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弓箭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缺乏遠程武器的冷兵器時代,弓箭比刀槍更爲致命,所謂“弓響人滅”,多少名將死於弓箭之下,早已無法統計,前一秒還生龍活虎的猛將,下一秒就可能被戰場上不知哪裏飛來的流矢憋屈地射殺。弓箭這種可怕的致命武器,實在應該排在兵器譜第一,中國也有古話“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呢?說實在的,成爲一名弓箭手並不簡單,至少要滿足以下條件。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一、精湛的射術

這個條件比較好理解,作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射術精湛是必須的,就如同現代軍隊對射術的要求一樣,如果你箭袋中的箭支都用完了尚且無法命中敵人或無法按要求將箭支投射到指定區域的話,那你顯然不是個合格的射手。

但是精湛的射術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後天刻苦的訓練,歷來與中原漢人王朝對峙的草原遊牧民族都精通騎射,那就是從小不斷練習的成果,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在遊牧生活中自然而然掌握的生存技能。而對於農耕的漢族來說,有條件從小練習射術的不多,需要後天付出加倍的努力,這個時間,可能是一生。擁有可怕長弓手的英國也有句俗話:對於一個弓手而言,一輩子都是練習時間。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2張

如何練習?《武經》中這麼說:射貴型端志正,寬襠下氣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開要安祥大雅,放需停頓從容,後拳鳳眼最宜豐 穩滿方能得中。具體動作也有要訣“五平三靠”,就是指:兩腳、兩手、兩肘、兩肩和天庭等五平。三靠是指:耳聽絃、箭靠嘴和絃靠胸。

練習不光是練技巧,還必須練心理素質,也就是古人說的:“射以觀德。求持弓矢之審固。必先之以志正。繼之以體直。”試想在紛亂嘈雜的戰場上,死亡的氣息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如何做到屏息凝神,彎弓搭箭命中目標。

這種心理素質,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也是鍛鍊不出來的,比如有這樣一個說法:訓練神射手,讓他整天盯着一個小物件看,長年累月,小物件就變成了“大”物件,這就是見微如著。然後用梭子扎他眼睛,當然不是真扎,而是在針頭快接觸到眼睛時猛然停止,要求射手眼皮不能動,這兩點做到了,纔有可能成爲神射手。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3張

二、出色的身體條件

要明白這點,我們先來看看古代弓的拉力。年代太久遠的弓,拉力由於計算方式不同,不太統一,就拿距現在最近的清朝來看。清末武舉考試12力弓爲統一標準,上限15力,參加的人都能開。1力爲9斤14兩約爲13磅,12力換算成磅數就是156磅...而最高的弓有15力,達到195磅...而且參加武舉考試的考生許多都能拉開。而現代奧運比賽用的反曲弓是不許超過50磅拉力的,狩獵用的反曲弓一般65磅也就到頭了。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4張

如果還不明白的話,那就做個比方,比如實戰中清朝的弓普遍在7到9力之間,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個普通弓箭手,那必須能單手拎起41-53公斤的重物,更不用說那些能開12弓的武舉人,那就是單手舉重70公斤的標準,至於那些特別開掛能開16力、18力弓的,就不討論了...各位對比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身體條件,反正小院單手舉一桶15公斤的純淨水是舉不到胸口的...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5張

現代遊戲中、電影裏表現的弓箭手形象,大多是身板瘦弱,注重敏捷無力量,這純粹是爲了找平衡,其實是與實際不符的,如果沒有力量,根本弓都拉不開,還當什麼弓箭手?上戰場去幹嘛?

三、精通近戰

爲什麼要精通近戰?弓箭手不是隻負責放箭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古代有種說法“臨陣不過三矢”,意思就是以兩軍對陣騎兵的衝鋒速度來算,只要大約十秒就能衝到面前,十秒的時間一名弓箭手只能射出三箭。那射完三箭以後幹嘛?答案是換上近戰武器繼續幹。

你要以爲弓箭手近戰就是菜雞那就是被騙了,這麼昂貴的訓練成本,這麼強的力量練習,如果只是爲了臨陣放三箭,那這成本也太高了。一般敵軍衝到二十米內,弓箭手就會停止放箭,換上近戰武器,變身爲步兵接敵。拿什麼近戰武器?反正力氣大,用得順手都可以,腰刀、長槍、陌刀、斬馬刀都不在話下,如果對陌刀或斬馬刀沒什麼具體印象,給你張圖感受一下。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6張

斬馬刀實物

唐代《通典》:“諸軍弩手,隨多少佈列。五十人爲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將陌刀棒一具,各於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五十步內戰,齊發弩箭。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

《從徵實錄》“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鋛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夥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後,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7張

後來弓弩爲何會被火槍淘汰?拋開時代進步的原因,也是在於成本巨大,一張良弓需要工匠花費近一年時間製成,一位熟練的弓匠,一年產量多的也就能制五六張弓,射術練習更是需要經年累月,非數年不得小成。而哪怕明清時期先進的火繩槍,裝備和訓練成本也遠遠低於培養一名射術精湛的弓手,這樣的背景下,就算火槍發展停滯不前,其替代弓弩成爲軍隊的制式裝備也就不足爲奇了。

古代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他們只負責放箭那麼簡單嗎 第8張

以往文章,請戳這裏,感興趣請關注。

明軍的制式火器三眼銃,到底是古代機關槍還是隻能聽個響?

中國曆代甲冑:明朝的布面甲爲何會取代鐵甲成爲主流?

中國曆代甲冑:棉甲爲何會取代鐵甲成爲主流?

從明朝著名的《出警入蹕圖》中看明軍中後期的盔甲裝備

圖解《平番得勝圖》,明朝中後期軍隊的真實寫照都在這幅神圖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