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朝火器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宋滅亡以後,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縣南)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29年)二月,趙構到杭州並將該城改名爲臨安,定爲京都。其時,各地軍民都紛紛起而抗金,阻止金人南下。到了13世紀初,北方的蒙古人逐漸強大起來,不但威脅着金政權的安全,而且在金滅亡後又南下攻宋。因此這一時期戰爭頻繁,出現了南宋對金、金對蒙古、蒙古對南宋和對外的多種戰爭。這些戰爭前後相繼、犬牙交錯,參戰的各方都力求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大量製造已經定型的火器和創制新型的火器,從而促進了這一時期火器的發展。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一、南宋時期火器發展的概況

宋室南渡以後,北方居民也大量南遷至兩浙,使江南的農業手工業和科學技術都有新的提高,都城臨安已成爲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聚集了具有各種技藝的工匠與專門人才,擁有發達的軍器、造船、印刷等手工業。臨安的軍器手工業,以開封遷來的軍器手工業爲基礎,建立了御前軍器所。

御前軍器所既是軍器製造的管理機構,又轄有規模巨大的軍器製造作坊。這些作坊分工嚴密、工藝精細,平時共有固定工匠2000餘人,雜役兵500多人,最多達5000多人。他們大多從兩浙、福建招來,每年製造各種軍器達300多萬件,裝備軍隊使用。按當時規定,軍器製成後,先要送便殿檢驗,合格的軍器作爲樣品,頒發各地仿製。當時除臨安以外,不少軍事重鎮都設有火藥與軍器製造作坊,具有一定的製造能力。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2張

據南宋大臣李曾伯在寶祐五年(1257年)調查靜江(今廣西桂林)兵器貯存情況的報告中稱,荊淮之地經常存有鐵火炮(即鐵売火球)10多萬隻,而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每月就能造鐵火炮1000——2000只。又據《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九記載,當時的建康府(今江蘇江寧縣南)在兩年三個月的時間內,就能“創造、添修火攻器具共六萬三千七百五十四件”,其中僅創造的就有“三萬八千三百五十九件”。

上述統計數字說明,建康府的軍器手工業部門,在13世紀60年代製造火器的能力已蔚爲可觀。從所制火器的種類看,主要有射遠的弓火藥箭與弩火藥箭,它們創制於北宋初,至此時已成爲主要的火攻箭;爆炸性火器鐵火炮不但數量多,而且有五種規格,大者10斤,小者3斤,既可用拋石機拋擲,也可用手投擲,可以認爲它們是當時使用較多,毀殺威力較大的爆炸性火器;霹靂火球與蒺藜火球,仍沿襲北宋初創制時的形制構造,發揮其作用;除了原有的火器外,還出現了新創制的火筒,其形制構造和用途,當與《宋史》記載的突火槍是同一類的管形射擊火器。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3張

據說在南宋度宗時(12651274),由於建康府生產的火藥數量多,因而不得不“政築炮藥庫”以作貯存火藥之用。僅建康府在兩年三個月內就能製造這麼多的火器,如果集當時的首都臨安及南方各大府所製造的火器,那麼每年至少也當在數十萬件以上。

二、北宋的滅亡爲金軍火器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金軍在攻陷汴梁和滅亡北宋的過程中,由於佔領了汴梁等許多地方的火藥與火器製造中心,留用了其中的漢族工匠收繳了宋軍多年貯備的火器,延用了設備先進和齊全的火器製造作坊,從而爲金軍大量仿製和使用火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4張

又由於金軍佔領了澤州(今山西晉城)、大名(今屬河北)等產硝的地區,因而也爲火器製造提供了豐富的原料。更爲重要的是金人首領重視兵器生產,他們在建國後即建立一整套的兵器製造機構,以兵部掌兵籍、兵器等重要軍務,並設立軍器監專掌兵器製造事宜。軍器監下轄軍器庫、甲坊署和利器監等製造、修治和貯存軍器等機構。此外,諸京還設立了都作院,管理各地的兵器製造。

由此可見,爲了同宋軍作戰,金軍也在自已的統治區域內,建立了完整的兵器製造系統。爲了保證所制兵器的質量,規定在“軍器上皆有元(原)監造官姓名年月,遇有損害,有誤使用,即將元監造官吏依法施行,斷不輕恕”。由於各種規定嚴格,所以成品質量都有保證。基於這些原因,所以金人不但能夠較快地仿製和使用宋軍裝備的火器,而且還能在戰爭過程中,發揮其創造才能,把北宋初的紙殼火球,發展成先進的鐵殼火球“鐵火炮”,以及創制了單兵使用的飛火槍等新式火器。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5張

三、宋金之戰中火器的使用

南宋前期,除陳規創制的長竹杆火槍以外,其他各地軍民,仍然使用火球與火藥箭進行抗金作戰。同北宋末年的抗金作戰相比火器在南宋抗金作戰中的使用,已有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首先是擴大了使用範圍,它們除在攻守城戰中使用外,已用於水戰和野戰,從而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其次是增加了使用數量作戰中萬箭齊飛,百炮併發的壯觀場面已屢見不鮮;其三是提高了火藥威力,從利用火器的燃燒性,已發展爲初步利用火器的爆炸性。這幾方面的發展,可以看出南宋初期火器的改進情況。

