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元代滅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什麼元代只存在98年,就滅亡了?

首先,元代是草原民族第一次一統中國。

其次,一統中國的元代存活了98年之久。

而就這兩點來說,統統都算奇蹟。換個說法,就是蒙古人的運氣太好。

之前的匈奴人、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沙陀人以及契丹人,它們哪一個入主中國且一統中國了?

一個沒有。

那蒙古人爲什麼可以?

五代以後的北宋王朝,無法與秦漢隋唐類比。中原處於一種半一統狀態,甚至可以認爲是宋、遼、西夏的三國演義。後來,則是宋、金、西夏的三國演義。而且,比之前的那個三國演義,還要亂。因爲宋金之間就是另一個南北朝。所以,這時候的中原就是一個三國加南北朝的混亂疊加。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恰在這個時候,蒙古崛起了。可以說,自秦漢以來,草原民族都沒趕上過這麼好的崛起條件。

運氣是這個宇宙的通行證。蒙古人拿到了這張通行證,其他草原民族沒能拿到。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尊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

公元1260年,忽必烈將大蒙古國的統治重心從草原轉移到中原。

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爲“大元”。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盡之而謂之元者,大之至也”。所以,這個國號沒啥言外之意,簡單說就是大。大蒙古國自稱“大朝”,這與自稱元代沒啥差別。而且,蒙古人的官方文書常常將兩者疊加,即“大元大蒙古國”,翻譯一下就是“大大大蒙古國”

公元1279年,大元滅掉南宋殘餘朝廷,正式一統中國。

自1271年建號大元到1368年逃離大都,大元代總共綿延了98年。而這98年國祚,也算運氣好。蒙古人折騰了98年才把自己折騰死,這要算老天眷顧。

至於原因,可以歸納爲三個方面的問題,即繼承的死結、財政的混亂和統治的放任。進一步抽象概括,則是蒙元統治者從來沒能搞清楚統治是怎麼回事。

01.繼承的死結

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諭中原檄》中,朱元璋爲什麼說“胡虜無百年之運”?

因爲這是經驗。漢人王朝可以有兩百年、三百年的國祚,但胡人王朝死活也超不過一百年。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2張

經驗要變得更有說服力,就必須找到經驗背後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草原特有的繼承製度,即兄終弟及。

首任大可汗風光無兩,但大可汗死了,怎麼辦?不是兒子接班,而是兄弟接班。老大死了、老二上,老二死了、老三上,老三死了、老四上,等這一代人都當完可汗了,才能輪到下一代。

一旦進入下一代,那就一定出問題。

下一輩的兄弟子侄,都有資格繼承汗位。因爲自己的老爹都曾當過可汗,大家都是可汗的兒子。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分未定也;積兔滿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

可汗的寶座,就是那隻在街上亂竄的兔子。所以,誰能搶到就是誰的。

於是,草原的繼承製度只能維繫一代和平,確保一代人不打仗,到第二代就一定要打仗。換個更規範點兒的說法就是:草原民族的繼承製度不足以約束內部暴力。

而一旦內部暴力放任恣睢,那就不是大廈將傾,而是大廈崩潰,多麼強大的帝國都要倒塌,然後從頭再來。

老大、老二、老三到老四,把第一代可汗們的執政時間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100年。這100年大概率不會出事兒。但過了這100年就一定會出事。所以,纔會有“胡虜無百年之運”的經驗認識。

首任大可汗有能力把汗位傳給兒子,也就是和平交接到了第二代。但第二代還要搞兄終弟及,所以問題則會推遲到第三代出現。即便這種情況,胡人王朝還是超不過一百年。因爲和平最多持續一代人。

成吉思汗爲啥沒把汗位傳給兄弟?

