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 軍隊爲什麼還出現餓死現象

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 軍隊爲什麼還出現餓死現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宋朝軍隊餓死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南宋富裕,鮮有王朝能與之比肩,這是公認的事實。且看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就能看出當時的物資有多豐富。

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就算每年軍隊丟掉的糧食能堆積成山,還是出現了“不能食粟,日有死者”的情況。雖然聽起來這段史料有點誇張,但卻並非空穴來風。這是爲什麼呢?爲什麼軍隊裏有人吃不了粟米,以至於餓死呢?難道他們的腸胃構造與常人不同嗎?

根據生物學研究,我們和古人的生理構造沒有太多不同,所以這些士兵之所以餓死,完全是因爲他們不想吃小米,甚至到了“寧願餓死也不吃”的程度。

從南宋軍隊“多福建、江、浙人”的記載,筆者不禁想提出這樣的疑問:爲何南宋軍隊裏絕大多數都是南方人,難道沒有南遷的北方人嗎?由此而引申出來的問題是,明明小米是一種可以果腹的食物,爲什麼南方的士兵不肯食用,甚至甘願餓死呢?

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 軍隊爲什麼還出現餓死現象

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段屈辱史。

衆所周知,南宋初期的名將大多是北方人,如: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等,而他們手底下的精兵強將也大多是北方的子弟兵。

可以說,南宋初期的軍事,完全是北方人撐起來的。之所以紹興末年以後軍隊中失去了北方人的身影,還要從“紹興和議”講起。這份屈辱條約簽訂後,金國要求南宋朝廷歸還所有“北人之在南者”,也就是要將所有南遷的北方人送回去。

作爲戰敗國的南宋怎敢忤逆?所以朝廷立馬將海州、泗州、漣水等地的北籍老百姓全都送上了過境線。紹興十四年,又有數萬“北人”被遣送回了北方。不過,當時的金人又獅子大開口,讓南宋又湊了五萬“歸朝人”,當時南宋的執行者正是我們熟悉的大奸臣秦檜。

從這以後,南宋爲了免於金國的追責,開始拒絕那些南下避難的北方流民,將他們拒之門外。從這以後,大散關之外的北方人民只能默默地忍受金人的壓迫,失去了南遷的機會。爲了永絕後患,朝廷甚至向各地官吏下令:“毋招集流亡,恐致生事。”

這種做法,一度讓南宋朝廷失去了精兵的來源,以至於後來的南宋軍事實力大幅下降。而且,皇帝的態度讓北方的老百姓徹底寒了心,他們不再寄希望於南方,變相幫助金國鞏固統治。瞭解了這一現象後,就不難解釋爲何南宋士兵不吃小米了。

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 軍隊爲什麼還出現餓死現象 第2張

按理說,在北宋南宋交割之際,很多北方人向南方遷徙,他們自然帶去了北方常見的農作物粟米,也就是小米。所以,纔會出現“沅、湘間多山,農家惟植粟”。

既然“惟植粟”,說明這兩個地區的老百姓早已習慣食用小米,他們的飲食習慣也和北方老百姓差不多。故此,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當時的南方人並不是單純只吃大米的,小米也是主食之一,是爲“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

既然老百姓吃得,士兵自然吃得,爲何會出現士兵餓死的情況呢?千萬別以爲這是因爲南方士兵吃不慣或是“不爲北方米折腰”一類的心理因素。

我們且來看看宋人王之道說過的話:

“吾之將士,比自講和以來,初無尺寸之勞、毫髮之功。二十年間,享其富貴尊榮……黃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遊暮宴,其奉養倍侈,有非言之所能盡者,孰肯披甲冑、冒鋒鏑、奮不顧身以拘國家之急哉?”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當時南宋士兵的生活條件不錯,非常滋潤。滋潤到什麼程度呢?連歌童舞女都有配備,活得像個貴族。

在安逸奢侈的生活中混日子,自然會讓南宋的士兵失去鬥志。久而久之,他們吃慣了精米,連粗糧的味道都忘記了,又怎能要求他們像此前的士兵一樣吃小米呢?

南宋軍隊每年“遺棄粟米山積” 軍隊爲什麼還出現餓死現象 第3張

此外,我們再來看看紹興二十一年宋人何侗對軍隊現狀的分析情況:

“爲將帥者,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思絕,市井之習化,而訓練之法壞。二十二年間,被堅執銳之士化爲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

合着當時的宋軍一邊領着朝廷的餉銀,一面像商人一樣做生意。估計這羣人每天只是上班點卯報個到,然後就沉浸在自己的“商業帝國”中了,這樣的士兵能保家衛國纔是怪事。

參考資料:

【《宋史》、《文獻通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