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仁宗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閏正月十八日夜間,許久沒有寵幸曹皇后的宋仁宗駕臨坤寧宮,二人溫存之時,突然被宮外的嘈雜聲和慘叫聲驚醒,之後便發生了宋代歷史上著名的宋仁宗遇刺案。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時仁宗聽到嘈雜聲後翻身坐起就要出宮看個究竟,幸而曹皇后機警,緊緊將仁宗抱住,坤寧宮的宮女和宦官們在危急關頭竟然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諫道:“外邊情況不明,侍衛尚未來到,陛下此時出去萬一有個好歹,您讓天下的黎民百姓怎麼辦?”仁宗一聽驚出一身冷汗,便問宮內當值的宦官外邊是怎麼回事,旁邊的宦官何承用就回答說是乳母責罰小宮女,打得狠了些。曹皇后一聽就火了,說:“賊人已經在殿外殺人了,情形萬分緊急,你這個時候還在撒謊,是要矇騙皇上嗎?”這時候仁宗才知道,外面有人正拿着兇器到處找自己。

仁宗一聽,一時竟沒了主意,倒是曹皇后處變不驚。她一面派人去通知衛隊前來護駕,一面讓跟前的宮女和宦官做好守衛,並重賞大家奮勇抵抗。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由於天黑,敵我難辨,曹皇后把凡是願意抵抗的人的頭髮剪下一綹,大聲說:“天亮以後,以此爲證,護駕有功,必有重賞。”

不抵抗,必死無疑;抵抗,或許等到援軍到了,既能保住性命,還能立功,不如拼死一戰。於是,坤寧宮的宮女和宦官們打開宮門衝了出去。

衝到外面才發現,其實亂賊並不多,也就四個人。而且,他們都認識。原來在殿門口行兇的人竟然是皇帝在崇政殿的親軍武官衛士——顏秀、郭逵、王勝和孫利。

就在宦官和宮女們與四個刺客混戰的時候,宋仁宗的寵妃張美人突然來到坤寧宮,並以身護在宋仁宗面前。

此情此景令宋仁宗深感意外和無比感動!而大批禁衛軍的到來也迅速扭轉了危險的局面。混戰中,禁軍侍衛王中正連發數箭,當場射死顏秀、郭逵、孫利。王勝一看勢頭不好,趁亂逃跑了。禁軍侍衛搜查了一夜,也沒有找到王勝。

宋仁宗給主管宮內守衛的副都知楊懷敏下令:徹底搜查,生擒王勝,嚴加審訊,搞清圖謀。三天後,當楊懷敏率領衛士在宮城的北樓裏找到王勝時,王勝連傷帶餓已經奄奄一息了。但這個楊懷敏並未執行上諭活捉王勝,而是讓衛士們一擁而上,將王勝亂刃分屍。

歐陽修的《歸田錄》是這樣記載的:“慶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崇政殿宿衛士作亂於殿前,殺傷四人,取準備救火長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宮人,問:“寢在何處 ?”宮人不對,殺之。既而宿直都知聞變,領宿衛士入搜索,已復逃竄。後三日,於內城西北角樓中獲一人,殺之。時內臣楊懷敏受旨“獲賊勿殺”,而倉卒殺之,由是竟莫究其事。”

雖然四個刺客全被殺死,但是皇帝遇刺這麼大的事,畢竟是要有人負責的。

以副宰相參知政事丁度爲首的一派認爲針對皇帝的刺殺關係到政權的安危,主張徹底調查案件。而主管全國軍政的樞密使夏竦,則認爲這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必大張旗鼓的去調查,派出御史和宦官在皇宮內調查就行了。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第2張

一個要揭,一個要蓋;一個是要將宮廷祕案大白於天下,一個是唯恐後宮隱私暴露在世人的面前。根據司馬光《涑水記聞》的記載,丁度和夏竦兩個人從早朝開始爭論了兩個多時辰,雙方都是據理力爭,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仁宗皇帝採納了夏竦的觀點:在宮內祕密調查處理,不要把事情搞大。

緣何如此低調?一是宋仁宗趙禎“天性仁恕,用刑忠厚。”其次估計是家醜不可外揚吧。

侍御史宋禧受命入宮調查。由於兇手顏秀等四人已經被誅殺,宋禧只能是把值班衛士和宮內的宦官宮女訊問一遍,然後上奏仁宗。

仁宗閱後,建議息事寧人,但御史臺不讓。還有比刺王殺駕更大的事嗎?竟然要不了了之,那置王法於何地?於是御史臺的長官御史中丞魚周詢帶領御史們上了一道表章,請求嚴懲楊景宗等人。他們認爲這幾個人負責宮城的守衛,保衛着皇帝的人身安全,手下的侍衛竟然動手在宮殿裏殺人放火,這些人竟然不不知道,是失職,失察,甚至是瀆職!

面對御史臺的彈劾,宋仁宗也不能一再庇護。於是,主管皇城司和兵器的官員們都被懲罰了。

負責宮城守衛的勾當皇城司、建寧軍留後楊景宗被解除皇城司的領導職務,降級到地方任職,知濟州。濟州就是現在的山東鉅野。宦官入內都知司的副都知鄧保吉也被貶出京城,到阜陽擔任地方的治安官員。而宦官副都知楊懷敏的處理卻比較耐人尋味,他被降級爲文思使賀州刺史,卻不需要赴任,還在宮內掌管着皇城司。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第3張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六十二評論說:王從善等五人皆外遷,獨懷民領職如故,樞密使夏竦庇之也。

