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回首三國事,崢嶸歲月英雄風流,逐鹿中原豪情滿天,在那段歷史裏,周瑜的名字熠熠生輝,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儒將之姿定格在時光深處,他一生皆是傳奇,意氣風發破曹操大軍,名揚天下;和孫策總角之交,得遇明主;事業與知己兩不落下的同時,他還愛情美滿,抱的小喬美人歸。他的一生,令人羨慕,可這羨慕裏,又帶着惋惜,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周瑜這個傳奇,結束在公元210年,那年年僅三十六歲的他,英年早逝。斯人已去,可千百年來,圍繞周瑜之死的話題一直熱議不斷,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他是曹操派人刺殺的,有人說,他是被孫權害死的,還有人說,周瑜之死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陰謀,而是他積勞成疾……

那麼,衆說紛紜裏,哪一個才最接近真相呢?且往下讀。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歷史永遠都是平靜表面下,暗藏漩渦,周瑜的英年早逝,也的確並不如小說《三國演義》裏,羅貫中先生寫的那樣簡單,因爲諸葛亮三氣而金瘡復發,一如周瑜與孫策之間的感情,也並不是只有人們所看到的總角之交那麼一面,事實上,孫策以及東吳,都是周瑜選擇的結果。何出此言?因爲史書裏一直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周瑜曾一度返回過壽春,還是在周瑜隨孫策東渡之後,壽春被袁術控制的情況下,不僅如此,面對周瑜,“術欲以瑜爲將”,至於爲什麼周瑜最終沒有成爲袁術手下,是因爲周瑜“觀術終無所成”。周瑜對東吳的死心塌地,是在經過了對比之後纔來的,當然,這個細節藏的很深,因爲當時周瑜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跟隨從丹揚太守任上卸任的叔父周尚去壽春接受新職,加之後來東歸,孫策更是親自迎接,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所以世人記住的就只有他們“總角之好,骨肉之分”的情誼了。

既然周瑜對孫策都曾有過別的心思,那麼,當孫權上位以後,面對情分不及孫策的孫權,周瑜又是否想過另投他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第2張

因爲周瑜當初的猶豫只是單純的因爲,大丈夫生於亂世,平天下留名千古,是每一個人的志向,選擇明主是人之常情,這一點,周瑜並沒有做錯什麼,這就好比兩個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兩個人都想發財,一個選擇了創業,另外一個在幫助他創業還是去別的公司應聘間猶豫,後者並沒有做錯什麼。周瑜從選擇了孫策的那一天起,他的身家性命就都搭進了東吳,這種情況下,面對孫權,他會像對待孫策一樣用心。不過,周瑜這麼想,孫權卻不一定這麼想。在孫權的眼裏,赤壁一戰,大敗曹操,風光無限的周瑜就成了他心裏的一根刺,或者,在更久之前,周瑜帶兵奔喪之時,還年少的孫權心裏就對他有所芥蒂了。孫權不是孫策,哪怕他面對的周瑜,已經是一個死心塌地爲東吳的周瑜了,他也做不到像哥哥那樣對他寬容還有放心。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第3張

孫權的這些小心思,周瑜或許不知道,但是落到了劉備眼裏。所以,劉備上京面見孫權請求借荊州,西返時,對孫權說:“劉備之自京還也,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鬆、魯肅等十餘人共追送之,大宴會敘別。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最後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壓倒孫權和周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話到此時,不必多說,各位心知肚明,周瑜之死的確與孫權分不開關係,但,周瑜對此知不知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他最後選擇了妥協。而這些,體現在周瑜的最後寫給孫權的信裏。

周瑜的這封信其實是有三個版本的,分別是《江東表》,《三國志》,《周瑜傳》,這三個版本內容大致相同,以《三國志》裏的版本爲官方文獻存世,官方文獻言簡意賅,但是,《三國志》裏的版本,是刪除了幾句話的,而那幾句話,乍一看,不過是幾句稀鬆平常的客套話,問候語。而問題就在這幾句話裏,如果周瑜是將死之人,此時國事急於星火,怎麼可能還有心情客套?在接下來,結合周瑜去世的時間點——在京口返回的路上去世的,此前,他剛見過孫權不久,雙方表面上已經在伐蜀計劃上達成了一致。如此推斷,只有一種可能,當時的周瑜知道,他自己命不久矣。

看到這裏,一定會有人反駁,前面不是說了周瑜對於自己成爲孫權眼中釘肉中刺已經心知肚明瞭,並且妥協了嗎?爲何又說他不知情?

周瑜之死背後有玄機,劉備一句話讓孫權忐忑,有一事周瑜並不知情 第4張

周瑜有件事是不知情的,他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被算計,可他沒有想過他已經時日無多。因爲在“伐蜀”和“借荊州”之間,孫權是偏向於後者的,而當時,周瑜其實心裏也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如果他沒能得到孫權的肯定答覆,就很可能成爲必須除去的人。最重要的是,天不湊巧,讓他在此時此刻染病了,他知道,也許這一天不遠了,甚至不用孫權動手,他就撐不到最後了。爲了這個可能,爲了這個也許,也爲了真的會因病而亡,所以,他在信的最後,還寫到了推薦魯肅來接任,爲什麼?這是周瑜的政治低頭,他讓魯肅順利接任,他是想用以告訴孫權,我可以讓權,可以保持着東吳內部看上去沒有分裂,他想用他自己的低頭,換他的嫡系部將與後代不遭遇迫害。或許,到了這個時候,周瑜還是心存幻想的吧。可惜的是,周瑜錯了,在他死後,他的長子周循早死,次子周胤因罪被流放廬陵,至於其他人,結局也是可想而知。

周瑜之死令人惋惜,可他的一生,或許從孫策去世那天起,就註定了這樣結束吧,畢竟亂世之中,政治漩渦裏的,人心難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