一是這傢伙命長、二是這傢伙夠狠。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3張

兒子都長大了,而且也能領兵打仗,那兄弟自然靠邊站。因爲成吉思汗命長。如果兄弟威脅兒子呢?那就殺掉兄弟,而且他真敢殺掉兄弟。因爲成吉思汗夠狠。

成吉思汗把小弟弟哈撒兒下獄。母親聞訊趕來,給哈撒兒鬆綁,然後脫掉上衣、痛罵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被罵得躲在帳篷外面。但是,之後呢?哈撒兒還是被殺。

改變草原繼承製度,必須流血。

成吉思汗臨終之前,給幾個兒子講了一個故事:說有兩條蛇,一條蛇有一個千個頭一條尾巴、另一條蛇有一千條尾巴一個頭。這時候,一輛馬車駛來。千頭一尾的蛇被碾死,因爲一千個頭要奔向一千個方向,所以逃不掉。但千尾一頭的蛇,卻從容躲過馬車,因爲這條蛇只有一個方向。

所以,你必須佩服成吉思汗的高瞻遠矚和遠見卓識。雖然生長在蒙古草原,但這傢伙的見識卻超過了他所處的環境。於是,大蒙古國順利傳到第二代。

第二代還算勉強和平,但拖雷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殺哈撒兒,窩闊臺殺拖雷。雖然都不至於國家戰爭,卻免不了宮廷流血。而再往後傳,那就只能是國家戰爭了。所以,蒙古人一邊征服世界、一邊征服自己。內部戰爭和外部戰爭交相輝映。蒙古人纔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

到了忽必烈正式建元, 蒙古人將統治重心從草原轉移到中原。這時候,關係國之根本的繼承製度,就一定要改。跟鮮卑人的北魏一樣,要改成父死子繼的漢人制度。

但蒙古人很猶豫,到底是改還是不改,焦慮得不得了。

忽必烈的見識,不比成吉思汗差。所以,一定要改成父死子繼,什麼兄終弟及、什麼忽裏臺大會,全都給我靠邊站。但是,忽必烈活得太長,活了80多歲,直接熬死了太子真金。在他十二個兒子中,忽必烈只愛真金,不僅早早地立真金爲太子,而且讓真金接受漢人教育,勢要把他培養成中原和草原的皇帝。但是,真金死了,忽必烈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打擊實在太大。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4張

於是,這個繼承製度的改革也就沒能完成。忽必烈索性不立太子,讓忽裏臺大會說了算。之後是個什麼局面?

從忽必烈去世的1294年到元順帝繼位的1333年,總共也就40多年,大元代竟換了13個皇帝,最長的13年、最短的一個月。這期間充斥了各種宮廷流血和朝堂鬥爭,既激烈又持久。宮中、朝中都這副德行了,你還指望大元代能好到什麼程度?沒法好。所以,改朝換代也就只看天下大勢了。大勢不到,蒙元統治者各種折騰;大勢一到,蒙元統治者必須下課。

02.財政的混亂

北宋開始玩紙幣,南宋更玩紙幣,金朝更是當仁不讓,而元代自然有樣學樣,必須玩紙幣。元代,成了中國古代紙幣的鼎盛時期。

玩紙幣,就等於在農業稅和工商稅之外,又加收了一波鑄幣稅。皇帝和朝廷相當於躺在印鈔機上過日子。這種日子,誰都想過,卻不是誰都能過。因爲玩紙幣是個技術活。老朱就搞不懂這個技術活,所以大明代索性直接收糧食。

但是,傳統王朝玩紙幣,一定怎麼不要臉怎麼玩。這個不要臉,就是瘋狂製造貨幣貶值,然後往死裏徵收鑄幣稅。最不要臉的應該金朝,但元代也不怎麼樣。

忽必烈登基後,立即發行了以絲爲本的交鈔,後來又發行以銀爲本的“中統元寶交鈔”。再後,就是全面禁止銀錢市貨。簡單說就是大家必須都用我家的“中統鈔”。

而接下來,“中統鈔”一定會不斷貶值。貶值到沒法用,那就換鈔。公元1287年,又發行了“至元通行寶鈔”,簡稱“至元鈔”,跟“中統鈔”一起用。

但是,貨幣貶值肯定還要繼續。財政沒錢,那就印鈔票;印了鈔票,鈔票更貶值;鈔票貶值,財政沒錢;財政沒錢,那就繼續印。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但統治者抑制不住繼續印鈔票的衝動。因爲紙幣比直接加稅的攫取效率高太多。到1309年的時候,中統鈔相對白銀的法定貶值已經到了12.5倍。

