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死後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麼保證屍身不腐的

古代皇帝死後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麼保證屍身不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帝下葬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皇帝駕崩後很久才下葬,怎麼進行防腐的?

古代屍體在下葬前,最重要的防腐工具就是冰塊和棺木。

還記得金庸武俠《天龍八部》裏,虛竹跟西夏公主共赴雲雨的那個地窖嗎?那就是西夏皇宮的冰庫,有地下三層,裏面儲存的都是冰塊。

虛竹道:“這西夏國的皇宮,居然將這許多不值分文的冰塊窖藏了起來,那有什麼用?”童姥笑道:“這冰塊這時候不值分文,到了炎夏,那便珍貴得很了。你倒想想,盛暑之時,太陽猶似火蒸炭焙,人人汗出如漿,要是身邊放上兩塊大冰,蓮子綠豆湯或是薄荷百合湯中放上幾粒冰珠,滋味如何?”虛竹這才恍然大悟

古代皇帝死後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麼保證屍身不腐的

古代皇帝死後,停屍過程中,有好多事要做,防腐雖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此之前,還有兩件更重要的事兒要做。

一是驗明皇帝是否真死了,這一步的做法是,用新綿置其口鼻,如無動靜,則證其確實駕崩了。

二是做法事,俗稱招啊魂,信佛的皇帝就讓和尚做,信道的皇帝就讓道士做,還要找幾個高品級的大臣跟着一起做。

等到這兩件事做完,才正式進入停屍階段,給皇帝沐浴更衣,做好“飯含”——口中放飯和玉,佈置好停靈的宮殿,祭奠的東西,和靈牀,接着將皇帝屍體挪到停靈宮殿的靈牀上。

沐浴能起到一定防腐作用,但是作用不太大,我國古代皇帝死後,沐浴完抹上香料,然而主要是防臭作用,跟埃及木乃伊那種防腐的不同。

這一步最重要的防腐措施就是冰塊,在停屍牀下面和四周,放滿冰塊,特別是夏天,還要定時更換冰塊。

一般這種防腐措施是比較管用的,但是古代封建社會,迷信較多,還有其他的很多防腐措施,近於迷信。

你比如,口中放玉石,常見的如玉蟬或玉魚。

口中放玉這種古代對屍體的防腐措施,是從殷商時代演變而來的,那時候叫“飯含”。

一開始先民們希望死者做個飽死鬼,都是口中放飯,後來由於封建等級的興起,貴族和皇族開始放玉,因爲玉千年不腐,所以人們在死者口中放玉,就是希望死者屍體不腐爛。

到了後來,死者口中又開始流行放別的,比如慈禧太后死後,口中放了一顆夜明珠,現在還無法判斷什麼材質。

其實古代皇帝死後,往往停屍很久,在正式下葬前,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幾十道程序,你比如唐代皇帝,有人根據《通典》、新舊唐書等有關記載整理出唐代皇帝從駕崩到下葬的程序,總共有27道,最快也得一個月才完成。

古代皇帝死後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麼保證屍身不腐的 第2張

這其中還分小殮和大殮。都涉及到防腐。

小殮一般在皇帝駕崩第二天舉行,給皇帝加衣十九稱,結絞而衾,就是多給皇帝穿點衣服,蓋上被子。小殮的時候,文武大臣就開始祭奠哭喪。

大殮一般是等王公貴族和文武百官祭奠完舉行,將皇帝正式放入梓宮,也就是入棺材。

這一步也要注意防腐工作,就是選防腐材質的木材製作棺木,一般是梓木、楠木。

皇帝大殮後就要放棺材裏的陪葬品了,但是一般基本配置要有玉,是起防腐作用的,主要有珪、璋、璧、琮、琥、璜六種玉,放在皇帝周身。

其他陪葬品就隨皇帝的心願了,比如唐太宗喜歡書法,尤其推崇二王,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等。

後邊還有很多工序,就不一一贅述了,比如大殮奠、殯、啓殯朝廟、葬儀等等。

但是在停屍過程中,主要防腐工具就是冰塊和棺木。

古代皇帝一繼位,就開始給自己修陵墓,所以大多數皇帝駕崩後,都有現成的陵墓可用。有的皇帝在位時間短,死後還要等陵墓修好,所以停屍時間更長,只靠冰塊和棺木是沒法完全維持屍體不腐爛的。

古代皇帝死後很久才下葬 古人是怎麼保證屍身不腐的 第3張

所以下葬後,還有其他防腐措施,比如,棺槨的木材,灌上桐油,桐油隔水,可以防止棺槨腐爛和水汽侵入棺材。比如陵墓和棺槨裏灌上水銀,水銀也防水,而且有毒氣,可以防盜墓。

秦漢時,皇帝和皇族的陵墓的槨室有黃腸題湊,都是柏木做成的,也有防破壞和防腐的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