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犯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滿門抄斬,爲什麼不偷偷跑掉?

可以跑掉,但跑了不等於就沒事了。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在不少人的概念裏,古代通訊技術低下,又沒有什麼人像識別和DNA檢測技術,那些被處以是滿門抄斬的人,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漏洞,來一個一走了之。

只要在官兵前來抓之前,帶上一家老小以及金銀細軟,跑路至深山老林或者隱姓埋名,甚至浪跡天涯,那絕對是能活下去的。

但實際的情況是,古代被處以滿門抄斬的人,很少有逃跑的,大部分都是難逃一死。

那麼,爲何這些古代的犯人不偷偷跑掉呢?其實很簡單,不是犯人們沒想過跑路,而是跑了之後,就會相當麻煩。

甚至,比直接受死還要殘酷,因此,犯人們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第2張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下什麼叫做滿門抄斬。

滿門抄斬,顧名思義,就是在抄沒家產的同時,還要將犯人全家集體斬首,這種刑罰,在古代歷代王朝中,是最殘酷的一種。

另外,在古代時期,滿門抄斬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誅族”。

所謂誅族,是指將該犯人的族人全部誅殺,不過,在不同的朝代,對於誅族的具體定義也有所不同。

最早的時候,也就是先秦時期,誅族被稱爲“夷三族”,這三族包括姥、母、父三族,另外根據史料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姥、母父、兄弟這三族。

而在秦朝時,被史料明確記載的“夷三族”者,一個是丞相李斯,另一個則是趙高。

李斯在幫助秦二世胡亥登基後,朝政大權落入了趙高手裏,而趙高爲了鞏固權力,誣陷李斯“謀反”,最終慫恿胡亥將李斯腰斬,並“夷其三族”。

除掉李斯之後,趙高逼迫胡亥自盡,立子嬰爲帝,結果被子嬰反殺,同樣也被“夷三族”。

秦朝滅亡後,這個“夷三族”的刑罰卻被流傳下來,漢代時不少人就嚐到了其中滋味,像漢初功績蓋世的大將軍韓信,也是被呂后下令“夷三族”而死。

隨着朝代的更迭,“夷三族”也逐漸有所發展,涉及的成員從犯人的“三族”上升至“五族”、”七族“,輻射面更廣,被處死的人更多。

而最令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或者小說裏看到的”誅九族“。

這九族的具體成員,普遍認爲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按照這種說法,基本上是將一個家族一網打盡。

由此可見,古代的刑罰制度是多麼殘酷,一人犯罪,全家遭殃。

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更是“發明創造”了一個“誅十族”的說法,當時,建文帝舊臣方孝孺因寧死不願歸順朱棣,惹得朱棣大怒,當庭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

“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明實錄》

都瞭解誅九族是包括父、母、妻,那麼這第十族又是什麼人呢?據記載,當時朱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直接把方孝孺的學生算作一族,拉到刑場斬首。

瞭解完什麼叫做滿門抄斬,以及古代的株連刑罰之後,我們回到問題本身,就是這些即將被誅殺的人,也就是犯人的族人,爲什麼不提前偷偷跑掉?

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俗話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一個大活人呢?他們之所以不跑,是因爲了解跑了還不如不跑。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第3張

想偷偷跑掉也不是不可能,但這裏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提前得到消息,另一個是賄賂地方官員。

提前得到消息,就是說在被抓之前,通過某種渠道,或者是有事先預感,從而做相應準備,帶上家人老小逃走。

但這個前提基本上是行不通的,爲什麼呢?這就要提起古代信息的傳遞方式了。

古代傳遞一個信息,主要是依靠遍佈全國的驛站,皇帝下達了一道指令後,就會通過驛站,傳遞到全國各地。

同樣的道理,如果某個人被誅九族的命令被下達後,也是通過驛站傳遞。

而這裏就有一個問題,在這個消息被傳遞到犯人所在的地方之前,是基本上不可能被提前瞭解的,既然不瞭解,那就沒有逃生的機會。

至於說什麼飛鴿傳書或者八百里加急之類的方式,且不說犯人有沒有使用這個的能力,即便是有,誰又會冒着違背皇帝詔令的風險,去給犯人通風報信呢?

