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楚懷王客死於秦”和“秦趙澠池之會”因爲屈原和藺相如這兩位歷史名臣存在關係而流傳甚廣。然而不同於楚懷王前往武關會盟被扣,趙惠文王在澠池會談時不但得以全身而退,還在宴會上取得了與秦王對等的地位,這是爲何呢?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需要說明的是,楚懷王被扣在前而秦趙澠池之會在後。秦昭襄王正是以武關扣押楚懷王爲標誌,向列國表明了與楚決裂的心跡。而在澠池之會所處的公元前279年,秦國正在集中全力舉兵伐楚,意圖將楚國的勢力徹底趕出地理第二階梯的高地,以確保秦國的地緣優勢。

此時,曾經與秦昭襄王並稱東西二帝的齊湣王早已在五國伐齊的殺伐聲中身敗名裂,田單復齊之後因爲功高震主而選擇前往趙國,統帥五國伐齊的大將樂毅同樣引飽受燕王猜忌而投奔趙國,齊燕兩國距離秦楚太遠且相互攻伐,不會影響親昭襄王的伐楚大計。韓魏距離較近但國力弱小,其中韓國此時已淪爲秦國附庸,而魏國則需看趙國臉色行事,故而趙國成爲秦國能否孤立楚國的關鍵所在。這也是秦昭襄王約趙惠文王澠池會談的原因,秦國此時急需穩住趙國,自然不會做出扣押趙王的蠢事。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第2張

經歷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趙之精騎成爲戰國後期秦軍所面臨的最具實力的對手。然而正是因爲楚懷王赴會武關被扣,秦國的名聲在列國之間臭了,所以最初趙王並不敢前去參加澠池之會。但廉頗和藺相如看出了秦國憂慮之所在,所以力勸趙王赴會,以求從聲勢和心理上壓倒秦國。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第3張

以防意外,趙國朝臣分工明確。一方面陳兵秦趙邊境,做出一副隨時開展的戰略壓迫。另一方面則做出約定,一旦趙惠文王如同楚懷王一般被扣則另立新君,以確保趙國國內政局的穩定,期限約定爲三十天。並且有忠勇果敢的藺相如隨趙王一同前往澠池,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相較於趙國上下所做的充分準備,楚懷王當年親赴秦國時,籌備工作就太過簡陋了。當時的秦昭襄王剛剛上位不久,正準備更換邦交國策拿楚國開刀,以訛詐土地。當秦王許以重利之後,沒有強大國力支撐的楚懷王被扣爲人質也就不足爲奇了。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第4張

不過,即使楚懷王在武關之會前做出充足的準備,恐怕依舊難逃厄運。相較於澠池之會前趙國的外交處境,楚懷王武關赴會前的邦交政策混亂無比,得罪了不少諸侯。當年六國合縱伐秦,楚國貪圖上庸之地而撕毀合縱條約且與齊斷交。此後齊魏韓三國以楚毀約爲由伐楚,卻被秦國出兵干涉。而武關會盟之前,正是齊魏韓再度伐楚之時,面對秦國的趁火打劫,楚國所做的聯秦策略。換言之,楚懷王被扣之後秦國伐楚,並不會受到列國干涉。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第5張

自秦昭襄王的父親秦惠文王時期,從魏國手中奪回了當年被吳起佔據的河西之地後,就只剩下秦、趙兩國與秦共處於地理第二階梯。在秦趙澠池之會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了楚國郢都後,楚國被迫遷都,被徹底趕出了第二階梯。隨後秦國的戰略目標就轉向了趙國。

趙惠文王爲什麼能在澠池之會之中全身而退? 第6張

所以說,秦趙澠池之會,趙惠文王沒有步楚懷王的後塵,反而能夠全身而退,甚至在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享受了秦王擊缶的待遇,這裏既有秦國處於中原時局和自身策略的考慮,也有對趙國實力的忌憚。當然,我們同樣不能忽視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智勇雙全的奪目表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