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虎鎣是件什麼國寶?虎鎣最後是如何回國的?

虎鎣是件什麼國寶?虎鎣最後是如何回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4月,英國一拍賣機構拍賣了圓明園的青銅文物「虎鎣」,最終以41萬英鎊成交。隨後,這位境外買家通過拍賣機構聯繫國家文物局,希望將文物無條件捐贈。本月11日,這件流失海外百餘年的文物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那麼這件珍貴的「虎鎣」是幹什麼用的?它是怎麼被人搶走,又經歷了怎樣曲折的回家之旅呢?

虎鎣是件什麼國寶?虎鎣最後是如何回國的?

「虎鎣」是一件西周晚期青銅器,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鎣」音同「瑩」,在古代鎣是用來盛放一種叫「鬱金」的液體香料的容器。周朝時認爲神是不吃東西的,而喜歡聞香氣。所以就把酒放在爵中,用火加熱,促進酒氣揮發。那時的酒通常濃度較低、氣味較淡,所以特別要在酒中調入「鬱金」,增加香味以娛神。

器形作侈口,方脣,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爲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本應該有連鏈,不過現在已經失。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

虎鎣是件什麼國寶?虎鎣最後是如何回國的? 第2張

虎鎣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的銘文,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廣雅》中有釋:「供,進也。」又有《玉篇人部》:「供,祭也。」以及《廣韻鍾韻》:「供,奉也。」進一步證明了「供鎣」乃是祭祀時奉獻使用。目前已知存世的「鎣」不超過8件,有些是出土的,甚至是殘破的,而虎鎣卻非常完整,且造型奇特,所以十分珍貴。

虎鎣外流之前,原是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大肆掠奪和破壞,被掠奪的文物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明清時代的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虎鎣就是其中一件,被當時侵華英軍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搶回英國,他還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詳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的過程。

根據1954年通過的《關於發生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如果文化財產已被輸出,締約各國應在敵對行動終止時予以返還」。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迄今已有90多個國家加入。

雖然國際上已經有這些保護條令出臺,但其中的各項規定卻並未得到始終如一的貫徹,甚至有些人還公然反對。2002年,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大英博物館等18家歐美博物館聯合發表了《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表示世界各國的文物到了新址後,已經成爲各大博物館的一部分,拒絕歸還。

此前虎鎣在英國東南部肯特郡拍賣,並以戰爭劫掠文物爲名進行商業炒作,我國國家文物局在獲悉後也通過多種渠道與其行進行溝通,要求其遵守國際公約精神與職業道德準則,但遭到拍賣行的拒絕。幸得境外買家願將虎鎣捐贈給國家文物局,這件有3000年歷史的文物才終於回家,並於12月11日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