但是,大元代廷的印鈔機還在不斷銀鈔。紙幣就是鴉片,一旦嚐到甜頭,那就必須上癮,誰也無法拒絕躺着就能有錢花的日子。

所以,比之秦漢隋唐,元代政府的財政日子應該相當好過。除工商稅的佔比很大外,關鍵是能夠舉國徵收鑄幣稅。但是,實際情況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錢,的確不少收,卻也從來不少花,關鍵是從來不能花到正經地方。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5張

大元打遍天下,所以軍事開銷並不高。然而,有兩項開銷不可避免。

一是對蒙古宗室王爺的恩賜。大元代不是孛兒只斤氏的大元代,而是整個蒙元貴族的大元代。所以,對宗室的恩賜,以及對蒙古人的恩賜,就不能少。這相當於中原對草原的財政轉移支付。因爲刀把子捏在草原手裏,所以這個財政轉移支付就一定怎麼瘋狂怎來。同時,大元皇帝花起錢來,從來都是怎麼任性怎麼來。飽學鴻儒給自己講課,那肯定要恩賜,什麼寶貝都敢給。但是,旁邊搖扇子的侍從,也辛苦啊,那也得恩賜,同樣是什麼寶貝都敢給。你這麼任性花錢,那多少錢也不夠花。

二是對宗教事業無限投入。什麼事業最費錢?就是宗教事業,這地方,你砸多少錢都不嫌多。公元1341年,元順帝和脫脫扳倒權相伯顏,然後力行改革、與民更化。其中,“命永明寺寫金字經一藏,免天下稅糧五分”。免稅糧五分,相當於減掉一半的農業稅,這個力度絕對不小。但是,“寫金字經一藏”呢?按一藏5048卷的話,全用黃金寫就,這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開銷。所以,清代學者趙翼直接指出:朝廷之政爲其所撓,天下之財爲其所耗,說者謂元之天下,半亡於僧。

元明時期的一個特殊國情,就是水旱災害特別多。沒辦法,誰讓這兩朝都趕上了小冰河期。所以,即便不打仗,財政也吃緊。因爲朝廷必須賑災。不賑災,老百姓真會造反。元代統治者確實也賑過災,但相比對蒙古貴族的恩賜、對宗教事業的關心,賑災的錢也就無足輕重了。

瘋狂而不要臉地瘋狂斂財,卻愚蠢而不知止地胡亂花錢,這就是大元帝國。但凡能有端正的治國態度,蒙元統治者也不會這麼玩。但是,他們就這麼玩了,而且玩得不亦樂乎。那原因是什麼呢?

03.統治的放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元代就是明代的前事之師。所以, 元代滅亡的教訓,一定會成爲明代的鏡鑑。那麼,從元代的滅亡中,明代得到了什麼教訓?

奈何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元代的“寬”,不是隻有朱元璋這麼認爲,而是明初的一種廣泛認識,而且也有事實的史料支撐。比如,在1263年到1269年的忽必烈時期,元代的死刑僅有91名。這一點,連明代人都稱讚元代,“輕刑薄賦,兵革罕用”。

這些證據不夠辣眼睛,我們還可以從側面印證一下。

很多抨擊政治黑暗的元雜劇不僅當時流行而且後世流傳。這些戲劇都是直接抨擊官吏腐敗和社會黑暗。所以 ,老百姓看得津津有味,因爲感同身受。但蒙元貴族老爺們也看得津津有味,因爲無所謂。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6張

