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鰲拜爲什麼被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繼位之初,朝廷是四大臣輔政的局面。四大臣名爲輔助政務,實際上是代行皇權。

凡是由四大臣商定的要事,都以“輔臣稱旨”名義,或諭令諸王、貝勒、大臣會議與各部、地方督撫定議奏上,或直接讓他們執行,因此“輔臣稱旨”等同於詔令,不得違背。不過任何政務必須由四大臣集體討論,然後共同上奏,個人不能單獨向康熙請旨。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座次”上,四大臣有先後之別,以相互制約的方式保持權力均衡。但是,隨着四大臣各自權力的變化,以及彼此的利益訴求的不同,從而形成相互對立或合作,甚至個人獨大的局面。

蘇克薩哈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後來及時投靠順治,因而受到重用。但兩黃旗、白旗之間的歷史恩怨並沒有消除。多爾袞攝政期間,索尼、遏必隆、鰲拜等兩黃旗大臣曾被打壓,順治親政後,他們東山再起並很快團結一致,與正白旗的蘇克薩哈對立。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2張

四大臣中,索尼是首輔,但年老體弱;蘇克薩哈排行第二,才思敏捷,能力出衆,與許多漢官結交;遏必隆缺乏主見;鰲拜是三朝老臣,戰功赫赫,個性強勢,以至於朝中大臣“多憚之”。

鰲拜有很強的權力慾,但排位最低,自然不甘心。他與蘇克薩哈雖是姻親,但政見不同,最後結成仇怨。鰲拜很清楚,只有扳倒蘇克薩哈,才能更上一層樓。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3張

於是,鰲拜以“圈地不公”爲由頭,重新挑起了黃白旗之間的矛盾,以此來打擊正白旗的蘇克薩哈。

索尼眼看鰲拜日漸囂張,又同蘇克薩哈勢不兩立,而自己又年老多病,心中不安。當康熙到了十四歲的親政年齡時,他策劃另外三位輔臣與他一起上奏,請求親政。康熙覺得自己“年尚幼衝,天下事務繁殷,未能料理”,要四大臣繼續輔政幾年。索尼等人屢次陳奏,而康熙只是“留中未發”。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4張

1667年六月,索尼逝世。七月,康熙將索尼等人多次請求親政的奏摺對臣子公佈,並上奏孝莊太后。經孝莊同意“擇吉親政”後,康熙於當月接受文武百官朝賀,並“佈告天下,鹹使聞之”。從此,康熙就開始定期聽政,令鰲拜等人仍以輔政大臣的身份處理政務。

康熙親政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在政務問題上開始形成自己的主見。在康熙逐漸掌權的過程中,他與鰲拜的矛盾也開始凸現,但鰲拜權力很大,康熙處於下風,很多旨意難以推行,蘇克薩哈冤案就是其中一例。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5張

蘇克薩哈感覺自己與鰲拜積怨很深,爲了保全自己,他上奏向康熙請求辭職,並吐露心中不悅:

“令臣往守先皇帝陵寢,如線餘息,得以生全,則臣仰報皇上豢育之微忱,亦可以稍盡矣——《清聖祖實錄》”

鰲拜看到蘇克薩哈的奏摺,心中很是不爽,立刻以“輔臣稱旨”的名義,斥責蘇克薩哈,氣勢咄咄逼人,並藉助康熙的權威“王大臣會議具奏”。

接着,鰲拜夥同班布爾善等人,在遏必隆家密謀,給蘇克薩哈定了二十四款罪狀。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6張

康熙很清楚,蘇克薩哈的罪狀完全是鰲拜故意捏造出來的。因此,當鰲拜上判決書的時候,康熙“堅執不允所請”。然而鰲拜一意孤行,仗勢欺人,竟然“攘臂上前,強奏數日”,最後,無視康熙的反對,強行處死了蘇克薩哈。

從此,鰲拜更加囂張。平時上朝時,遏必隆在鰲拜之右,兩人地位相當。遏必隆對此提心吊膽。有一天上朝時,遏必隆刻意後退幾步,低頭哈腰地給鰲拜讓座。鰲拜看見此情景,理直氣壯地上前而坐。鰲拜的同夥更直接,在上奏時故意將遏必隆放在鰲拜之後。趨炎附勢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吹噓“鰲拜爲聖人”。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7張

鰲拜的爵位一加再加,他的同夥穆裏馬、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控制着各部門,飛揚跋扈。朝廷文武百官,許多投其門下。“一切政事,先於私家議定,然後施行”。對於下屬,鰲拜“所喜者舉薦,所惡者陷害”。康熙只是名義上親政了,實際上是傀儡。

鰲拜堵塞言路,恐嚇羣臣,欺負康熙,而且行爲舉止粗魯,從不遵守朝廷禮儀。康熙曾十分氣憤地指出:

“鰲拜於朕前辦事,不求當理,稍有拂意之處,即將部臣叱喝。又引進時,鰲拜在朕前理宜聲氣和平,乃施畏震衆,高聲喝問……又凡用人行政,鰲拜欺朕專權,恣意妄爲——《清聖祖實錄》”

鰲拜的行爲,是年輕有抱負的康熙不能接受的。康熙清楚地認識到,不剷除鰲拜,他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旨意處理政務,也稱不上一個真正的帝王。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8張

康熙八年,康熙親政還不滿兩年,資歷尚淺。他的對手鰲拜,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樹大根深,控制各關鍵崗位,讓康熙都“其力難制”。

康熙深感扳倒鰲拜不容易,要經過周密策劃與安排。爲了避免打草驚蛇,康熙決定採取非常規方式。於是,就上演了一出讓後世津津樂道的“智擒鰲拜”。

爲了讓鰲拜放鬆警惕,康熙韜光養晦,裝出一副喜歡玩耍無所事事的樣子,精心挑選一批年輕力壯的侍衛,每天和他們玩摔跤。即使鰲拜奏事,康熙也照常玩耍。鰲拜看到這樣的場景,以爲康熙還很幼稚。從此,鰲拜“心益坦然”,在宮中進出也不再戒備。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9張

有一天,鰲拜大搖大擺地上朝,康熙出其不意,用眼神暗示與他練摔跤的侍衛。侍衛蜂擁而上,鰲拜還沒反應過來就已被擒拿。

之後,康熙迅速抓捕鰲拜同夥,並命令大臣審理鰲拜罪行。最後,議定鰲拜三十款大罪。康熙親自審問鰲拜,鰲拜全部招認。

鰲拜被抓真的是因爲飛揚跋扈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第10張

鰲拜雖自知有罪,但仍希望能免去一死。他面對康熙,擺出爲救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康熙心生憐憫,免鰲拜一死,將其終生拘禁。

秋媚說:臣權與皇權此消彼長,鰲拜的專權,必將不容於皇權。康熙如果不剷除鰲拜,他就會淪爲清朝的“漢獻帝”。所以,不管是康熙個人還是在皇權的集中,他與鰲拜不能共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