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諸葛亮到底是爲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

揭祕:諸葛亮到底是爲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漢語成語,便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年韓信提出暗度陳倉的計策,劉邦便派樊噲率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意在向項羽表明我(劉邦)沒有向東擴張的野心,這一點迷惑了陳倉的守軍,韓信部則率領精銳部隊從陳倉道奇襲陳倉,最終奪取關中之地。三國時期也有人曾提出過這一計策,此人便是名將魏延。

魏延在三國武將之中頗有名氣,他能文能武,並不只有匹夫之勇,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魏延也能保持清晰的頭腦,戰前還能出謀劃策,只可惜因爲一時沉不住氣,最終被謀反罪殺害,於是世人皆成魏延有“反骨”,根據《三國志》的記載,當時諸葛亮本將兵權託付於魏延,而楊儀害怕魏延加害於他,便造謠魏延要率兵謀反,以致於招來殺身之禍。

從人物角度來看,魏延的野心不過是蜀漢的大權,能夠統帥三軍,反觀楊儀卻是個陰險小人,最可能率軍投降魏國的反而最可能是楊儀。

魏延在跟隨劉備集團四處征戰中,功勳卓著,立下了許多功勞,在小說演義中,諸葛亮並不重用魏延,因爲其殺害自己原先的主公,諸葛亮多有防備,其實並不是如此。諸葛亮每次北伐時,魏延都曾獻過計策,並請求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的機會,然後奇襲長安,效仿韓信的暗度陳倉,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謀”。

揭祕:諸葛亮到底是爲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

根據《魏略》(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在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事會議上提出建議,因爲夏侯楙膽小無謀,於是毛遂自薦,請求帶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突襲長安,但諸葛亮認爲此計太過於懸危而棄之不用。在很多歷史愛好者看來,魏延的計謀確實是膽大,但並不是沒有道理,如果魏延真的有機會率軍奇襲長安,歷史還真的可能改寫,所以有人認爲是諸葛亮太過於謹慎,以至於耽誤了一次統一全國的好機會。

子午谷位於陝西省長安縣-石泉縣,大致呈南北縱向,長約330公里,北部出口稱爲“子口”,南部出口稱爲“午口”,地勢極爲險要,在秦嶺部更爲兇險。從地理環境和戰爭的角度來看,魏延率領大軍從子午谷直驅長安,難度之大可以想象,並且也沒有很大把握能夠攻取長安城,作爲北伐的最高領導人,諸葛亮必須爲部隊負責,而諸葛亮又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不採納魏延的計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麼除了謹慎之外,諸葛亮還可能有其他顧慮嗎?答案是肯定的,諸葛亮年僅26歲時就在隆中爲劉備規劃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難道他就沒有想到奇襲長安嗎,這一點也有待考證,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曾提出過“兩路進攻”曹魏的謀略,並且韓信暗度陳倉的計謀諸葛亮也不可能不知,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諸葛亮寧可步步爲營,穩妥取勝。

有學者曾提出,諸葛亮不採用子午谷奇謀的原因也包括擔心魏延擁兵自重,如果真的奇襲長安並攻取之,魏延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也不是不可能,而這一點的推薦是源於後來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謀反之事,後世之人也更願意相信魏延會謀反。

也有人認爲,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是他根本沒有計劃攻取長安,而是涼州(西北首府)。諸葛亮曾提出計劃,派出一支疑兵出斜谷吸引魏軍的主力部隊,以此來將曹魏軍隊牽制在關中地區,然後率領大軍從坦道攻取隴右,用以切斷關中與河西地區的聯繫,從而爲攻取關中和河西打下基礎。攻取涼州後,再步步爲營,慢慢蠶食魏國,雖然諸葛亮最後多次北伐,但收效甚微,姜維後來的北伐更是虧損得厲害。正是因爲諸葛亮的北伐失利,後世之人才替魏延打抱不平,認爲諸葛亮太過於謹慎,錯失了一統天下的大好機會,難道結局一定是這樣嗎?

揭祕:諸葛亮到底是爲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 第2張

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即使諸葛亮准許魏延實行子午谷奇謀,司馬懿也很可能看穿魏延的計劃,司馬懿曾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雖說司馬懿這些話是“事後諸葛亮”,但從司馬懿“閃電戰”擊敗孟達的事情來看,他肯定是對奇襲之事是有所防備的,只要司馬懿發現情況不對,然後在子午谷關鍵處部下埋伏,魏延可能會全軍覆沒。不管用不用子午谷奇謀,都不能把這個帽子往諸葛亮的頭上扣的,諸葛亮的謹慎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管諸葛亮是出於什麼原因,但他的這個決定並沒有什麼問題,子午谷奇謀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危險性,這一點魏延也是清楚的,何況長安又是一座難以攻破的堅城,就算攻破了,魏延也難以堅守,並且尚未佔得潼關,這一點來看他也是難以堅守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