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彬身爲北宋第一良將,全軍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曹彬身爲北宋第一良將,全軍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彬堪稱北宋第一良將,卻爲何全軍覆沒?這事和宋太宗有關,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曹彬是北宋初年的名將,率軍滅後蜀、平南唐、徵北漢,戰功卓著,因此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彬爲宋良將第一”。但是曹彬人生中卻遭遇一場大敗仗,他率領十萬大軍北征,結果全軍覆沒,他本人狼狽而逃。身爲北宋第一良將,曹彬的戰績爲何悽慘呢?其實這並不能完全歸罪於曹彬,宋太宗趙光義要負主要責任!

曹彬身爲北宋第一良將,全軍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事情還得從984年說起,北宋雄州知州賀令圖稟報,“虜主(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幼,國事決於其母(指蕭太后),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宋太宗看完奏摺後,非常動心,因爲他一直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一雪高梁河之戰的恥辱。經過一番準備,宋太宗於986年(雍熙三年)正月,下詔進行北伐。

宋太宗吸取上回的教訓,這次他沒有御駕親征,而是兵分三路,東路軍由曹彬率領10萬人,是進攻幽州的主力;西路軍由潘美、楊業率領,攻取雲州等地;中路軍由田重進率領,切斷遼國援助雲州等地的通道。三路大軍總人數達20多萬,都是北宋的精銳禁軍。臨出發時,宋太宗還親自向曹彬交待作戰計劃:

“朕令潘美出雁門,先取靈、應,卿以大軍聲言取幽州,而持重緩行,虜聞之,必聚勁兵於彼,不復出援山後矣。”

雍熙北伐開始後,宋軍進展非常順利,特別是西路軍、中路軍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曹彬率領的東路軍也遵循趙光義的指示,沒有發起大規模攻勢,與遼軍進行對峙。結果以騎兵爲主的遼軍不斷襲擾宋軍糧道,導致曹彬的軍隊缺糧。用兵一向謹慎小心的曹彬,下令全軍撤回雄州就糧。

曹彬身爲北宋第一良將,全軍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消息傳到開封后,宋太宗非常生氣,因爲東路軍一直沒有捷報,如今反而主動撤退,於是他下詔讓曹彬率軍不得撤回雄州,依然繼續前進,牽制遼軍主力,“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就是這一道命令,將十萬宋軍的性命徹底斷送。在岐溝關之戰中,宋軍全軍覆沒,曹彬倉皇而逃。

戰爭結束後,宋太宗以“伏違詔失律之罪”,將曹彬貶爲右驍衛上將軍。在總結此戰的教訓時,宋太宗把責任完全推給曹彬,說“爲遼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但是朝中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戶部郎中張洎就認爲,“伏自北戎犯順,累載於茲,其故何哉?蓋中國失地利,分兵力,將從中御,士不用命也。”

“將從中御”這四個將矛頭直指趙光義!所謂“將從中御”指的是皇帝控制軍事指揮,剝奪前線將領的指揮權。曹彬爲人謹慎,“在朝廷未嘗忤旨”,即使這樣,在雍熙北伐前三年,有人誣告他,宋太宗居然不辨真僞,將曹彬貶官,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曹彬更加小心,絲毫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搞得束手束腳。

曹彬身爲北宋第一良將,全軍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我們再來看,曹彬在宋太祖一朝,指揮作戰時,趙匡胤從來不干預,因此打了許多勝仗。而宋太宗不懂軍事,卻一直干預前線指揮,交待方略,佈置陣圖,這樣的軍隊不打敗仗纔怪!先秦兵書有云“將從中御,兵無選鋒,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