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造反不成的駱賓王究竟結局如何?

揭祕:造反不成的駱賓王究竟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駱賓王因一首詠鵝變得家喻戶曉,但很有可能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駱賓王曾造過反。結果自然是以失敗告終,但他的結局是什麼呢?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揭祕:造反不成的駱賓王究竟結局如何?

網絡配圖

一首《詠鵝》讓駱賓王成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詩人。

作爲“初唐四傑”之一,他詩文並茂尤其擅寫詩作,留給我們有比如《帝京篇》等名篇,讓他名揚天下的就是其起草的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討武氏檄》,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

公元683年,這時候的駱賓王在其老家浙江的臨海縣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官,這一年冬天,長期病態的高宗扶鸞而去,遺詔立太子李顯爲皇帝,因爲高宗在位的時候,武氏已代替高宗掌握朝政達幾十年,她無法放棄這至高的權柄,她廢長立幼,以便自己獨掌大權。爲了鞏固皇權,她下令排除異己並大肆誅殺唐室勳臣,並設立間謀機構,當時人人以告密自衛。整個帝國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這時的駱賓王親眼目睹了武氏集團犯下的種種惡行,心中憤懣不已,於是他就聯合當時仍握有兵權的徐敬業準備起事伐武,就誕生了《爲徐敬業討武曌叫檄》這樣義正詞嚴,氣勢恢宏的檄文,並確立了“擁戴李顯,匡扶唐室”的政治主張,起義軍開始形勢很好,後因徐敬業沒有抓住有利戰機,被武則天派兵圍剿。

公元684年,這場歷時僅3個月的起義就在揚州城下宣告失敗。

揭祕:造反不成的駱賓王究竟結局如何?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天晚上駱賓王、徐敬業等準備連夜坐船逃往高麗,由於徐敬業的部下叛變,徐敬業被殺,但是駱賓王的去向卻不爲人所知。

說法一:誅殺。

《資治通鑑》明確地記載了起義軍失敗後徐敬業、駱賓王被叛軍誅殺的場景;《舊唐書》也肯定了誅殺駱賓王的事實。

說法二:逃跑。

《新唐書》卻記載了是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跑。

在武則天死後,李顯即位,爲了表揚駱賓王爲大唐江山作出的犧牲,他下令郄雲卿在全國各地蒐集有關駱賓王的詩作,並要求對其兵敗後的下落做出嚴密的調查,在兵敗後他接觸了哪些人,還有遍訪駱賓王的好友,起初鄭雲卿認爲駱賓王可能已被叛軍誅殺,但是隨着調查的深入和得到的線索越來越多,他便提出了逃跑這個說法。

說法三:出家。

揭祕:造反不成的駱賓王究竟結局如何? 第3張

網絡配圖

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在杭州靈隱寺,碰到一個老和尚替他對了兩聯妙句:“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據說此人就是駱賓王。但是後有人去找再也沒有找見。

2005年,中央電視臺《見證發現之旅》欄目播出專題片《駱賓王》。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駱賓王研究專家駱祥發向媒體公佈了自己多年研究駱賓王下落的結果,他說駱賓王兵敗被誅殺的論證值得懷疑,因爲官方的史冊完全出現兩種不同記載,這本身就值得商酌。他也提到在他家的宗譜上面也有關於駱賓王逃出後隱身在江蘇南通一帶的蘆葦蕩,輾轉一段時間後,客死南通、埋骨黃泥口的記載,終年70歲左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