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末軍閥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崇禎皇帝剛繼位時,大明的天下雖然動亂頻仍,但總體來看還算穩固;但到了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時,整個天下已是烽煙四起,大明滅亡在即。

直接原因是:當時的軍閥和實力派實在太多,而大明已經鎮不住場子了。

李自成控制北方,張獻忠控制西南,左良玉控制長江上游,鄭芝龍控制東南,高傑、劉澤清和劉良佐控制江淮,吳三桂控制關寧。

即使不算未入關的大清,關內也已經是羣雄逐鹿的狀態了,誰的軍隊強大,誰就有話語權。

面對這頭待宰的肥鹿,各大實力派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一切作爲,只是爲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至於什麼民族大義和忠君愛國,那都不過是遮羞布。

爲此,他們可以朝秦暮楚,也可以朝令夕改,沒有誰和誰一定是朋友,也沒有誰和誰一定是敵人。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最典型的就是吳三桂。

他最初打算和李自成合作,但後來發現這樣做弊大於利,於是重新高舉大明的旗幟;

但沒過多久,吳三桂發現跟着大明實在是沒有前途,於是又開始跟大清合作;

到後來,吳三桂又發現,跟着大清混只有死路一條,於是決定造反,自己當皇帝。

吳三桂可算是明末軍閥的一個代表人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自己集團的利益來考慮,也正因如此,無論吳三桂怎麼做,關寧軍都積極支持他。

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爲吳三桂品行低劣,可問題是:在明末那個大舞臺上,誰不是這副德性呢?

吳三桂之所以臭名昭著,不過是因爲他在大局已定的時候選擇了造反,所以被清理出局了。如果吳三桂不造反,人家可是大名鼎鼎的平西王。無論在大明還是在大清,都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什麼是人生贏家?這纔是人生贏家。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第2張

再來看左良玉。

大明滅亡後,南明中央政府擔心左良玉落井下石,對他諸多防備。左良玉也對南明中央政府不滿意,立刻就決定率軍攻打南京城。

要知道,左良玉是明臣啊,這是什麼性質的行爲?更惡劣的是,在左良玉攻打南京城的時候,大清正準備渡江。

如果說吳三桂是品行低劣,那麼左良玉又是什麼?他一樣沒有把大明的利益放在首位,更沒有把民族的利益放在心上,只顧自己集團的利益。

大明滅亡後,左良玉既不敢對李自成動手,又不敢和大清過招,只知道一味壓榨南明小朝廷,當南明無法滿足他的需求時,他立刻豎起“清君側”的旗號,江北防線不攻自破,你說他們是什麼玩意兒?

這就是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大清控制長江一線之後,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率領殘部降清,大清玩了一招明升暗降,把他軟禁在北京。

左夢庚失勢之後,金聲桓成爲了這支軍隊的代表人物,他爲大清做先鋒,直接控制了江西全境。

金聲桓志得意滿,自以爲勞苦功高,打算挾江西自重,跟大清討價還價。但大清中央政府沒打算慣着金聲桓,於是他選擇了造反。

看看左良玉一系和吳三桂的做法,那就叫“五十步笑百步”。

對於吳三桂和左良玉一系,南明朝廷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當初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大清入關時,整個江南一片歡呼:“聯虜滅寇”的戰略目標終於要實現了!

金聲桓因條件沒談攏,重新投靠南明,南明欣喜若狂。雖然金聲桓最終失敗了,南明還追諡他爲王爵,身後哀榮極盛。

很多人看歷史,喜歡非黑即白:只要他不是好人,那就必然是壞人。可現實社會中,哪來的好人和壞人呢?有的只是爲自己的利益努力奮鬥的人。只是每個人的做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而已。

很多人都說吳三桂和左良玉一系是民族敗類,但很顯然,史可法等人不這麼看;很多人都說吳三桂和左良玉一系不得好死,可如果他們安享富貴,大清給他們的待遇一定不會比洪承疇差。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第3張

再看看高傑、劉良佐和劉澤清等軍事集團,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什麼區別。

從名義上講,他們臣服於南明,可實際上,他們爲了一塊地盤,經常是大打出手;爲了獲得軍餉,經常是四處劫掠,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南明皇帝和督師看到他們這樣胡作非爲,連問都不敢多問一句。

南明建立之後,第一任皇帝朱由菘(弘光帝)繼位開設四藩:興平伯高傑鎮守徐州與泗州,東平伯劉澤清鎮守淮安與揚州,廣昌伯劉良佐鎮守鳳陽與壽州,靖國公黃得功鎮守滁州與和州。

