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各朝都反對牝(pìn)雞司晨,卻爲何一直出現太后攝政

各朝都反對牝(pìn)雞司晨,卻爲何一直出現太后攝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的中國是個男權社會,強調男尊女卑,表現在政治領域中便是男性一統江湖,女性則基本被排除在外。

這一傳統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便已存在。武王伐紂時的戰前演講稿《尚書·牧誓》中提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翻譯過來便是,母雞打了鳴,則意味着家要衰敗。

這是當時流傳已久的俗語,周武王用來指責紂王因爲寵信妲己而亂天下一事。這種對女性的污名化其後一再重複上演。

各朝都反對牝(pìn)雞司晨,卻爲何一直出現太后攝政

網絡配圖

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中,文人政客常常把亡國之禍推到一個女人身上—所謂婦人與政亂之本也,這不僅表現在歷史著作與文藝作品中,還表現在政治制度的設置上。

最早明文禁止後宮干政的是曹魏政權。曹丕稱帝后,規定臣子不能向太后奏事,後族也不許輔政。到了北魏,爲了防止母后干政情形出現,甚至出現了立子而殺母的“潛規則”。

其後,宋朝有不許后妃干政的“祖宗家法”。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命翰林院撰修“女戒”,嚴禁后妃干政,並令工部製造紅牌,鐫刻“戒諭女後之辭”懸掛宮中。清初依循明制,仍禁太后干政。

然而,實際上,后妃干政—主要表現爲太后干政—的情況,兩千年來卻一直存在。

太后主政的記載,較早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宣太后,到了西漢時期有呂后、竇太后、王太后等,東漢與宋更是太后攝政最爲頻繁的時期。東漢相繼有六位太后臨朝稱制,其中和帝的鄧皇后執政達十五年之久 。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宋代先後也有八位太后垂簾聽政,如真宗劉皇后、泣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 、哲宗孟皇后 、高宗吳皇后 、寧宗楊皇后 、理宗謝皇后。其他的還有,唐代的武則天、清代的孝莊與慈禧等等。

爲什麼傳統中國一再發生太后主政的情況?

原因有三條:

第一,制度安排。

從詞源上看,“後”最初和“王”、“帝”等一樣,都是對上古君王、天子的一種稱呼,比如《山海經》中,稱呼夏朝的開國君王啓爲夏後開(即夏後啓)。只是隨着時間推移,“後”才成了皇室正室配偶的專稱,但它原有的詞意並沒有完全消散。

各朝都反對牝(pìn)雞司晨,卻爲何一直出現太后攝政 第2張

網絡配圖

《白虎通·嫁娶》裏說,“天子之妃曰後……後,君也。天下尊之,故謂之後。 ”又說,稱天子之妃爲後是要“明海內之小君也”,東漢鄧太后在臨朝聽政時也說自己“德不足以充小君之選”。

可見,皇后爲“小君”的說法是一種共識。

《後漢書·皇后紀》有言,“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隨後又引和帝稱讚鄧後的話說: “皇后之尊,與朕同體,承宗 廟,母天下,豈易哉?”

可知,從制度安排上講,皇后因爲是君主的配偶,而與君主“同體”,兩者同屬於“君”這一層級上,和君王一樣都是“天下之尊”。只不過皇后次於皇帝,是“小君”而已。

所以,從名分上講,皇后與大臣的關係也是君臣關係,其主政有潛在的合法性。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第二,家天下屬性。

自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而建立中央集權的秦帝國後,中國徹底進入家天下的帝制時代,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有產權,於是國家被視爲私產,而國事被當成是皇帝及其家族的家事、私事。

於是,作爲家族成員的太后,對於自家的事自然有更多的發言權。

這樣,當前一代君主去世、繼位君主年幼時,作爲“天下之母”的母后就成了實際上的家長。基於家天下的精神,她對自己的“家事”擁有最高發言權,也是理所當然的。

與之相比,大臣畢竟是“外人”,在涉及皇室“家事”的時候,自然要尊重作爲“家裏人”的意見。

第三,孝道支撐。

各朝都反對牝(pìn)雞司晨,卻爲何一直出現太后攝政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西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就非常重視孝道,所謂“以孝治天下”。如在漢代,朝廷選拔官吏最重要的制度是察舉制,舉孝廉是其中的一項,這裏的孝廉是孝子廉吏的簡稱。也就是說,只要足夠孝順便有可能當官。

從字義上講,“孝”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盡心侍奉父母,另一層是尊重、順從父母的意志,即孔子所說的“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也”。

正因如此,後人才把“孝”與“順”連在一起用,組成“孝順”一詞,才因此有了“母命難違”的說法。

人是人他媽生的,皇帝是皇帝他媽生的。無論皇帝如何被神化,他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關係是無法磨滅的,皇帝也要孝順他的父母,因此在父親死後,身爲人子的皇帝尊重、順從他母親的發言權,是合情合理的。

綜上所述,身處男權時代,反對婦人干政是一種必然,然而另一方面,從孝道、制度安排等角度出發,太后干政又存在一定的合法性。

而且,當意外情況來臨時,如新帝年幼、皇帝突然重病不能臨朝、突然駕崩而無太子等等,客觀形勢又迫使太后不得不幹政。

於是,一方面婦人干政被不斷的譴責,另一方面太后攝政的事實又不絕如縷。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