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夏帝王陵墓巍然挺立 爲何寸草不生呢?

西夏帝王陵墓巍然挺立 爲何寸草不生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以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麓下,西夏王陵九代帝王安息之所款款座落於此。沉睡九百多年,依然巍然挺立。西夏王陵是党項族首領在公元1038年建立起來的封建政權。因其具有嚴密的政治制度和比較完善的法律,以及獨樹一幟的西夏文字,在中國文化淵源史上散發着熠熠奪目的光彩。

西夏帝王陵墓巍然挺立 爲何寸草不生呢?

網絡配圖

西夏王陵綿延東西4公里,縱橫南北8公里,範圍擴及到40萬平方公里的園陵內,有八座王陵及附屬陪葬墓70多座。最令人驚詫的是,每座王陵約佔十萬平方米,竟捨棄賀蘭山石頭不用,全以夯土築成。相比之下,古埃及法老金字塔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而成的方錐形建築。

從質料和構架上來看,兩者大相徑庭;但從美學角度來講卻又異曲同工之妙。故而西夏王陵又被人們稱之爲“中國金字塔羣”。凡是參觀過王陵的遊客,除了充分領略賀蘭山雄渾悲愴的氣魄外,更多會被西夏王陵的歷史滄桑所感染。正如《金字塔銘文》所講“天空把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當我初次踏入這一片經歷風風雨雨的古老園陵時,總有一股難以說清,難以道明的奧祕在腦海中時時激盪,許久難以平息。

王陵爲什麼沒有被損壞?

壯觀的九座王陵,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金光富麗。這裏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有900多年曆史,如此漫長的歲月,許多附屬建築如闕門、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內外神殿、角樓早已被風雨侵蝕而毀壞坍塌。但爲什麼以夯土築成的九座王陵主體卻依然挺拔獨存,這原因究竟何在?一直是考古學家探尋的答案之一。

西夏帝王陵墓巍然挺立 爲何寸草不生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按照中國傳統的南北中線爲軸,左右對稱的排列形式,西夏王陵的平面總體呈縱向長方形佈局,主要是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檐結構,這也顯示党項民族在中國建築史無前列的創造和突破。也正是西夏王陵通過這種夯土方法和磚木混合密檐結構相結合,創造出我國園陵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堅固實用這也就是王陵主體依舊巍然聳立的原因之一。

殘留的西夏文字

也有人認爲,王陵周圍王陵周圍原有的附屬建築保護王陵主體,使其免受風雨的侵襲。那爲什麼“同在屋檐”下附屬建築都已垮塌,唯獨王陵主體依舊穩如泰山呢?這種言論就不攻自破站不住腳。其實,西夏王陵主在爲自己修建陵墓的時候,選賀蘭山作爲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在中國早有三大龍脈之說,夏國主選在賀蘭山麓,肯定寄寓了對西夏王國輝煌的美好宏願。

再有賀蘭山可以阻擋部分西北風的侵入,這也正是與國文化常常講“天時、地利”的含義如出一轍。可最讓人見怪的王陵和附屬建築都在賀蘭山的屏障之下,爲什麼失去附屬建築的依靠配襯,依然默默矗立在風雨之中呢?這神祕的王陵背後又隱含着多少關於西夏王朝的神祕蹤跡,西夏王朝的堅守又預示着什麼?這些都給後代人留下一個又一個的懸念。

西夏帝王陵墓巍然挺立 爲何寸草不生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王陵上什麼不長草?

元代有一個《趙禮讓肥》的摺子戲裏有一句:“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爲寇,也是不得已而爲之”。所以,落草爲寇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把賊寇當作草一般比較,說明草籽落地即可生根,不管環境多麼賤惡,都能以頑強生命力存活。生活在賀蘭山麓的党項民族以原始部落遊牧生活方式爲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圍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可是爲什麼唯獨這王陵寸草不生呢?

有人說陵墓是夯土築成沒有草籽駐留生根的縫隙,在其堅硬且光滑的表面,沒有草籽生存的條件,可是泥土能比石頭堅硬嗎?衆所周知,石頭稍微有裂縫,落下草籽,便可長出草來。陵墓的夯土也不可能一點縫隙沒有。這很顯然是一種牽強的說法。也有考古學家提出一種論點,可能當年建築陵墓時,通過燻蒸泥土除去草籽生長的養分,所以長不出草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