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北宋的滅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話?

揭祕:北宋的滅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軍事實力雞弱,但卻富有四海極爲富有。但人不能逃脫滅亡的命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北宋究竟因何而滅亡吧。

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趙匡胤西巡洛陽。此時大宋已經統一了中原以至整個南方,實現了自晚唐以來二百多年間中原王朝最接近於大一統的局面。儘管北方仍有強鄰,但開國十六年來,大宋國力日強、國運大盛,所以,在隨行的文武羣臣們看來,此次聖駕西幸應該是一次視察之旅。

揭祕:北宋的滅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話?

網絡配圖

然而,此次西巡卻並非都是終日宴飲、君臣共歡。太祖突然提出了遷都洛陽,(爲什麼要遷都洛陽?太祖觀點就是雖然開封地處黃河中游,地理位置優越。特別是運河開鑿之後,開封是南北河流的交匯地帶。從經濟上而言,開封可謂是相當的發達,天下重鎮。但其缺點是地理四通八達,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雖然離宋最近的有後漢、後周在此建都,但它們都是一個格局政權,開封的經濟優勢尚能彌補地理的缺陷。當宋建國,尤其是統一全國之後,開封越來越不適合建都,也無法起到養育龐大軍隊的能力。反觀洛陽,從地形來看,洛陽坐擁山川之險,“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令羣臣大爲驚駭,而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也讓太祖滿心不悅,索性在洛陽一住兩個月,拒絕東返開封。如此僵持的兩個月對羣臣無疑是一種折磨。最後,當羣臣一致反對趙匡胤時,宋太祖尋問趙光義。然而,趙光義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認爲建都“在德不在險”。趙匡胤被打擊的說不出一句話來。由於羣臣和趙光義的反對,宋太祖打消了遷都的念頭。雖然還是心有不甘,但悻悻之間總算肯起駕回京了。五個月後,開創了大宋江山的一代聖主在開封的皇宮中猝然亡故。

揭祕:北宋的滅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話? 第2張

網絡配圖

研究和關注宋史的人普遍認同趙匡胤提出遷都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他的這一想法未能付諸實施,是整個國家的重大遺憾。如果當時真的將國都遷至洛陽,或許兩宋綿延三百年受困於北方邊患並兩次亡於外族的悲劇命運就可以避免。

太祖提出遷都洛陽就是爲了“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遠見卓識未能得到大臣們的理解,最終在趙光義“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的勸說下,不得不做出妥協。

揭祕:北宋的滅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話?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最終做出妥協時,太祖忍不住仰天長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此語在百年以後驗證。空前龐大的軍隊消耗着大宋十分之九的財力,卻仍無力阻擋外敵的入侵。開封終於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金軍攻陷,北宋滅亡。假如北宋遷都了洛陽,金兵能否還那般輕易肆虐中原?假如太祖再堅持,歷史是否會往新的方向發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