所以,這個前提實現起來非常困難。

另一種是賄賂地方官員,也就是說,在得到被滿門抄斬的消息後,花大價錢買通當地官員,從而不對自己進行羈押,這樣就能讓自己和族人逃出昇天。

這種方式可行嗎?答案是不可行。

第一,風險太大,第二,一旦這個官員被人檢舉放走了犯人,那麼等待他的將是罷免官職,甚至被處死的結果。

所以,沒人會這樣做,也不敢這樣做。

即使是這兩個前提某一個成功,比如提前得到消息,但犯人們依然不會選擇偷偷逃走,因爲實在是太麻煩了。

首先,假設一個犯人有機會帶着一家老小逃走,那麼他至少需要一樣東西,沒有這個東西,他就會寸步難行。

這個東西在古代叫做”路引“,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行證。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第4張

古代時,若是一個人想要遠行,路引是一件必須要有的物品,沒有路引,可能這個人連附近都去不了。

比如在明代時,就規定了凡是”離家百里者“,就”須持路引“。

若是沒有,那按大明律法,士兵就會被以逃軍論處,平民則會被以”私渡關津“論處,每一項可都是大罪。

那麼,可不可以辦理一個路引呢?可以,就是手續有點繁瑣。

還是以明代爲例,如果一個人想辦理路引的話,首先需要向所在地的里長和甲長提出申請,等到他們覈查無誤後,再將申請遞到州縣進行復核。

並且,這份申請中,需要註明申請者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等信息,同時還要寫明爲何申請路引,要去往哪裏,何時回來等內容。

除了這些基礎信息之外,明萬曆年間,路引還需要註明申請人的父母家人等信息,以方便各地進行查驗。

”若州縣爲遠行,照得本州縣某百戶某人,年若干歲,身長几尺,無須有須,方面亦或瓜子臉,面白或黑或紫等色,有無麻疤“---明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呂坤設計的路引要求

這樣一份信息詳盡的路引,單是申請起來就十分麻煩,而那些犯人因爲犯罪,也基本上失去了申請路引的可能,所以,在瞭解沒有路引的嚴重後果後,他們只能選擇不逃跑。

除了路引之外,即便是僥倖犯人們僥倖逃了出去,也會面臨更大的問題。

第一,犯人也是人,總需要吃飯住宿吧,住宿還好解決,隨便一個荒山野嶺或者是破廟之類的就能棲身,但吃飯就是一個大問題。

哪怕是你帶着金銀珠寶,但金銀珠寶不能當飯吃,你得拿它來買或者是換食物充飢,但在古代,有句話叫做”十里不同音“,一個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現,很容易被當地人警覺。

而警覺的結果,就是報官,報官之後,就會被抓回來歸案。

除非是遇到那些當地的大財主或是有勢力的人,得到他們的欣賞或者是庇護,這樣尚且有可能換來一條生路,但這種事只能是想想,現實中很難遇到。

爲什麼呢?因爲古代早就有對於包庇以及窩藏罪犯的嚴厲懲處。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第5張

古代實行裏甲制,每十戶爲一甲,每百戶爲一里,里長和甲長相互保識,並對所在地方進行監管,這就組成了古代最基本的行政單位。

如果在當地發現陌生流民隱瞞不報或是窩藏包庇的話,首先包庇之人就會有罪,根據明代規定,只要是當地發生盜竊案件,無論是不是這個流民所爲,那全部歸責於此人,並且,對他包庇之人也會連坐。

若是發生更惡性的案件,那麼官府第一個要查的,就是包庇流民的人家,屆時,各種嚴酷刑罰就會輪番上陣。

在這種架勢之下,沒有人敢和官府對着幹,所以也就不會包庇罪犯了。

那麼,這些被處以滿門抄斬的犯人,難道僥倖跑出去之後,就沒有一點活路了嗎?有倒是有,只是會活得很艱難。

比如,落草爲寇,再比如出家當和尚。

但需要注意的是,落草爲寇雖說聽起來不錯,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困難,山賊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不僅要膽大,並且要心狠。

最主要的是,山賊本身就是一羣亡命之徒,面對一羣被迫逃命的人,尤其是那些帶着一家老小,且還有家眷的犯人,他們的第一想法不是收留,而是搶掠。

可能入夥還沒達成,就被山賊們吃幹抹淨了。

而出家當和尚同樣也不容易,很多電視劇中,在涉及到一個人犯了重罪後,選擇遁入空門就萬事大吉,這種情況在古代並不現實。

爲什麼呢?那些大寺廟,裏面的和尚都是有身份證明的,除此之外,要想出家,還需要有度牒,沒有度牒,大小寺廟都不敢收留,不然就會引來官兵的圍剿。

落草爲寇不成,出家當和尚也實現不了,最後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逃到深山老林裏離羣索居,當一個野人。

但問題是,在深山老林裏活着可不容易,豺狼虎豹、蚊蟲鼠蟻,每一樣都可能會要了人的命。

古代被滿門抄斬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偷偷逃跑 第6張

所以,古代那些被處以滿門抄斬的人,即使是有可能跑掉,他們也不會逃走,因爲在跑了之後,會遇到各種麻煩,這些麻煩會讓他們生不如死,與其那樣,還不如一刀來個痛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