這就足以說明蒙元統治者對社會的管理要多粗放有多粗放。你交錢、我收錢,然後你們愛幹啥就幹啥。

於是,元代的工商業很發達。政府管得越少、商人賺得越多。所以,元代的農業稅,遠不及工商稅和鹽稅的比重大。

最近批評秦制的書很多,其中諶旭彬《秦制兩千年》寫得非常有意思。從秦到清,這本書挨個點評了個遍。但唯獨沒有元代。可能在作者看來,元代就不是秦制。

既然是這樣,那元代豈不是一個反秦制的好榜樣。但是,我們卻很少見到汲取元代統治經驗的文章。爲什麼沒有?即便元代最後敗落,卻也可以把它拿出來作爲反秦制的例證啊?不搞秦制,也是可以成功的,你看人家元代。

原因就是元代的統治非常不成功。就其本質來說,元代的統治不是故意爲寬、無爲而治,而是放任自流、放飛自我。統治天下,這多累?只要能收到錢,我關門睡覺,不香嗎?這纔是蒙元統治者的統治心態。

古代歐洲盛行過包稅制。包稅制,簡單說就是國王或封建領主把某個地區或某個行業的徵稅權承包給私人,然後自己就拿承包所得。古代歐洲這麼幹,古代中國也這麼幹過。比如宋代的“買撲”。但主要針對工商業。因爲工商業太繁榮,小商小販根本沒法收稅。於是,“課(稅)額少者,募豪民主之”,那就找個大戶替政府把稅收了。

這個手段,被元代拿去用了,然後也被元代玩到了新高度。蒙元統治者,不僅什麼稅都敢搞承包,而且能一個行省一個行省的搞承包。甚至,還有人要把鹽稅給承包出去。在窩闊臺時期,稍有見識的耶律楚材就激烈反對,建議罷免包稅制。但是,根本沒用,蒙元統治者爲了省事,一定要把包稅制貫徹到底。

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元朝後 元朝爲何98年就滅亡了 第7張

秦制掠奪民間財富,而包稅制比秦制的掠奪,有過之無不及,而且還要更黑暗。

1239年的時候,大蒙古國確定的商稅金額是110萬兩。但是,大商人奧都剌合蠻卻以220萬兩買走了徵稅權。花220萬兩買走徵稅權,就肯定不止徵收220萬兩,肯定是怎麼竭澤而漁怎麼徵收。這時候,商人與國家勾結,然後魚肉百姓,比國家派出官員去聚斂財富,更爲殘暴。

國家不管百姓,那百姓也不管國家。大元代逐漸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這部國家機器根本沒有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逐漸成爲了多餘。即便有人要力挽狂瀾,也不會取信於民,反而招致更大的麻煩。

脫脫被放逐五年之後,元順帝在國家危難之際又把他請了回來,讓他脫脫力挽狂瀾。脫脫主政之後,力主兩件大事,一件是變更鈔法,以恢復金融秩序;一件是治理黃河,以恢復農業生產。

但是,大元代的老百姓根本不相信大元政府還能幹出人事來。於是,也就有了這樣的童謠,“丞相造假鈔,舍人作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

這之後,就是天下大亂,大元代真正迎來了它的末日。而蒙元統治者的末日,卻沒有到來。

對於蒙元統治者來說,中原從來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在草原。這裏頂多就是一塊殖民地。所以,中原百姓一暴動、自家大軍一殘廢,這幫傢伙立即跑回草原老家。

綜上,元代爲什麼存在98年就滅亡的問題,也就有了清晰的答案:

一是草原舊制度適應不了中原的統治環境,沒有徹底漢化的繼承製度導致大元中樞一直粗糙殘廢;

二是大元帝國的財政邏輯從來就沒能理順,蒙元統治者即便收到了好多錢,也從來不會把錢用到正地方;

三是蒙元統治者從來沒有端正的統治態度,對他們來說,中原就是殖民地,而自己就是來收錢的,卻不是來統治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