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唐朝戰神薛仁貴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揭祕:唐朝戰神薛仁貴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82年,突厥起兵反唐,大舉進犯,兵至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突遭唐軍強勢反擊。突厥數次衝擊失利,心有不甘,便在兩軍陣前問道:“唐將爲誰?”

唐軍揚聲答:“薛仁貴!”

突厥首領不相信:“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

唐將縱馬越衆而出,脫下頭盔,露出滿頭白髮,正是威震敵膽的名將薛禮(字仁貴)。“突厥相視失色,下馬羅拜。”其他突厥人“聞仁貴復起爲將,素憚其名,皆奔散,不敢當之。”薛仁貴乘勢追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獲生口二萬餘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薛仁貴“脫帽退萬敵”的英雄事蹟由此流傳千古。

薛仁貴爲何被流放象州,又因何得以重返疆場?

(一)兩朝忠良將

薛仁貴雖“少貧賤,以田爲業”,但在賢妻眼中,是一隻蓄勢待發“有高世之材”的潛力股。她得知唐太宗“自徵遼東,求猛將”消息後,激勵丈夫“遇時乃發”,投軍報國“圖功名以自顯。”薛仁貴於是投入名將張士貴軍中,隨大軍征伐遼東。

遼東,唐將“劉君邛爲賊所圍甚急”,薛仁貴單槍匹馬直闖敵陣,“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在萬馬軍中輕取上將首級的神勇表現,使“賊皆懾伏”,由此揚名軍中。

高麗境內,兩軍鏖戰陷入膠着之際,突然電閃雷鳴。薛仁貴如天神下凡,“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唐軍軍心大振,“高麗兵大潰,斬首二萬餘級。”

唐太宗“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爲誰,特引見,賜馬兩匹、絹四十匹,擢授遊擊將軍”。回師途中,唐太宗推心置腹對他說:“跟隨朕打江山的舊將們都已年老體衰,很難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任務。朕多次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年輕將領,但沒人比得上你!‘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薛仁貴由此被提拔爲右領軍郎將,並在老上司張士貴卸任後,承擔起守護對唐太宗有特殊意義的玄武門的重任。

唐高宗即位後巡幸萬年宮,薛仁貴護駕而行。深夜,“山水漲溢,衝玄武門”,衛士們爭相逃命。薛仁貴怒吼:“安有宿衛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他冒死登上門框,向皇宮高喊示警。唐高宗緊急避險登上高地,“俄而水入寢殿,水漂溺衛士及麟遊居人,死者三千餘人。”唐高宗感激萬分:“‘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於是賜御馬一匹。”

揭祕:唐朝戰神薛仁貴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二)三箭定天山

其後,薛仁貴先出任討伐高麗副將,“破高麗於貴端城,斬首三千級。”次年,又在恆山與高麗軍決戰中單槍匹馬闖進敵陣箭無虛發,敵軍“莫不應弦而倒。”高麗有個神箭手,“於石城下射殺十餘人。”薛仁貴“單騎直往衝之,其賊弓矢俱失,手不能舉,便生擒之。”隨後“又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赴東都。以功封河東縣男。”

回紇首領死後,繼任首領公開與唐爲敵。薛仁貴奉詔出任副將,赴天山迎敵。臨行前,唐高宗在內殿設宴,令人取出鎧甲,對薛仁貴說:“古代的神射手,能一箭射穿七副鎧甲。您可能射穿五層鎧甲?”薛仁貴拈弓搭箭,箭頭穿過五層鎧甲,“高宗大驚,更取堅甲以賜之。”

回紇九姓鐵勒以十餘萬大軍抗擊唐軍,派出數十名驍勇騎士陣前搦戰。薛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嚇得剩餘騎士“一時下馬請降。”薛仁貴“恐爲後患,並坑殺之”,乘勝追擊回紇殘部,生擒匪首,“九姓自此衰弱,不復更爲邊患。”唐軍唱着頌歌凱旋:“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不僅坑殺降卒,甚至把部下抓獲的回紇女性悉數納爲小妾,同時接受無數賄賂。他的所作所爲暴露後,理所當然受到彈劾。唐高宗因薛仁貴勞苦功高,敲打幾句後原諒了他。