揚州富庶,高傑和劉良佐都很眼紅,所以他們直接把朱由菘的任命拋諸腦後,準備搶先佔據揚州。

高傑率先趕到揚州,但是知府馬鳴錄不放他進城,高傑大怒,直接發兵攻打揚州,打了兩個月也沒打下來。高傑軍隊在揚州城外駐軍的時候,天天騷擾農村婦女,其行徑和鬼子進村沒什麼區別。

京師陷,傑南走,福王封傑興平伯,列於四鎮,領揚州,駐城外。傑固欲入城,揚州民畏傑不納。傑攻城急,日掠廂村婦女,民益惡之。知府馬鳴騄、推官湯來賀堅守月餘。——《明史》·史可法傳

劉澤清一看高傑搶先打揚州,也沒去跟高傑硬碰硬,直接去淮上一帶搶劫。

劉良佐到了臨淮的時候,當地官員也不讓他進城,劉良佐做出了和高傑一樣的決定:攻城!

弘光帝親自爲他們劃分地盤,他們還是這樣一副強盜嘴臉,要說他們忠君愛國,我第一個不信。

後來,還是史可法出面調解,纔算把這事圓滿解決。可這幾位佔據着自己的防區,就相當於割據一方當土霸王,稅收從來都不上交。

如果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地盤上爲禍一方,那也就算了,可恨的是他們不但要當土霸王,還總是習慣性地把手伸進南明中央政府。

都御史劉宗周彈劾這幫兵痞,劉澤清知道以後立刻上書彈劾劉宗周,更是直接跟弘光帝討價還價:“只要你殺了劉宗周,我立刻辭職,把位置讓出來!”

面對如此囂張行徑,南明中央政府只得和聲細語地安慰他。劉澤清蹬鼻子上臉,直接告訴朝廷,管好那些御史和巡按,別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都御史劉宗周劾諸將跋扈狀,澤清遂兩疏劾宗周,且曰:“上若誅宗周,臣即卸職。”朝廷不得已,溫詔解之。又請禁巡按不得拿訪追髒,請法司嚴緝故總督侯恂及其子方域,朝廷皆曲意從之。——《明史》·高傑傳

這幫兵痞有一個算一個,全是鼠輩。在面對流寇和大清的時候,他們跑得比誰都快,在打內戰的時候,他們比誰都狠。

後來,大清控制了長江一線,這幫兵痞全部選擇了投降。

高傑舊部李成棟爲大清當先鋒,一鼓作氣打到廣東省內。歷史上衆多駭人聽聞的屠城,比如嘉定三屠等,都出自李成棟的手筆。

他們本以爲自己爲大清立下如此功勞,必然會獲得許多報酬,可大清很明顯看不上他們,只是隨手給了點賞賜。在極度失望的時刻,他們又開始造大清的反。

結果也不令人意外,他們全部被淘汰出局。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第4張

最後一個要說的實力派是鄭家,鄭芝龍最初高舉大明旗幟,積極擁護朱聿鍵(隆武帝)。鄭芝龍爲什麼這樣做?不是因爲他忠心,而是他把隆武帝當成傀儡。

隆武帝不甘心做他的傀儡,所以鄭芝龍覺得跟着他沒前途,於是投靠了大清。

鄭芝龍的如意算盤打得挺響,認爲自己手握重兵,就算投靠大清,也能繼續做封疆大吏。但他剛投靠大清,就被扣押起來做人質。

鄭芝龍退場,鄭成功扛着他父親的大旗站了出來。鄭成功吸取了鄭芝龍的教訓,不打算和南明皇帝鬥心眼了。他只是表面上尊崇南明,卻並沒有把皇帝接到自己的地盤上來。

也許有人說:鄭成功收復臺灣,對我中華民族有功,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對中華民族有功,不代表他忠君愛國。事實上,鄭成功對於南明的感情,甚至是對於大明的感情,都是很淡漠的。

最初,他本想把大清趕回長江以北,可最終失敗了,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臺灣落腳。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第5張

我逐一分析過這些軍事集團的履歷之後,卻發現他們都在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奔波。在他們眼中,什麼所謂忠君愛國,什麼民族百姓,都只是一塊遮羞布罷了。

整個南明,就好像董卓亂政後的東漢。從表面上看,中央政府依然存在;可實際上,天下已經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中。

這些掛着大明旗幟的軍事集團尚且如此,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流寇就更不用說了。

明末時期軍閥到底有多混亂 他們的所作所爲和強盜沒有區別 第6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