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晚清刺殺案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同治九年(1870年)的七月,身穿蟒袍的兩江總督馬新貽來到了江寧(今南京)演武廳,按照慣例檢查部下的訓練成果。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在清朝,兩江總督負責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的各項事務,是正二品的高官。因此,聽聞總督大人將要前來視察,衆將士都不敢怠慢。他們收拾齊整,擦亮兵器,昂頭挺胸地等待馬總督的檢閱。看着臺下一片肅然的將士,馬新貽輕輕地點了點頭。他向身邊的官員示意,表示操練可以開始了。

隨着命令的逐級下達,下邊的將士們開始了早已準備好的表演。他們動作自然,喊殺聲整齊,收招迅速,令馬新貽很是滿意。不久後,將士們操練完畢回到原地,靜靜地等待馬新貽的指示。馬新貽站起身爲將士們鼓掌喝彩,然後肯定了這段時間的訓練成果。就這樣,這次檢閱在非常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

檢閱完後,馬新貽在衆人的簇擁中離開了演武廳。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2張

當他剛剛走出便門的時候,從旁邊突然衝出一個人,邊跑邊喊冤。到了馬新貽面前的時候,這個人就突然俯下身子向馬新貽請安。馬新貽剛剛看到這人的時候嚇了一跳,隨從也趕緊把總督大人護在身後,以防這個人對馬大人不利。可是,闖入者請安的舉動令所有人都放鬆了警惕,就連馬新貽也稍稍放寬了心,以爲只是一個冒失的伸冤者而已。畢竟,演武廳乃朝廷軍事重地,可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不料,正當馬新貽想開口訓斥幾句時,這個闖入者猛地從鞋子那裏逃出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原來,他俯身請安是假,趁機拿出兇器纔是真。看到匕首後,馬新貽才意識到情況不妙。但是,兇手根本沒有給馬新貽反應的機會。他撞開馬新貽的隨從,然後,將匕首直接刺入了馬新貽的身體中。馬新貽痛叫一聲,然後,就倒在了地上。變故突發,現場頓時亂做了一團。

此時,有的人喊着捉拿刺客,有的人趕忙去找醫生,還有人嚇地四散逃命。但是,兇手不僅沒有趁亂逃走,反而鎮定自若地站在原地報出了自己的名字:“人是我殺的,我叫張文祥。”很快,護衛便將這個名叫張文祥的人抓住,將他捆了個結結實實,馬總督也被迅速送往醫生那裏救治。醫生見傷者竟然是總督大人,趕忙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救治。

但是,由於馬新貽被匕首刺中了要害,即使醫生用盡了全力去醫治,還是沒能救回他的性命。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3張

馬新貽死後,如何處置兇手張文祥成爲了頭等大事。馬新貽是位高權重的兩江總督,在清王朝的幾個封疆大吏中也是排得上號的人物。江南一帶的官員知道此事事關重大,於是,都不敢擅作主張。他們將這個案件報給了朝廷,想要讓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決斷。

同治帝接到奏疏後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然後,吃驚地說道:“朕實在是想不到,這個狂賊竟然膽敢謀殺朝廷重臣,而且還是當衆行兇。朕觀前朝的歷史,類似的事情幾乎沒有發生,只有唐朝有個名叫武元衡的宰相被人殺害過。不過,這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爲了維護皇家的尊嚴,同治帝令駐守南京的大將魁玉等人對張文祥嚴加審訊,務必要找到背後的主使者。魁玉接到命令後,趕忙和幾位高官一起提審了張文祥。張文祥自知命不久矣,於是,絲毫不糾纏,直接說出了自己殺害馬總督的原因。

據張文祥招認,他是馬總督治下的百姓。之前,因爲妻子被人霸佔,他曾經多次找馬總督伸冤,想讓馬總督爲自己主持公道。但是,馬總督總是在張文祥面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根本不把張文祥的案子當一回事。他苦苦哀求,好話說盡,但馬總督還是不爲所動。

所以,無奈之下,張文祥只好請黑道上的朋友出面擺平此事。但是,在馬總督的鎮壓下,張文祥的這些朋友不是被抓就是被殺,殘存的幾個也都再不敢露頭。張文祥越想越生氣,就將一腔怒火都發泄到了馬總督的身上。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4張

要說這兩個原因只是讓張文祥憤怒的話,那麼,馬總督近期的一項舉措就直接將張文祥逼上了絕路,這個舉措就是:禁止高利貸相關行業的存在。

平心而論,馬新貽這樣做,完全是爲了百姓着想。畢竟,因爲高利貸而引發的家庭悲劇是數不勝數。但不偏不倚,張文祥的絕大部分收入都是來源於這類行業的。馬總督的做法,直接讓張文祥成爲了無業遊民。失去了生存的依仗,妻子也被搶走。

