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右威衛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唐朝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右威衛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代大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唐代擁有60多萬大軍,一個主力右威衛,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聊唐代十大節度使的兵力,以及對手突厥大軍的編制情況。今天,我們聊聊唐代中央部隊的編制情況。在影視劇《神探狄仁傑》中,契丹部落侵犯武周邊境,武則天命令自己的愛將王孝傑,率領右威衛10萬大軍出戰。結果,10萬大軍全軍覆沒,王孝傑率領2000多殘兵敗將突圍。那麼,一個主力右威衛,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唐朝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右威衛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首先,我們聊聊唐代大軍的總兵力。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元代的疆域面積最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誰是第二,則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爲唐代和清代的疆域面積相當,由於唐代的疆域經常發生變化,並不固定,因此出現了很多爭論。宋代是歷代正統王朝中,疆域面積最小的政權。但宋代大軍的兵力很多,宋代的禁軍、廂軍、鄉軍和番軍,加在一起,在鼎盛時期有180多萬。明代的大軍兵力更多,在明英宗時期,明代的邊塞軍和衛所軍加在一起,足足有200多萬。清代的疆域遼闊,清代大軍分爲了八旗軍和綠營軍。

綠營軍總計90多萬,八旗軍則分爲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總計有20多萬。所以說,清代大軍的數量大約有110萬到120萬之間。至於唐代的大軍,很有意思,唐代的疆域面積遼闊,大軍數量卻少得可憐。在唐代統治時期,大軍一直在50多萬到60多萬之間,從來沒有超過70萬。唐代雖然大軍數量少,但並不擔心。第一,唐代大軍有勇有謀,經常上演以少打多的戰例。

此外,唐代擁有大量的藩屬國,也就是僕從國。一旦大規模戰爭爆發,唐代大軍兵力不足的時候,能夠號召各個僕從國集結部隊,有點類似於美國集結多國部隊的模式。例如赫赫有名的王玄策,在天竺國吃虧以後,從吐蕃和尼泊爾借了幾千人馬,上演了“快速打天竺、雙面打天竺、激光打天竺”的傳說。我們具體看一下唐代大軍的情況,唐代大軍分爲了邊塞部隊和中央部隊。爲了方便作戰,唐代在邊境地區設立了10個節度使,被稱爲天寶十節度。

分別是: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范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安西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北庭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和嶺南經略使。其中,10大節度使下轄的大軍數量不一樣,范陽節度使下轄91400人、平盧節度使下轄37500人、河東節度使下轄55000人、朔方節度使下轄64700人、河西節度使下轄73000人、安西節度使下轄20000人、北庭節度使下轄20000人、劍南節度使下轄39000人、隴右節度使下轄75000人、嶺南經略使下轄15400人。

唐朝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右威衛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第2張

由此可見,僅僅是唐代的邊塞部隊,就達到了40多萬。至於唐代中央控制的大軍,總計只有20餘萬。唐代中央的部隊,分爲南衙十六衛和北衙六軍。北衙六軍分別是: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至於南衙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由此可見,右威衛僅僅是南衙十六衛之一。每個衛設立了正三品的大將軍,例如右威衛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等等。在影視劇《神探狄仁傑》中,契丹部落進攻武周的邊境地區,武則天命令自己的愛將王孝傑,率領右威衛10萬大軍迎戰。

結果,在東硤石谷之戰中,右威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王孝傑率領2000多殘兵敗將逃回武周。按照影視劇的說法,一個右威衛就擁有10萬大軍,南衙十六衛應該有160萬大軍纔對。其實,唐代中央部隊總計只有20多萬。按照南衙十六衛和北衙六軍的編制,右威衛的實際兵力,只有1萬餘人,遠遠達不到10萬大軍的規模。

我們順便聊一下武周與契丹的戰爭,在歷史中,武周政權與契丹部落的戰爭是真實的。當時,契丹還遠遠沒有發展成爲後來的大遼國。武則天上臺以後,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開始清洗李唐的衆多名將。以至於李唐王朝的很多名將被殺,還有很多名將提前退休。與周邊政權的戰爭中,武周政權經常戰敗。與契丹的戰爭中,王孝傑率領的大軍,確實在東硤石谷與契丹大軍展開了大戰,也確實全軍覆沒。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王孝傑沒有率領殘兵敗將突圍,而是被契丹大軍包圍。爲了不被俘虜,王孝傑選擇了跳崖自殺。至於武周政權聯合了突厥,共同夾擊契丹部落,才瓦解了契丹的進攻。所以說,影視劇和真實的歷史存在差異。其實進入唐高宗時期,唐代中央的部隊戰鬥力,就已經開始逐步下降了。到了唐玄宗在位時期,南衙十六衛和北衙六軍,基本上都是嚇唬人的花架子部隊,戰鬥力並不高。

唐朝時期有一個官職叫做右威衛 他到底掌握多少兵力 第3張

公元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安祿山擁有將近20萬大軍,而且屬於久經戰陣的邊塞軍,戰鬥力很強。再加上招募的草原遊牧騎兵,安祿山的叛軍南下以後,唐代根本就無力阻擋。無論是大軍數量,還是大軍戰鬥力,都不如對方。唐代唯一的希望就是從河西、安西、隴右等地調兵回防。由於唐玄宗李隆基的錯誤策略,堅持要求剩餘的部隊主動出潼關,與叛軍決戰。結果,唐代大軍一敗塗地,安史之亂全面擴大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