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方臘起義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其實早在童年時期我們便對四大名著有了字面上的接觸,尤其是拍攝而來的衆多影視劇作品,更是讓我們觸摸到了這些形象鮮活的書中人物,“齊聚水泊山上賊,盡顯中華英雄淚”這句話最爲令我印象深刻,基本上一言將整本水滸盡然概括。書中一百零八將聚首八百里水泊梁山,豎起一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義旗公然對峙於北宋朝廷。曾幾何時,我也幻想過他們能夠反對招安,繼續堅持對峙下去,最終能贏得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可那樣總歸還是太過天真。最後的結局便是接受招安,明知朝廷借梁山的兵力攻打方臘,也不得不帶領着自己的兄弟和方臘殊死搏鬥。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水滸傳》中從第一百一十一回到一百一十九回所講述的都是“水泊梁山征討方臘”的內容,從111回的“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到119回的“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梁山好漢在接受招安後征討方臘的過程中,先後總共殞命81人,最終只剩得27人,可以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這樣的結局在梁山人看來,實在是令人心酸;但對於北宋朝廷而言,這樣的結局無疑於是他們所希望的再好不過的結局了。不過這僅僅只是《水滸傳》當中所編撰的情節,歷史上真正的“方臘起義”確有其事,並且對於北宋的亡國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但其最終的覆沒鎮壓卻和水泊梁山並無關聯,鎮壓這次農民起義的主體另有存在。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第2張

放眼於烽火諸亂的北宋後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天下形勢導致了其國內百姓怨聲載道不斷、大小農民起義不斷,“方臘起義”同“宋江起義”便是這時期社會矛盾的產物。方臘起義的最終影響實則撼動了坐擁百年基業的北宋王朝,於當時來看,險些對於北宋王朝構成扼腕鎖喉之勢。

北宋徽宗年間,因皇帝尤爲喜愛“花石竹木”的原因,因故便於東南大肆搜刮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方臘所在的清溪縣主要盛產木漆,而方臘便是青溪縣一大漆園主。當時的青溪縣身處東南,自然也是朝廷重點壓榨的地區,當地人民倍受壓迫剝削之苦,身爲漆園主的方臘也不例外。在此條件之下,方臘遂點燃了對宋王朝的怒火,開始暗地裏糾合民衆、籌劃農民起義事宜。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第3張

公元1120年,方臘以“得天符牒”宣佈起義,建元永樂。一方面因爲民衆愚昧,另一方面因爲朝廷昏暗,故不到10天的時間,義軍隊伍便由百人發展到了數萬人,聲勢浩大。同年12月,方臘義軍便由東南向西、向北呈橫掃之勢,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先後總共攻佔了六州52縣,對於北宋朝廷的統治構成了極大威脅(本就佔地不多的北宋哪裏能承受如此巨大之傷害),自宋經濟重心南移以來,南方經濟一直都是中國古代的經濟命脈,如今南方被方臘義軍所攻佔,宋朝無論如何都不會坐視不理。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第4張

公元1121年,宋徽宗開始了調兵遣將的步伐。先是任命童貫爲東南四道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兩人共統兵15萬,浩浩蕩蕩大舉南下,企圖對方臘義軍呈火燎之勢,迅速將其撲滅。爲了麻痹義軍,宋徽宗還將朱勔(東南地區主要爲首的官員,是北宋“六奸”之一)父子的官職罷黜。

同年正月,秀州之戰爆發,這是宋軍對義軍的首次戰鬥,義軍首戰告敗。同年二月,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數日奮戰,最終因彈盡糧絕被迫撤離杭州,杭州失守。在隨後重新奪取杭州的戰鬥中,義軍因戰爭策略的失誤和軍隊戰鬥力的不足而致使起義形勢急轉直下。同年三月,睦州失守,宋軍南下更進一步。同年四月,衢州失守,方臘麾下一大將鄭魔王不幸被俘,隨後不久,婺州失陷。義軍被迫盡數跟隨首領方臘撤退到青溪縣,義軍邊退邊打,奈何對於宋軍的猛烈攻勢仍然毫無還手之力,從戰爭開始,義軍一直呈現節節敗退的不利狀態。三月,宋軍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義軍大本營青溪縣攻陷。方臘率領義軍無奈只得退守此次起義的最後一站——幫源峒。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第5張

三月末,面對着宋軍對幫源峒的層層包圍和前後夾擊,義軍明顯顯示出了不敵的劣勢。童貫何曾沒有對方臘施之以誘降手段,但方臘卻是誓死不屈。21日,在數次誘降失敗之後,宋軍對幫源峒的義軍發起了最後的總攻,僅僅數日而已,7萬多義軍便在14、15萬宋軍的猛烈攻勢下全軍覆沒。方臘及其家眷同其他首領無奈被俘押解入京,公元1121年8月,方臘等人慘遭誅殺。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最後鎮壓的人是誰 第6張

方臘被殺之後,南方起義軍的身影並未消失,他們依舊陸陸續續出現在東南諸州縣城之間,起義形勢仍然此起彼伏。北宋朝廷面對着民間的“有生力量”,採取強硬打擊、堅決消除的態度,先後派出三路大軍對其進行分路鎮壓。鎮壓南方義軍大大小小的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年多才被宋軍完全鎮壓下去,雖然鎮壓方臘起義等其他數次小型起義先後不到兩年時間,但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極大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