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清時期,後宮嬪妃侍寢必須脫光的制度,是因爲這件事

明清時期,後宮嬪妃侍寢必須脫光的制度,是因爲這件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侍寢,就是俗話所說的古代皇宮中嬪妃們侍候帝王睡覺,這是嬪妃獲得帝王寵幸的必由之路。

古代帝王后宮美女如雲,有的皇帝甚至連自己究竟有多少嬪妃也記不清。而這麼多嬪妃每晚都在等待着皇帝去寵幸,因此後宮關於嬪妃侍寢的管理制度應運而生。這種管理,到明朝時已達到了相當完整嚴密的程度。

明清時期,後宮嬪妃侍寢必須脫光的制度,是因爲這件事

後宮

明朝管理皇帝臥房事務的機構稱爲“敬事房”,最高的負責人稱爲敬事房太監,其任務是安排、記載皇帝臨幸后妃的情況。在皇帝臨幸后妃時,敬事房太監必須詳細記錄年、月、日,以作爲將來可能受胎的證據

嬪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寵愛的嬪妃都各有一張綠頭牌,即末端染綠的名牌,上面寫着她們的名字。每天晚膳時,敬事房太監會把十幾張或幾十張名牌置於大銀盤中,與晚膳一起端到皇帝面前,所以也叫做膳牌。等皇帝吃完晚飯後,太監就托盤跪在皇帝面前聽候指示。如果皇帝無意找哪個嬪妃過夜,說一句“退下”即可;如果皇帝有意臨幸某個妃子,就把那個嬪妃的名牌翻個面。

明清時期,後宮嬪妃侍寢必須脫光的制度,是因爲這件事 第2張

太監

敬事房太監退下後,把皇帝翻過的那張牌交給另一個太監,由他負責通知那個被選中的嬪妃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當皇帝就寢時間到時,馱妃太監再脫去這名嬪妃的全身衣服,用大氅裹住嬪妃胴體,馱她進入皇帝寢宮,放在御榻上。屆時,皇帝先已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開。妃子從被子下端逆爬而上,與皇帝同眠。

這一過程中,敬事房總管與馱妃太監都在殿外等候。如果時間到了,總管便會高呼:“是時候了。”皇帝如果沒有回聲,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覆三次,就一定要把嬪妃揹回去了。同時,總管太監記錄“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作爲日後受胎證明。生孩子與否,對嬪妃日後身份的高低和生活的待遇都有很大影響。

但如果皇帝住在圓明園,那麼這類儀式就都廢除了,皇帝可以隨時臨幸嬪妃,如同一般人家。不過上呈綠頭牌的程序還是不可免的。事實上,這種嬪妃必須脫光的制度,大概是從明朝嘉靖年間時開始的,原因是當時發生宮女勒死嘉靖帝未遂案。

明清時期,後宮嬪妃侍寢必須脫光的制度,是因爲這件事 第3張

嘉靖帝

據說,1542年春末夏初的一個夜晚,不堪忍受嘉靖帝折磨的宮女們,合謀要把這個殘暴的嘉靖帝勒死。當天晚上,嘉靖帝正在乾清宮西暖閣熟睡,宮女楊金英和十幾個年輕宮女,準備用繩子勒死嘉靖帝。但是,由於一時慌亂,繩子結成死扣,無法勒緊,嘉靖帝也因此逃過一劫。從此以後,歷代皇帝都要求將嬪妃脫光衣服後,再送進自己的寢宮來。

直到清朝,依然承襲着這種制度,因爲清朝皇帝認爲這種制度能夠查清子女是否出自皇帝血統,從而保證皇位繼承不出問題,客觀上也對後代的皇帝形成一定限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