新仇舊恨加起來,張文祥忍無可忍,於是,就鋌而走險,不惜以性命爲代價犯下了殺人罪行。

魁玉等人將審訊結果呈遞到朝廷之後,同治帝和慈禧太后都很不滿意。出於個人私憤的原因竟然謀殺了朝廷的封疆大吏,而且,還越過了總督的層層護衛。無論如何,這樣的說法都是很難服衆的。慈禧太后對此案非常關注,她將魁玉等人的審訊結果擱在一旁,改讓負責漕運的官員張之萬和刑部尚書鄭敦謹審查此案。

張之萬接受此案後,馬上便發現了一個疑點。原來,罪犯張文祥之前曾經被太平天國的人活捉。而他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只是因爲他趁太平軍不備,偷偷地逃了出來。當時,與他一起逃脫的,還有一個名叫金彪的人。這個信息在魁玉審案的時候張文祥就已經吐露,但是,魁玉聽後嚇得面如死灰,堅決不肯將張文祥與太平天國的關係記錄下來。

馬總督死的時候,太平軍早就敗在了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手上,南京城也被清政府收復了。按理來說,魁玉身爲朝廷命官,完全沒有必要忌憚灰飛煙滅的太平天國。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5張

那麼,魁玉爲何對太平天國如此忌諱呢?

事情還要從清王朝的湘軍說起。

湘軍雖然是屬於清廷的軍事力量,但只是一支地方性質的武裝力量。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在朝廷的授意下創建湘軍的時候,湘軍的總數還不到兩萬。開始,湘軍的戰鬥力很弱,只能在太平軍的進攻中且戰且退。後來,曾國藩帶領湘軍南征北戰,爭鬥多年,這才慢慢擴充到了十萬多人。

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破了南京,在滅亡了太平天國的同時,也打出了湘軍的赫赫威名。自此,歸曾氏家族管轄的湘軍成爲了清王朝賴以生存的屏障。而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也靠着湘軍青雲直上,曾國藩甚至成爲了直隸總督,親信門生遍佈江南一帶。

看到曾國藩在江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慈禧太后不由地感到憂慮。在她看來,曾國藩既有才幹,又有軍權,身邊還有衆多忠心耿耿的部下,這種人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而且,有件事更令慈禧太后如鯁在喉,那就是:太平軍覆滅後,太平天國金銀財寶的去向問題。

太平天國從廣西崛起,然後,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佔領了南方重鎮。咸豐三年(1853年),洪秀全帶領太平軍攻入南京,開始和清王朝分庭抗禮。南方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太平軍在南方縱橫十幾年,積攢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進入南京後,太平天國的諸王又把很多財物帶到了自己的府邸中。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6張

因此,湘軍攻入南京後,定然是收穫頗豐。得知收復南京的消息後,慈禧太后大喜過望。這下,朝廷的國庫終於不再空虛了。她連下數道命令,催促曾國藩兄弟報告南京財物的繳獲情況。但是,曾國藩報告說,自己並沒有找到太多的財寶。至於傳說中金雕玉刻的洪秀全天王府,曾國藩給出的解釋是天王府被一場大火燒成了灰燼。這樣一來,湘軍上交給朝廷的財物就遠遠小於慈禧太后的預期。

消息傳來,慈禧太后怒不可遏。在她看來,太平軍的財物價值連城,此事決不能就這樣算了。慈禧太后知道這其中必有貓膩,於是,便派了很多探子前去南京調查。探子回來後,對慈禧太后說,湘軍的很多將領都在南京城中發了大財。戰爭結束後,曾國荃等人回到家鄉買田買宅子,忙的是不亦樂乎。雖然,慈禧太后知道探子的回話有實有虛,但她對湘軍和曾氏家族更懷疑了。

況且,太平軍覆滅後,湘軍仍然在吃朝廷的糧食,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慈禧太后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她先對曾國藩的功勞讚不絕口,然後,以朝廷重用爲名,將曾國藩調離了南京。曾國藩剛剛離開,她就趕忙讓資歷尚淺的馬新貽負責南京一帶的各項事務。慈禧太后的用意不言自明,那就是:用馬新貽制衡曾國藩。馬總督上任後,湘軍的衆多將領都感覺情況不妙。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7張

這個時候,他們紛紛揣摩慈禧太后的心思,有的甚至認爲朝廷派馬新貽來,主要是爲了查明太平軍財產的去向問題。魁玉久居江南,自然明白馬新貽和湘軍之間的微妙關係。因此,當查出張文詳和太平軍有關時,他深知此事絕不能泄露。他明白,在政治的漩渦中,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很多人往往稀裏糊塗地成爲了犧牲品,到死也不明白究竟是錯在哪裏了,他魁玉可沒有這麼傻。

京官張之萬初到南京,對這裏面的微妙關係知之甚少。倉促之下,他才扯出了這不該扯出的關係。審出此事後,張之萬也覺察出有些不對了。但是,此事既然記錄到了口供上,在場的人又有很多,這是斷然無法更改的了。而且,有些愣頭青官員聽到太平軍後如獲至寶,還請求張之萬對張文祥施加重刑,務必要將此案追查到底。

聽了身邊官員的建議,張之萬眉頭緊鎖。官場中的種種黑暗,他老張在京城裏可沒少見過。據他推測,這馬總督既然對湘軍不利,那麼,張文祥背後的主使人肯定是湘軍無疑了。也正是這些久經沙場的驕兵悍將,纔會用取人性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8張

那麼,自己能夠將這種猜測說給太后聽嗎?

