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 他爲什麼要作出這種決策呢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 他爲什麼要作出這種決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1673年11月,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亂,史稱“三藩之亂”。在叛亂初期,由於清朝方面準備不足,而吳三桂蓄謀已久,因此叛軍節節勝利,兵不血刃佔領貴州,接着又佔領的湖南、四川等地,兵鋒直抵長江南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吳三桂卻沒有渡江北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吳三桂叛亂之初,非常順利,可以說是勢如破竹,所經之地,諸府州縣將吏非逃即降,清軍一觸即潰,“湖南綠旗官兵多附賊”。康熙十三年二月,吳三桂的叛軍攻陷常德、澧州、長沙等地,已經完全控制了湖南省,完全可以乘勝渡江北上,可是他卻頓兵數月,沒有乘勝渡江,擴大戰果。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 他爲什麼要作出這種決策呢

而清朝利用這段時間,集結重兵,防禦江北地區,雙方形成對峙的局面,結果導致吳三桂錯失戰機,形勢越來越對他不利。那麼吳三桂爲何會做出這樣愚蠢的決策呢?當時吳三桂手下諸將紛紛主張渡江北上,卻遭到了吳三桂的拒絕。原來他心存幻想,想與清朝議和。

當時吳三桂以及他的謀士方光琛認爲己方已經佔據上風,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機與康熙帝談條件。吳三桂叛亂後,一直對清朝使者吏部侍郎折爾肯、翰林學士傅達禮予以優待。在佔領常德後,吳三桂讓這兩位帶着自己寫給康熙帝的信件北上。在這封信中,吳三桂的口氣十分傲慢,說自己已經收復了明朝三分之一的領土,因此他提出了三點要求。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 他爲什麼要作出這種決策呢 第2張

如果清朝能滿足其要求,雙方就此罷兵。那麼吳三桂的條件是什麼呢?其一,吳三桂以現在佔有的地域爲籌碼,想與清朝“劃江而治”。其二,吳三桂想讓康熙帝放了自己的兒子以及孫子們。原來早在順治年間,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就娶了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建寧長公主。此後吳應熊作爲人質,一直生活在北京,生下了幾個兒子。

吳三桂一直惦記着生活在北京的兒孫們,因此他想借助戰場上的有利形勢,迫使康熙帝放了自己的兒孫。也就是因爲這兩點原因,所以吳三桂才頓兵不前,等待康熙帝的答覆。然而吳三桂失望了,他的信件非但沒能救了自己兒孫的命,反而成了“催命符”。康熙帝看完吳三桂的書信後,當即下詔:

“近閱吳三桂奏章,詞語乖類,妄行乞請”,“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

吳三桂爲何趁機渡江北上呢 他爲什麼要作出這種決策呢 第3張

康熙帝通過誅殺吳應熊,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平叛的決心,他還下詔表示不接受吳三桂的議和,吳三桂只有“束身歸命”。當吳三桂得知兒孫的死訊後,留下了眼淚,他甚至承認,“今日乃騎虎矣”,他只有硬着頭皮繼續作戰。吳三桂久經戰陣,但終究是老了,已經沒有當年的闖勁。

人老了,思想就會保守,吳三桂此時已經62歲,“三桂年老,更事多,欲出完全”。這樣的結果只能是束手束腳,錯失戰機。人生就是這樣,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吳三桂失去取勝的機會後,勝利的天平就轉向了清朝一方,康熙帝通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

參考資料:1.《三藩史略》;3.《吳三桂大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