(一)用火球與火藥箭進行水上火攻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金軍統帥完顏亮命工部尚書蘇保衡督造大量戰船,準備南下攻宋。至三十一年八月,完顏亮統兵60萬(一說40萬)分四路大舉攻宋。海路由蘇保衡與浙東道副統制完顏鄭家,率水師直趨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軍行至膠州灣的松林島時,遇風錨泊。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6張

宋將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李寶,已奉命率水軍3000人,乘戰船120艘,先於完顏鄭家到達膠州灣的石白島附近錨泊,待機抗擊南犯金軍。當李寶得知金軍水師至松林島消息後,即指揮水軍趁順風向金軍戰船發射火藥箭,拋擲火炮。箭中船具後,煙焰旋起;火炮所擊,烈火騰飛。金軍戰船多爲灰爆。最後,李寶又命壯土躍登殘存的戰船,全殲金軍。金軍主將完顏鄭家喪命。

此戰在《宋史李寶傳》和《金史鄭家傳》中都有記載,但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前者說用“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後者稱宋軍“以火炮擲之,鄭家顧見左右舟中皆火發,度不得脫,赴水死”。但兩者說宋軍以火器取勝的事實是雷同的。這些記載表明,宋軍在陳家島附近水域進行的水戰中,使用了數量較多、燃燒較猛烈的火藥箭與火球,取得了水戰的勝利,爲水戰中運用火器同冷兵器相結合的戰術,提供了最初的經驗。當年,朝廷大臣虞允文還指揮宋軍,在采石之戰中用霹靂炮打敗了金軍。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7張

(二)用火球進行野戰

南宋抗金將領魏勝,在隆興元年(1163年)的抗金備戰中,創制了數十輛拋射火球的炮車和數百輛各安數十支火槍的如意戰車。車前有獸面木牌,旁側有氈幕遮擋,每車用兩人推轂,可蔽士兵50人。行軍時,上載輜重器甲;駐營時,掛搭如城全,敵不能近;列陣時,如意車列於陣前,弩車爲陣門(上置牀子弩,矢大如鑿,一發能射數人);炮車在陣中,拋射火球、石彈,可遠及200步;作戰時,三種車上的兵器配合使用。敵我雙方相對接近時,從陣中拋射火球,發揚火球同射遠冷兵器相結合的遠距離殺傷和推毀作用;近陣門時,則刀斧槍手同敵近戰搏殺;待敵潰退時,則拔營追擊。

魏勝創制的炮車和如意車,受到了朝廷的重視,並下令各軍仿造使用魏勝創制的炮車實際上是一種車載拋石機,它不但能拋射石彈,而且能拋射火球。火球裝入拋石機後,增加了機動性,使其能夠“進出具利”,“伺便出擊”。在出擊時,又以火球和弓弩爲第一波次,刀斧和長槍爲第二波次,逐次殺傷敵人,充分發揮各種兵器在野戰中的作用,收到綜合殲敵的效果。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8張

(三)用爆炸性火球進行守城戰

南宋軍民在抗金作戰中,不但利用紙殼火球的燃燒作用,焚燒金軍的人馬和戰具,而且把紙殼火球發展爲初級爆炸性火器,直接用以炸擊金軍人馬。據當時襄陽守將趙淳的幕客趙萬年在《襄陽守城錄)衝記載,南宋開禧三年(1207年)二月,趙淳率宋軍用霹靂炮守襄陽。當金軍來攻時,宋軍多次以緙靂炮爆炸傷敵。第一次,趙淳率守軍千餘人,於半夜出擊金軍,並“用霹靂炮打出,城外虜人驚惶失措,人馬崩潰”;第二次,當金軍擁並攻城之際,趙淳即令城上“擂鼓發喊,並打霹靂炮出城外,虜騎驚駭,退走”;第三次,趙淳指揮宋軍1500人,乘雨夜駕船30多隻,備霹靂炮、火藥箭,潛駛至敵營岸邊,乘敵人疏於防備之際,突然向敵營拋放霹靂炮,射火藥箭,敵人馬驚亂,自相蹂踐,“死傷二三千人,馬八九百匹”。

宋朝時期的火器到底是什麼樣的 已經能大量製造火器和新型火器 第9張

四、結語:

上述情況表明,在南宋前期的80年中,南方各地在火器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四:其一是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長竹竿火槍;其二是增強了火球與火藥箭的焚燒威力,並增加了在作戰中的使用數量;其三是利用車載拋石機提高火球在作戰中的機動性;其四是把燃燒性火球發展爲爆炸性火球。就在趙淳于襄陽城上把紙殼爆炸性火球擲向金營後不久,金軍也在蘄州(今湖北蘄春)用其新創制的鐵売火球進行了攻城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