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殺功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很多開國皇帝都有斬殺開國功臣的習慣,因爲這些開國功臣經常會自持功高,蔑視皇權,甚至會圖謀不軌,擾亂朝綱,所以他們難免於死。而開創這一先河的就是漢高祖劉邦,他把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重要大臣挨個誅殺,但有一個人卻倖免於難,這人便是張良。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張良之所以能躲過劉邦的誅殺,主要也是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張良的忠心。張良和其他人不同,劉邦手下的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在半道才加入劉邦的陣營。而張良加入劉邦時,劉邦還只是當時衆多反秦起義軍中實力最弱的一支。

張良的加入對當時的劉邦來說如同雪中送炭,張良的才能也給予了劉邦莫大的幫助,而且在後來的鴻門宴等危難中,也是張良出謀劃策,出手相救,劉邦才得以脫險。所以說張良對劉邦的忠心已無需多言,劉邦對張良的感情也是其他手下人所不能比擬的。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第2張

另一方面,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張良懂得急流勇退,與韓信掌握軍隊大權,蕭何掌握財政大權不同,張良什麼權利都沒有,也即是說他沒有任何能威脅劉邦政權的勢力。雖然劉邦暫時還能控制得住這些開國將領,但是對於年過五旬的劉邦來說,還要爲自己的兒子鋪好路,所以這些掌握大權的重臣就成爲了清理對象。

張良已經歸隱田園,沒有什麼實權,更不會威脅到自己兒子的皇權,所以劉邦就沒有將張良滅口。而且張良也早已顯露出不理世事的態度,也讓劉邦沒有理由去殺他。

至於劉邦爲什麼沒有殺張良,其實道理也非常的簡單,因爲張良和韓信不同,韓信是一位武將,如果手中握有重權的話,難免他不會造反。而張良就不一樣,張良是一位出謀劃策的文臣,對於劉邦是完全沒有必要除去的。還有就是張良不求功名利祿的人,因張良本就出身於富貴的人家,金錢和權利對於她來說是沒有任何的誘惑力的。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第3張

他爲劉邦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爲了能夠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以及爲了幫助韓國報仇而已。竟然已經滅了秦國,自己也報仇了,於是便選擇了功成身退。其中要知道張良還有一個靠山就是呂雉,呂雉在劉邦最落魄的時候陪在身邊的還是呂雉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戚夫人,但是後來戚夫人竟然依靠劉邦的恩愛想要和劉邦的原配呂雉進行對峙。

呂雉這個時候當然要想辦法保住自己和太子劉盈的位置,於是她覺得能夠與劉邦抗衡的就只有拉攏大臣了。於是經過張良獻計保住了自己的兒子的地位,呂雉就衝這這一點也一定會保張良的周全,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動張良的話,應該是不可能的。

後來劉邦封一個小縣城給他,問他又是有什麼問題嗎?在外人看來,張良是幫助劉邦打下江山的大功臣,可謂是功不可沒,怎麼就得到了怎麼點的賞賜呢?於是張良稱自己的身體不太舒服,就避免談論這個話題。

劉邦打下江山之後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唯獨此人能倖免於難 第4張

後來的張良就留守在了縣城,很少的參加朝廷事宜的討論,哪怕劉邦多次的召見,最後都是以生病的理由推辭了。

要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張良是明白的,跟在劉邦的身邊怎麼久了,也應該知道劉邦是一個可通同貧困不可共富貴的人,如果自己鋒芒過露的話,也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還不如隱忍的過着生活。正因爲他知道“功遂身退的”天道,所以劉邦對他非常放心,最後才得以善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