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宋仁宗和明仁宗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仁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所謂的爲人君,止於仁。宋仁宗的廟號是“仁宗”,在他之前,沒有哪個皇帝用仁作廟號,可以說宋仁宗是仁義皇帝的開山鼻祖。

在他之後,還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爲廟號,但是真正配得上仁這個稱號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

1.仁義之君的開山鼻祖宋仁宗

1.1體恤下屬,善於換位思考

有一次,宋仁宗在宮中散步,他不時地回頭張望,回宮後宋仁宗讓妃子趕緊端水給自己喝,原來宋仁宗散步時十分口渴。妃子覺得奇怪,問宋仁宗剛纔散步時爲何不讓隨從端水給他喝。宋仁宗回答:“朕剛纔回頭看了幾次,隨從們沒有準備水壺,我要是問起肯定有人要被責罰,所以一直忍到現在。”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還有一次,宋仁宗在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他將沙子吐出來後告訴宮女千萬不要聲張,因爲這是死罪一條。

宋仁宗的一個姓劉的妃子,給他戴了綠帽。御史中丞韓絳將此稟告給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後,只是下令將劉妃趕出宮中,貶往洞真宮爲法正虛妙大師。

這些平凡的事例可以彰顯宋仁宗性格的偉大,作爲一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能時刻爲他人着想,不希望別人因爲沒有侍候好自己而受處罰。

1.2思想開明,言論相對自由

蘇澈參加進士考試時,在考卷裏寫到:“我聽路人說,宮中美女數千,皇帝終日醉生夢死,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又不和大臣們商議治國安邦之策。”

其實蘇澈所說不過是道聽途說,並不是事實。因此考官們打算將蘇澈治罪。

宋仁宗聽說此事後堅決反對。他說:“科舉考試本來就該歡迎敢言之士,蘇澈直言並且文采又好,應該給予功名。”於是將蘇澈錄爲進士。

還有一次,成都有個秀才寫了一首詩給成都知府,其中有一句是“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

這是赤裸裸地鼓動四川割據一方的反詩。成都知府趕緊把這個秀才押送到京城聽從發落。

宋仁宗聽了不以爲意,他說:“老秀才不過是求官不得發了幾句牢騷而已,可以安排一個司戶參軍的職位給他。”

正因爲宋仁宗有廣闊的胸襟,在他統治下人才井噴,唐宋八大家裏除了韓愈和柳公權這兩人是唐朝人,其餘六位全部都是宋仁宗時期的人!宋仁宗開創了北宋璀璨文化的時代。

1.3雖爲封建君主,但是相對來說比較民主

宋代有個制度就是國家的事情都要經過宰相和御史爲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統的討論,而不是由皇帝獨斷專行。

這項制度頗有“三權分立”的影子,皇帝的權力受到宰相和御史的制衡。宋仁宗十分敬畏和尊重這種制度。

宋仁宗曾答應自己的愛妃張貴妃,封他的伯父張堯佐當三使司。結果遭到包拯的強烈反對,包拯和宋仁宗激烈爭辯,甚至唾沫都噴到宋仁宗臉上,宋仁宗一邊抹掉唾液一邊聽包拯的意見,宋仁宗覺得包拯說得有理,只好怏怏作罷。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第2張

回到宮中,張貴妃問起宋仁宗此事,宋仁宗回答:“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中丞嗎?”

有一次宋仁宗下朝後,有位宮女幫他梳頭時看到他在看大臣的文書,於是就問宋仁宗是什麼事情。

宋仁宗說是諫官要求裁減嬪妃侍從的數量。梳頭宮女不高興地說:“那些宰相大臣們,家裏多的是歌姬舞女,皇上身邊就那麼些人他們還要求裁減。”

宋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是一定要聽的。梳頭宮女仗着平時得寵,就對宋仁宗說:“如果真要裁減人那就從我開始吧。”

宋仁宗聽了後立即將掌管嬪妃名冊的內侍召來,將梳頭宮女等三十人送出宮。宋仁宗對皇后說:“此人勸我不要接受諫官的建議,怎麼能留她在身邊!”

