,將辮子盤在頭頂上,口中哼着小曲兒醉酒覲見,並以此譎諫慈禧不要沉迷於聽戲。一次惇王親自端着一盤黃花魚入宮進獻,慈禧太后不免詫異相問,惇王說敬事房的人要紅包才讓送,臣沒有錢給,所以自己送來。慈禧太后大怒,將敬事房的太監交付內務府杖責。民間都說惇王粗略不中繩墨,其實他是當之無愧的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