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樂山大佛竟能起到鎮水免災的作用?古人太聰明

樂山大佛竟能起到鎮水免災的作用?古人太聰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就是位於我國四川省的樂山大佛。樂山大佛通高71米,依凌雲山開山鑿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尊山”的美譽。樂山大佛面對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以“壯、雅、清、逸”爲特色,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完好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

樂山大佛竟能起到鎮水免災的作用?古人太聰明

網絡配圖

唐朝崇拜彌勒佛,據說武則天爲了順利登上帝位,還特意令人編造了一部《大雲經書》,證明她是彌勒轉世,以此籠絡人心。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從武則天開始,唐朝就盛行開鑿彌勒佛像之風。樂山大佛的修造正是在唐朝的這種風氣下完成的。

樂山處於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觸崖粉碎,夏汛洪水季節則更甚,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凌雲寺高僧海通大和尚悲天憫人,每每見此,心有不忍,便生髮了修造大佛的想法。一來可以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可借佛力鎮水。

樂山大佛竟能起到鎮水免災的作用?古人太聰明 第2張

網絡配圖

海通耗時20年,招人集資,大佛開鑿工程終於在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只可惜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之後,大佛幾經停工,最終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樂山大佛從開鑿至今,已經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歲月,但依然保存完好,風采不減當年,這是爲什麼呢?

近年來,通過專家對樂山大佛內部結構的考察研究,謎底逐漸揭開。研究發現,樂山大佛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這一方面使其有效發揮了鎮水免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大佛自身千年屹立不倒。

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設計隱祕,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

樂山大佛竟能起到鎮水免災的作用?古人太聰明 第3張

網絡配圖

  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釐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巖,而且比較乾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溼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道當年修建者爲何不把它打通,應該是出於某種不爲人知的考慮。

總之,樂山大佛內部設計巧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大佛能鎮水免災不是封建迷信,不是佛祖保佑,而是古人的智慧所致。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的能工巧匠,縱然是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當代建築工程也很難保證經千年風霜而不改原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