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夷陵之戰雙方實力差不多 劉備爲什麼還是敗給孫權

夷陵之戰雙方實力差不多 劉備爲什麼還是敗給孫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夷陵之戰:蜀漢和東吳兵力差不多,爲什麼劉備敗給了孫權?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夷陵之戰是東漢末三國歷史上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中最後一次戰役,是三國時期影響最大、影響最深的第三次戰役。不但鞏固了魏蜀吳三國的三分天下,確立了吳、蜀兩國的疆土,而且造成了蜀漢積弱,難以北伐的局面。

夷陵之戰雙方實力差不多 劉備爲什麼還是敗給孫權

在夷陵之戰之前,魏蜀吳三國中,蜀國的實力,乍看之下,還不如魏國強。而且劉備在夷陵戰敗,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有生力量折損大半,從此坐實了蜀國成爲三國中最弱的事實。從真正意義上說,蜀國也完全失去了北伐中原、統一天下的機會。

所以夷陵之戰時,表面上看似乎實力更強的劉備,爲何會敗給表面上實力更弱的孫權?

夷陵之戰失敗,內部資源缺乏是主要原因,漢中之戰是客場,但是劉備有法正這樣的謀士,趙雲等一衆大將,而劉備在夷陵是光桿司令,趙雲督江州,張飛戰前身死,法正也病逝,最後被拖在猇亭,也是被逼無奈,水路不能前進,聯合的沙摩柯戰死,無法形成合圍,黃權防守曹魏。連營是一種反擊的戰法,不過士氣低落遭遇火攻,所以說是必敗之局也不爲過。

夷陵之戰雙方實力差不多 劉備爲什麼還是敗給孫權 第2張

益州漢中郡離荊州南郡北部的襄陽和樊城,漢水上游至漢水中游之處,而這段水道已由劉備掌控。劉備不增援不是地理原因,是因爲益州新附,益州本土勢力,尚未解決的原因。

與孫權相比,劉備的兵力並不佔優勢,又是主動進攻,孫權的防備能力很強,大概諸葛亮也看到了,所以按照諸葛亮的思維模式,這種仗是無法打的,所以他以爲可以令主上不東行。

但劉備的目的根本不是找孫權拼命,甚至連打都不打,他只是想造勢誘使曹丕下場,劉備心裏很清楚,最大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權,他只是想打孫權罷了。事實上,這實際上是一場外交攻勢。

劉備伐吳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奪取荊州,二是消滅東吳。因爲陸遜拒絕與劉備決戰,劉備的軍隊一直未能達到攻佔荊州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的軍力逐漸下降,劉備也漸漸失去冷靜,帶領蜀漢軍隊貪功冒進。

夷陵之戰雙方實力差不多 劉備爲什麼還是敗給孫權 第3張

由於陸遜的誘騙,蜀漢軍被調往夷陵。當劉備大軍抵達夷陵附近時,天氣漸漸熱了起來。爲能使士兵們順利度過夏日的酷暑,劉備將部隊以連營的方式部署在了山林之中。劉備這種做法顯然是犯了兵家大忌,把軍隊分散部署在山林中,很容易被敵人分散殲滅。另外,在炎熱的夏天,陸遜一旦用火攻,劉備的軍隊肯定會潰敗。

公元184年,劉備帶兵出征,夷陵之戰爆發,劉備征戰三十八年,戰功卓著,不應該犯下這樣嚴重的錯誤。很多人認爲,劉備犯錯誤的原因在於他看不起陸遜,傲慢自大的心態是導致他失誤的根本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