仁宗皇帝顯然也想偏袒楊懷敏,但御史臺並不買皇帝的帳。御史何郯、胡宿紛紛上表,請求皇帝遵守國家法令,公平對待所有犯法的官員,不要因爲個人感情厚此薄彼,最終迫使宋仁宗將楊懷敏逐出京城,貶到了滑州,就是河南省的滑縣。

《宋史·何郯傳》載:“楊懷敏以衛卒之亂,猶爲副都知,郯又與昪及魚周詢論之。仁宗召諭雲懷敏實先覺變宜有所寬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爭辯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諫者,卿能之乎?”對曰:“古者君不從諫,則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諫如流,臣何敢掠美而歸過君父。”帝欣納之。”

楊懷敏被逐出京城以後,御史們又將矛頭對準了樞密使夏竦,何郯等人稱夏竦爲奸邪之臣,認爲夏竦在此案中極力爲楊懷敏開脫,是爲了結交宮裏有權勢的宦官,完全沒有考慮皇帝的安危,一心爲私,沒有半點忠心。楊懷敏既然被追究責任,夏竦也必須罷免。

幾天後,仁宗將夏竦罷免,出判河南府,到洛陽做地方官去了。

至此,顏秀叛亂一案雖告一段落,但卻沒有查明案件的來龍去脈,所以有關案件的傳說一直被朝臣和市井之民所議論。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第4張

一、顏秀四人因何叛亂?

二、幕後主謀是誰?

查明瞭幕後主謀也就查明瞭叛亂的原因。一直以來,人們揣測的主謀基本上就是兩個人,一個是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另一個是王楚然飾演的張美人。

比如,諫官王贄就上了一道奏章,稱顏秀等人作亂的幕後主使不是別人,正是正宮娘娘曹皇后。王贄的理由是顏秀等人叛亂當晚曹皇后的表現太太鎮定了,她先關閉宮門,不讓皇帝出去,然後動員宦官們抵抗,保衛仁宗皇帝的同時,派人速召衛士殺賊救駕,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好像未卜先知胸有成竹似的。王贄認爲一個女人猝然臨之,非但沒有驚慌失措,反而鎮定自若,殺伐果斷,這怎麼可能?但是王贄卻忽略了曹皇后出身將門,熟知文韜武略的這一因素

本來曹皇后妥善應對了這場宮廷兵變是有功的,宋仁宗也稱讚她不愧是將門之女。現在聽王贄這麼一說,反倒變成了一個陰謀家,罪大惡極。面對王贄的惡毒指控,曹皇后一概置之不理。倒是宋仁宗耳朵軟,心裏犯起了嘀咕。

宋仁宗也不想想如果是曹皇后主謀,貴爲中宮之主的曹皇后究竟爲了什麼?難道是爲了和張美人爭寵嗎?如果是這樣,手段也太低級了吧?所以當御史何郯得知此事後,馬上就上奏皇帝說這肯定是有人故意誣陷曹皇后。目的就是讓您廢黜皇后,以便有人取而代之,您可不能上當。仁宗聽後覺得有理,也就不提這件事了。

那麼,爲什麼又說主謀是張美人呢?原來張美人是石州軍事推官張堯封的二女兒,八歲的時候就進宮寄養在賈婆婆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裏邊的賈教習名下,學些歌賦,尤其擅長跳舞,長大後被宋仁宗納入後宮,深得仁宗寵愛,可謂寵冠六宮。慶曆元年的時候,被封爲修媛。因她生的兩個公主先後夭折,她就自己請求降爲美人。在宮中,張美人並不把其她嬪妃放在眼裏,但曹皇后位居中宮之首,品行端正,她也奈何不得。仁宗早有立張美人爲後的打算,無奈羣臣這裏通不過才立了曹氏爲皇后,張美人也覬覦皇后之位已久,所以張美人有作案動機。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第5張

再來看張美人和楊懷敏及夏竦的關係:

樞密使夏竦與楊懷敏交好,楊懷敏是宮裏專門伺候張美人的宦官,還掌管着皇城司的衛隊,而顏秀等四人就隸屬於皇城司衛隊。

電視劇《清平樂》裏夏竦還和張美人的婆婆賈教習通姦。而案發當晚,楊懷敏就在張美人的宮裏值班,所以顏秀等四人才能在酒後突入禁中行兇。可能顏秀等四人原本接到的指令也就是製造一下混亂,讓曹皇后出醜,讓張美人乘機護駕立功,然後再由張美人向皇帝求情保釋。也不知得了多少好處被人忽悠了,事發後被楊懷敏不顧仁宗“生擒叛賊”的命令而趕盡殺絕。

宋仁宗遇刺案是怎麼回事?背後主謀是誰? 第6張

如此關係網一曬,張美人的主謀或者說張美人和楊懷敏、夏竦等人的主謀身份應該就差不離了。這也是仁宗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因。

雖然張美人最終沒有扳倒曹皇后而登上皇后之位,但她也不是一無所獲。宮亂第二天,宋仁宗曾對陳執中、夏竦等人敘述夜半宮亂的時候,說道張美人從自己寢宮跑到坤寧宮護駕的時候,非常動情,而且流下了眼淚,宰相大臣們也都陪着仁宗一起流淚。這時夏竦聽出了仁宗的弦外之音就主張重賞張美人,提高她的地位,甚至要求張美人和皇后享受同樣規格的待遇。

仁宗竟然同意了。

但主張法度禮儀必須符合典範的清流、翰林學士張方平不同意。他對宰相陳執中說,漢代的馮婕妤怎麼樣?以肉身當盾牌替皇帝抵擋猛獸,也沒有聽說讓她和皇后一個待遇,朝廷有法度,后妃有禮制,這不能亂來。於是宰相陳執中最終否決了夏竦提高張美人待遇提議。

通過上面的分析,朋友們,你們認爲誰纔是真正的幕後主使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