1.4以百姓安居樂業爲根本,不輕動干戈

有一天晚上,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優美的絲竹歌樂,就問宮人是哪傳來的。宮人說:“那是民間酒樓的樂聲,外面如此熱鬧哪像宮中這麼冷清。”

宋仁宗安慰宮人說:“正因爲宮中冷清民間纔會如此歡樂,如果宮中像外面那樣歡樂,民間就要冷冷清清了。”

有一次,大臣稟告說高麗送來的貢品越來越少,索要的回禮卻越來越多。請皇上出兵教訓一下他們。

宋仁宗拒絕了,他說這是高麗君王的過錯,如果出兵,君王不一定有事,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對於老對手遼國,宋仁宗同樣本着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動干戈。

當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後,遼道宗耶律洪基抓着宋朝使者的手放聲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之後遼道宗爲宋仁宗建了一個衣冠冢以寄託哀思。

宋仁宗沒有秦皇漢武那樣的千秋偉業,但是擁有這樣的皇帝卻是百姓之福,安居樂業纔是老百姓最渴望的,而開疆拓土只是成就了帝王,而讓無數的百姓喪失親人,痛苦不堪。

2.將仁義發揚光大的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但是對他的歷史評價很高。來看看他有什麼仁義之處。

2.1以德報怨厚待和他爭權的弟弟

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在爭奪太子失敗後,不斷地向朱棣打朱高熾的小報告,引起朱棣對朱高熾的數次打擊。

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高煦在南京私自招募3000人,並且私自用皇帝的乘輿器物,朱棣知道後大發雷霆準備將他廢爲庶人,朱高熾卻以德報怨,爲朱高煦求情,朱高煦因此逃過一劫。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第3張

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煦還是不死心,派兒子朱瞻圻到京城,伺機作亂。朱高熾知道後,不但沒有怪罪朱高煦,還增加他的俸祿,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

2.2釋放囚犯,昭雪冤案

永樂二十二年(1424)十一月初一,明仁宗才登基不久,就下詔給禮部尚書呂震,說建文奸臣的家屬,有被髮配到教坊司、浣衣局等爲奴的,只要還倖存的,全部恢復身份,給還田地給他們。

之後明仁宗又赦免了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家屬,並且爲方孝孺平反,明仁宗頂着巨大壓力,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就否定了父親朱棣的許多錯誤,這份勇氣讓人讚歎。

明仁宗還釋放了被朱棣囚禁的夏元吉和楊溥並且委以重任。

2.3體恤民力,罷寶船,停止遠航

朱棣曾經派鄭和數次下西洋,雖然宣揚了國威,加速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但是也給老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

大臣劉大夏在上書明仁宗的奏摺寫道:“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馬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

明仁宗深表同意,於是下詔罷西洋寶船,停止派遣使團到雲南和安南採購奢侈品,節省了大筆開支,也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2.4恢復農業經濟,穩定百姓生活

明仁宗比較關心百姓疾苦,他曾下令對一些饑荒的地區提供無償的救濟,爲了讓災民得到及時的救濟。他下令楊士奇不用與戶部和工部商議,直接起草詔書救濟災區。

總的來說,明仁宗的功績配得上“仁”這個廟號。但是他也有過不夠仁義的時候。

宋仁宗與明仁宗都以仁爲廟號,誰纔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第4張

洪熙元年五月,翰林院侍讀李時勉上疏批評了明仁宗登基後的一些過失,儘管這些過失不完全是明仁宗的責任,但是有部分意見還是很中肯的。

然而明仁宗明顯沒有宋仁宗那種被諫官的唾液噴到臉上還堅持聽完對方的意見並虛心接受的度量。

明仁宗下令對李時勉進行廷杖,李時勉被打斷了肋骨後被投進錦衣衛大牢。

從兩位仁宗的事蹟可以看出,兩人確實都是史上少有的仁義之君。但是宋仁宗比明仁宗更加實至名歸。

宋仁宗貴爲天子,卻能和下屬換位思考,經常爲了下屬免受責罰而委屈自己,彰顯了偉大的人格魅力。同時,他對諫官的敬畏,避免了因爲獨裁而出現的錯誤。

相比較而言,明仁宗還是稍遜一籌,雖然他也對老百姓比較寬仁。但是他不肯取消殉葬這種殘忍的制度、廷杖李時勉,還是讓他略微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