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北京原有兩條三里河 前門外的三里河爲何消失了

北京原有兩條三里河 前門外的三里河爲何消失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提到北京的三里河,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阜成門外的三里河。其實,在北京的歷史上曾有兩條三里河,都曾經是京城的泄水河道。一條就是阜成門外的這一條,因爲在城西,所以也叫西三里河;另一條則在正陽門外,老百姓都叫前門三里河。

前門三里河開鑿於明正統年間,在《北京歷史地圖集·明北京城》的地圖上可以看到,三里河流經打磨廠、長巷頭條西、穿蘆草園、北橋灣、南橋灣、金魚池、紅橋,流入左安門護城河,全程三裏。

北京原有兩條三里河 前門外的三里河爲何消失了

網絡配圖

據說,在明天順年間和成化年間,曾有大臣上奏皇上,建議修疏三里河,以濟漕運。成化七年,明憲宗朱見深曾派河臣實地勘察三里河至張家灣的河道,這裏距通州張家灣大概有四十里。

河臣歸來之後,立即稟報明憲宗說,三里河水深只有二三尺,最淺的地方只有一尺多;河道最寬的地方僅一丈多,窄的地方還不到一丈。再加上河道有很多沙子,乾旱的時候沙子會堵住河道,下雨的時候纔會散開。明憲宗反覆權衡之後,以“三里河河道勢不易開”而告終。

北京原有兩條三里河 前門外的三里河爲何消失了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從正統五年到正德末年的80年間,三里河起到了分流護城河水的作用,尤其是夏季雨多河水暴漲的時候,減輕了洪水對護城河兩岸街區的威脅。

到了明代中葉以後,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朝廷曾爲此撥出專款進行治理。但這些疏浚河道的銀兩卻被層層盤剝,治河款到了河工手裏已所剩無幾,施工時無法避免地出現了偷工減料,結果更加重了河道的淤積。

大約在正德末、嘉靖初期,因河道嚴重淤積,河水斷流,三里河已基本廢棄。到了清末,三里河就成了一條臭水溝。

新中國成立後,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初,政府開始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臭水溝改爲地下暗溝。

北京原有兩條三里河 前門外的三里河爲何消失了 第3張

網絡配圖

說到這,不得不提老舍先生創作的話劇——《龍鬚溝》,講述的就是政府爲人民整治臭水溝,幫助老百姓改善居住環境的故事,這“龍鬚溝”就是前門三里河的一段河道。

如今在北京的地圖上雖然還能看到有打磨廠、長巷頭條、蘆草園、北橋灣、南橋灣、金魚池、紅橋等這些街巷的名稱,但古時候前門三里河的河道遺存物已很少見了。

如今前門外的這條三里河早已變成了寬敞的街巷,原來跨於河道上的橋樑,也都消失不見了,有的橋樑已埋於地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