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真的有隱情嗎?

揭祕: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真的有隱情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隋煬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隋煬帝亡國,與三徵高句麗關係密切,不僅損耗了隋朝國力,而且造成百姓民不聊生,激發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隋煬帝沒有成功。比如當年秦始皇,不也南征北戰,也是濫用民力,但因爲打贏了,所以依然能夠維持統治,而隋煬帝卻沒能成功,損兵折將耗費國力之下,纔會引發一系列的負面反應。

按照《隋書》記載,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第一次因爲楊廣指揮錯誤,第二次楊玄感叛亂而退兵,第三次高句麗“詐降”,說是臣服卻是不服,卻騙過了楊廣。但對於第一次兵敗高句麗,考古卻證實隋煬帝之敗另有隱情。

揭祕: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真的有隱情嗎?

對於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隋書》記載的內容令人震撼,估計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了,直接涉及戰爭的人員350餘萬。

《隋書·帝紀第四》: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

按照《隋書》記載,將士113.38萬,爲大軍運輸物資的民夫是隋軍的兩倍,這就高達350餘萬。如果再算上間接服務人員,隋煬帝爲了這一戰投入不下500萬人,可謂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了,估計高句麗總人口也就500萬人。

既然如此,隋煬帝爲何慘敗而歸呢?《隋書》記載來看,主要是隋煬帝指揮失誤,比如在攻打遼東城時,隋煬帝要求“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於是每一次隋軍就要攻陷遼東成時,高句麗就使詐高喊投降,隨後又繼續抵抗,如此往復多次,消耗了隋軍鬥志。

尤其是宇文述九軍之敗上,當時隋煬帝命令於仲文、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過遼河追敵軍,結果這一戰損失讓人觸目驚心不敢相信:

《隋書》: 初,渡遼九軍三十萬五千人,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

渡過遼河的30.5萬將士,最終返回遼東城的只有2700人,這一戰損率估計也是千古無二了。即便血腥殘酷的長平之戰,趙軍逃出的將士,估計也不止2700人吧。

這一戰失敗,從《隋書》記載來看,應該也是隋煬帝的指揮問題,因爲他要求“公等進軍,當分爲三道,有所攻擊,必三道相知......又,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所以導致九軍配合出了問題,最終大敗。

揭祕: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真的有隱情嗎? 第2張

總而言之,從《隋書》記載來看,隋煬帝第一次兵敗高句麗,幾乎全部都是隋煬帝的問題。然而,考古證實隋煬帝兵敗高句麗卻另有隱情!

上世紀至今,遼東、陝西等地挖出了不少隋朝將軍古墓,其中不少墓誌銘上,就有和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有關。其中,有6塊墓誌銘的記載揭開了一段被隱藏的祕密!

根據墓誌銘記載:至少有6個高級將軍非戰鬥死於涿郡(今河北涿州),其中既有遼東道主將楊雄,也有大將軍劉德!

可以想象,這只是考古發現的6個高級將軍死於涿州,還有沒有被發現的,以及中低級軍官和士兵,非戰鬥減員可能更多,自然而然會對出征高句麗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揭祕:隋煬帝兵敗高句麗真的有隱情嗎? 第3張

讓大將軍劉德、遼東道主將楊雄等6個高級將軍,短時間之內死於同地,顯然不是水土不服、不是生老病死,而應該是疾病或小範圍的瘟疫之類。雖然得到控制,但對隋軍打擊不小,對戰鬥力有較大削弱。對於這一可能,史書記載也給予了佐證:

秋,七月......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當時涿郡是隋軍征討高句麗的大本營,征討高句麗的前一年,“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糧草大軍都向涿郡聚集。

因此,大量人員聚集,農曆七月的最熱天氣,加上又不注重衛生防疫,“死者相枕,臭穢盈路”之下,更容易爆發疫病。結合墓誌銘的記載,和史書這一描述,不難想象當時隋軍戰前經歷過一次災難,導致不少非戰鬥減員,甚至影響了第一次征討高句麗。

上圖注:隋朝和高句麗一共打過四次,第一次是隋文帝在位時期,但每一次都以涿郡爲出擊的大本營。

然而對於涿郡存在的非戰鬥減員災難,《隋書》卻沒有記載。有趣的是,比《明史》難產好一些,《隋書》也是難產,李淵在位時,“編修數年過後,仍未成書”,一直到貞觀三年,由魏徵“總知其務”,主編《隋書》之後,經過7年才編撰成功。鑑於李世民對玄武門事變的顛倒黑白,所以不免讓人惡意猜想,李世民對涿郡之事也隱瞞了,目的是抹黑隋煬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