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呢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大理寺是什麼地方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大理寺,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十分熟悉的名稱。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閱讀中,都可輕易見到。儘管如此,卻很少有人能說出大理寺的歷史及職能,認識僅停留於表面。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呢

看過狄仁傑系列的,想必大家都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大理寺!這個大理寺當然指的不是我們所說的,雲南大理有個寺!這個寺也不是寺廟,裏邊肯定沒有和尚。這個大理寺,其實在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那個時候,他被稱之爲廷尉。廷尉:這個官稱的級別可是不低,位列於三公九卿的九卿。而最有名的當屬漢武帝時期的廷尉張湯。被譽爲酷吏,廉吏。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什麼案子到了這邊就是終審了!

“大理寺卿”也就成了一種官名,隋朝以後歷代沿用。大多數朝代都規定,大理寺判決的案件,須報刑部審批。明、清兩代重大案件又實行了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會審的制度,俗稱“三法司”斷案。決獄之權雖在刑部,如大理寺不同意,仍要上奏皇帝再行裁決。

刑部,很好理解,中國自歸來就有的,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開皇三年(583)改稱刑部,主官爲尚書;次官爲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惟元代只設刑部,無大理寺。

太常寺

是封建社會中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秦時稱奉常。漢以後改稱太常寺、太常禮樂官等,,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白馬寺最初也是國家的官辦機構。但由於朝廷並不禁止百姓進白馬寺內聽高僧講經,所以去寺廟拜佛求經的信衆就越來越多。慢慢的,“寺”這個字就成了僧侶們居住地方的代稱,朝廷也漸漸將許多機構改了名。當時朝廷將三公所在的地方稱爲“府”,九卿所在的地方稱爲“寺”。而掌管刑獄的最高長官“大理”位列九卿,所以他們所在的府衙便被稱爲“大理寺”。到了北齊時,“大理寺爲官署名,大理寺卿爲官名”被正式確立。隋朝以後,歷代王朝開始沿用。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呢 第2張

其實,這裏的“寺”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寺廟的“寺”,在古代可以理解爲“廷”。首先。“寺”本身就是古代的官署名,只不過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因此它在歷史上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

針對有人常把“大理寺”誤認爲僧人居住之地的情況,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遂改爲“大理院”,這一名稱一直使用到北洋政府時期,纔算最終消失。

古代大理寺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呢 第3張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作爲“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在明代中期後,逐漸失勢,執法權利則逐漸被另外兩司瓜分,平日職能僅剩核閱案卷罷了。清光緒二十四年,大理寺一度併入刑部,旋復舊。清光緒三十二年,改爲大理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