張之萬隻動了一下心思,就趕緊否定了這一想法。當然不能了。慈禧太后攬政多年,其行事處處以維護滿清的統治爲主。如今,湘軍成爲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她肯定不會爲了一個馬新貽而冒然對湘軍開刀。因此,慈禧太后肯定會怒斥自己挑撥離間,然後,將自己梟首示衆以此來穩住湘軍的心。

想到這裏,張之萬不禁冷汗直冒。無論如何,自己決不能順着太平軍這一線索繼續查下去。爲了掩蓋自己真實的想法,張之萬裝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然後,嚴肅地對身邊的官員們說道:“經過這麼多天的關押,犯人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如果硬要動大刑的話,老夫擔心他會死在這大堂之上。到那時候,又該讓誰負責呢?”聽到涉及負責的事後,剛纔還咋咋呼呼的衆官員紛紛閉起了嘴巴。

張之萬見狀,內心冷笑了幾聲,然後,大筆一揮,將張文祥判爲了太平天國的奸細。而張文祥之所以行兇殺人,完全是爲了報清軍攻破南京城的仇。他閉口不談湘軍,將此案定義爲了太平軍殘餘勢力的反撲,真是聰明絕頂。寫好判決後,張之萬建議朝廷將張文祥凌遲處死,以儆效尤。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9張

慈禧太后接到張之萬的報告後,對這一結果仍然不甚滿意。馬新貽是自己心腹中的心腹,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的話,今後誰還敢爲自己辦事?退一步說,就算真的找不出幕後的指使者,自己也必須盡心盡力地對待這個案子。

想到這裏,她馬上命張之萬離開南京,改讓刑部尚書鄭敦謹等人全權負責這件案子。而且,爲了向朝野上下表明自己對馬新貽的高度重視,慈禧太后甚至將最後的決斷權交給了直隸總督曾國藩。以直隸總督的身份來審兩江總督的案子,曾國藩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最主要的是,湘軍還是曾國藩一手帶出來的。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的話,他將會威嚴掃地。

曾國藩思前想後,然後,與鄭敦謹在南京四處奔走,忙活了半年,最後,給出了“太平軍殘餘勢力反撲朝廷”的結論。這一結論與張之萬的判決所差無幾,只是兩人在最後又加上了“用張文祥的心來祭奠馬總督”的建議。將犯人凌遲處死還不夠,還要把犯人的心剜出來。可能,曾國藩和鄭敦謹別無他法,只有從張文祥身上下手,以此來給朝廷一個交代吧。

據說,慈禧太后接到曾國藩的奏疏後沉默良久,最終,還是同意了這一結論。張文祥被凌遲後,慈禧太后特意將馬新貽追諡爲“端敏”,而且,在南京一帶爲馬新貽建了很多祠堂。

至此,鬧的世人皆知的“刺馬案”,就這樣拉下了帷幕。

晚清一個簡簡單單的刺殺案 爲什麼會牽扯如此之大 第10張

這個案件,說白了就是以慈禧太后爲首的清廷勢力和湘軍之間的鬥爭。而馬新貽和張文詳,只不過是兩派之間的代表人物而已。最終,清廷損失了一員大將,而湘軍只不過折損了一個小卒,誰勝誰負一目瞭然。經過了這個事件,慈禧太后也就閉口不談太平軍寶藏的問題了。

“刺馬案”也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爲,刺馬案的發生卻加劇了割據東南的湘系軍閥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這使得西太后加快了對湘軍裁減和對湘系軍閥的打壓力度,導致了一個近代史上一個災難性的後果,那就是:讓依靠着湘軍的兵力和財力建立和維持的東南海防日益廢弛。

可以說,正是由於東南海防的倒退,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起,英、法、美、日等列強在這一地區挑釁日益劇增,1874年,日本侵略我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國琉球,並勒索清政府鉅額“贖臺費”,1881年法國又在東南沿海挑起中法戰爭,之後的一些列不平等條約,終究讓中國陷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

以至清廷洋務派重臣李鴻章晚年曾對心腹幕僚說道:“若非馬案,則裁(湘)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

參考資料:

【《清末四大奇案》、《江湖奇俠傳》、《清稗類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