(三)兵敗大非川

薛仁貴再次參與征伐高麗之役,“大破高麗,斬首五萬餘級。”唐高宗“手敕勞之。”薛仁貴率三千人進攻高麗重鎮,身先士卒,“殺獲萬餘人。”令當地“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他協助主帥滅亡高麗,並擔任地方官治理高麗,“移理新城,撫卹孤老;有幹能者,隨才任使;忠孝節義,鹹加旌表。”使“高麗士衆莫不欣然慕化。”

戰神薛仁貴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大非川之戰,卻成爲他名將生涯中的滑鐵盧之戰。

大非川位於今青海湖南面,地勢險要,瘴氣橫行。唐廷爲鞏固西部安全,任命薛仁貴爲邏娑道行軍大總管,與副總管郭待封等人率五萬大軍護送護送吐谷渾王回青海。

郭待封自恃名將之後,又曾擔任要職,一直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多次故意違抗薛仁貴命令,由此埋下戰敗的種子。

薛仁貴率先鋒連續擊破敵軍等待後援之時,郭待封依然將薛仁貴叮囑當耳邊風,“不從仁貴之命”,率輜重部隊遊山玩水似的緩慢前行。因驕傲輕敵,被吐蕃軍打了埋伏,軍糧及輜重被一搶而空。薛仁貴後繼無援,無奈退守大非川,遭到四十餘萬吐蕃軍輪番攻擊,致使“官軍大敗”。薛仁貴走投無路,爲保存實力,無奈與吐蕃軍議和。唐軍戰敗回朝後,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爲平民。

唐廷爲鎮壓高句麗遺民叛亂,重新起用薛仁貴擔任雞林道總管。薛仁貴到任後人地生疏,兵微將寡,再次戰敗,被朝廷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縣)。數年後才遇赦回京後,薛仁貴已經由當年威震敵膽的孤膽英雄,變成白髮蒼蒼的花甲老人。

唐高宗心血來潮,念及薛仁貴舊功,特意召見並囑咐他:“當年萬年宮突發山洪,如果沒有您,朕早變成魚了!您的功勞,朕沒齒難忘!但是,有人彈劾您在烏海城下故意放跑敵人,朕實在遺憾!”

儘管如此,薛仁貴依然受唐高宗倚重,“起授瓜州長史,尋拜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鎮守西部。薛仁貴亦不負厚望,憑脫帽露臉嚇退突厥大軍,取得雲州大捷。同年,老當益壯的“仁貴病卒,年七十。”

(四)自保憑文武

薛仁貴爲唐太宗父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戰,一直未遭讒害得以善終,原因如下:

其一,出身低微:薛仁貴雖出身海內望族河東薛氏,其祖宗從南北朝起就世代爲官,但薛仁貴因父親早逝而家道中落淪爲平民,因此沒有門庭勢力撐腰,對李唐政權構不成絲毫威脅。

其二,勇冠三軍:既無家族勢力,更無政治野心,有的僅是對李唐一片忠誠和叱吒疆場的武藝,儼然是劉邦口中的“功狗”,這樣的人才,哪個上司不喜歡?

其三,善於自保:自戰國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後,歷代均視殺害降卒爲該遭天譴的缺德行爲。薛仁貴卻明知故犯,殺死下馬投降的數十名回紇騎士,故意留下罵名;他色膽包天,居然將抓獲的回紇婦女全部納爲小妾,落個好色貪淫的臭名;他目無法紀,公然索賄受賄到遭“有司劾奏”的地步,變成喝兵血的惡魔。

薛仁貴如果是目不識丁的一介武夫,幹出以上人神共憤的事情不足爲奇。但,鮮爲人知的是:薛仁貴不僅是洋洋十四卷《周易新注本義》(一部劃時代的《周易》研究學術著作)的作者,還在書中提出“立天之道,有陰有陽;立地之道,有柔有剛;立人之道,有節有義”的獨特見解。一個文武雙全、對《周易》研究到前無古人地步之人,會犯以上低級錯誤?

所以,薛仁貴既能在槍林彈雨的疆場上建功立業全身而退,又能在血雨腥風的政治舞臺上完美謝幕,原因便是自保有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